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明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廁所明器是其中一種漢代流行的明器。
背景資料
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1]。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2]之言。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3]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
建築明器一般指古代墓葬中隨葬的各種建築模型。它根據地上建築或者設計構思,按比例縮小,用以表現建築物或建築群的面貌以及環境關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增加,各地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建築明器,種類繁多,包括樓閣宅院、倉廩、井灶、圈廁等。建築明器是當時現實生活中各種建築樣式的摹寫與想像,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當時的建築技術和現實生活。
目前我國考古發掘的最早建築模型有陝西省武功縣遊鳳仰韶文化遺址中的五件圓形陶房模型和江蘇邳州陶屋模型。這些建築模型還不能確定是否為明器,有可能就是對生活中日常使用建築物形象的直接模擬。從秦代起隨葬品開始由代表政治地位的禮器向世俗生活用器轉型。兩漢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喪葬觀念變化以及建築技術的成熟,建築明器大量出現。武帝之前的建築明器基本繼承秦代,以倉、灶為主;武帝之後,建築明器增加為倉、灶、井的組合,並在西安、洛陽等地流行起來。以後建築明器的種類逐漸增多,到東漢時期達到高峰,屋、樓、井、灶、圈廁等凡是人們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建築,明器中可以說應有盡有。東漢後期,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建築明器的種類逐漸減少,製作日趨衰落。
而香港的李鄭屋漢墓,其實是李屋村和鄭屋村的合稱,由於這座漢墓是在1955年興建李鄭屋邨時發現,所以就簡單直接地命名為李鄭屋漢墓了。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的外觀其實頗為簡潔漂亮,紅白的色調再加上特色的設計,感覺相當有格調。
上圖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的展覽廳分為左右兩部份,右邊的部份會是有關這個博物館的一些歷史以及出土器物的展板,如漢墓的年代推論、墓室的結構與材料等等,另外亦放置了漢墓模型,展示其原貌,而在左右兩旁則有電視播放當時發現漢墓、專家進行發掘等情況的影片。
何謂廁所明器
漢代的廁所明器,往往是和豬圈結合的豬廁,其可分為單廁與豬圈結合式和雙廁與豬圈結合式。
單廁與豬圈結合式
這種廁所多架築於豬圈之上,廁內地板開有長方形便坑,下通豬圈,排泄物可由此落入圈內。有的廁所還在牆壁上開有小窗以通風。
雙廁與豬圈結合式
往往建於長方形豬圈的兩側或對角,廁內有便坑分別下通豬圈,此類廁所的設計較第一類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