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廉价厨师(李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廉价厨师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廉价厨师》中国当代作家李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廉价厨师

初中读了一年多一点点, 爹对他说:“认命吧,奎娃。家里这几分地,几垄田养活不了几口人。弟妹们还小,你就外出闯荡吧,外边的世界,机会也许多一点点。”

不到十六岁的许奎一句话也没有说,拾掇了常换洗的几件破衣裳,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捆,扛在肩上,就离开了家。

来到城里,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餐馆里找到一份杂活。起初的条件仅仅是,只要有口饭吃。一个月后,餐馆老板见他手脚伶俐,便给他发了五十元的工资,活儿也从扫地洗碗上升到选菜,招呼客人的等级上。两三年后,他的工作又上升到准大厨的级别,手艺是悄悄从正大厨那儿学来的。大厨不在时,他居然能从容应对各类顾客。炒得菜还常常得到客人的赞赏。老板于是很高兴,给他加了三十元钱的工资,却只有正大厨工资的三分之一。工作得到肯定,许奎也很是高兴,更加兢兢业业了。

没过多久,老板辞退了正大厨,当然是许奎顶上去,工资却只有原来正大厨的一半。许奎一句怨言也没有,能有今天的境地,他已经很是满足,所以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他写信告诉爹,弟弟妹妹们读书的钱就由他负责了。

老板有个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找不到一份工资高,活儿又轻松的工作,便只好赋闲在家,偶尔帮着父亲打理打理餐馆里的事务,偶尔也跟许奎说上几句话。也许是异性的相互吸引吧,偶尔他俩还开开玩笑,似乎有眉来眼去的味道。聪明的老板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他正需要这样一个上门女婿啊!没过多久,想休闲的老板便说服女儿,将餐馆和女儿一道托付跟了许奎。

对这如期来临的喜事,许奎没有受宠若惊。他更加不遗余力地打理着小小的餐馆,对妻子也倍加呵护。第二年,妻子便为他生了个儿子。这真是喜上加喜啊!小宝贝的来临,让他们的日子像春光般灿烂,过得暖意融融,清清爽爽。

照理,这样的日子应该一帆风顺地过下去才对。可人生的路,总该有些许坎坷曲折吧。儿子五岁那年,妻子居然有了外遇,嫌许奎在中间碍事,便闹着和他离了婚。

对这突然而来的变故,许奎只用了一个星期多一点点,便度过了愤怒期。再用一个月不到,就度过了伤心期。他知道餐馆里已经容不下他了,临行前他抚着儿子的头说:“乖乖,听妈妈的话,爸爸会常常回来看你的。”

到哪儿去呢?许奎犹豫过彷徨过,但他最终还是婉谢了两家酒楼伸过来的橄榄枝,回到阔别多年的乡下老家。父母亲年事已高,弟妹们都已外出闯荡去了。他得陪伴陪伴父母亲,替他们拾掇拾掇那几分地,几垄田。再说现如今的乡下已经今非昔比,环境好了很多很多,每家每户都通了水泥路,通了电通了自来水还通了网络通了物流。

回到乡下老家,农村的巨大变化让许奎兴奋不已。他四处走走,到处转转,思考着如何利用家里的那一点点儿地,那几丘田,那几坡山林搞点啥名堂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没过多久,许奎就和儿时的伙伴阿龙共同创办了一家年产万只鸡的养殖场。也许是霉运还没有散去的缘故吧,当第一批五千只鸡正要出栏的时候,禽流感来临啦!虽然本地还没有染上,可鸡怎么也卖不出去。价格一降再降,鸡还是卖不出去。养殖场只好歇业。而此时许奎他不但耗尽了全部积蓄,还欠上了银行三万元的贷款。这时候,许奎才真正理解了创业的艰辛,尝到了风险的滋味。他虽然没有气馁,却也实在无计可施,只好在家乡附近镇上的一家小餐馆里重新操起了掌勺的营生。

就这样稀稀拉拉地过了两三年,禽流感的风声渐渐销声匿迹。许奎又和阿龙将养殖场重新运转起来。当第一批仍然是五千只鸡快要出栏的时候,他俩才惊诧地发现,农村养鸡的人太多,供大于求,而现如今粮食涨价,饲料涨价,可鸡的价格却怎么也涨不上去。其中的利润小得可怜。

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俩反复思索,左右对比上下权衡,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硬着头皮干下去。减少工人压缩支出,精打细算。尽量扩大利润空间。

就这样,许奎与阿龙既当老板,又当工人,苦爬苦挣地撑了好几年,养殖场终于有了起色。利润好起来之后,他俩租了几十亩山林,将鸡放归林中,以土鸡的方式出售,很快打开局面,利润出奇地好。还清了贷款之后,许奎与阿龙浑身轻松,正当他俩商量着如何扩大规模,如何寻找新的项目用以抵御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时,许奎儿子的外公,他先前的岳父找上门来了。

不知是许奎儿子的母亲甩了相好,还是相好甩了儿子的母亲,总之,他俩分开了。而他们的餐馆在惨淡经营中怎么也撑不下去了。当儿子的外公打听到许奎还是单身一人时,便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上门来求许奎了。

岳父的到来,打乱了许奎的心绪。他犹豫了三天,彷徨了四天,最后还是决定回到城里重操旧业。

临行时父亲凄惶地对许奎说:“你受了恁么大的委屈,还是要回去吗?你就不怕还要受委屈吗?”

许奎坦然笑道:“能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我这一点儿委屈算得了什么!”

听了许奎的话,父亲满是皱纹的脸庞上流下了浑浊的泪水。在一旁的岳父也竟不住擦拭起湿润的眼眶来。在离开乡下回城的途中,岳父靠在许奎肩上的头颅,靠得更紧了。[1]

作者简介

李炎(李炳荣)四川省作协会员,诗文稿散见《中国校园文学》《春风》《诗人》《芒种》《泸州作家》等省市刊物,出版小小说集《磨砺》诗集《屐痕缕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