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底质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2]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

目录

名词解释

底质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一般不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废水处理厂污泥。底质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质样品送交实验室后,应尽快处理和分析,如放置时间较长,应放于-20~40℃的冷冻柜中保存。在处理过程中尽量避免沾污和污染物损失。

1、脱水

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不可直接在日光下曝晒或高温烘干。常用脱水方法有: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适于待测组分较稳定的样品);离心分离(适于待测组分易挥发或易发生变化的样品);真空冷冻干燥(适用于各种类型样品,特别是测定对于光、热、空气不稳定组分的样品);无水硫酸钠脱水(适于测定油类等有机污染物的样品)。

2、筛分

将脱水干燥后的底质样品平铺于硬质白纸板上,用玻璃棒等压散(勿破坏自然颗粒径)。剔除砾石及动植物残体等杂质,使其通过20目筛。筛下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用玛瑙研钵(或玛瑙碎样机)研磨至全部通过80—200目筛,装入棕色广口瓶中,贴上标签备用。但测定汞、砷等易挥发元素及低价铁、硫化物等时,不能用碎样机粉碎,且仅通过80目筛。测定金属元素的试样,使用尼龙材质网筛;测定有机物的试样,使用铜材质网筛。

对于用管式泥芯采样器采集的柱状样品,尽量不要使分层状态破坏,经干燥后,用不锈钢小刀刮去样柱表层,然后按上述表层底质方法处理。如欲了解各沉积阶段污染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变化,可沿横断面截取不同部位样品分别处理和测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