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琼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廖琼枝 | |
---|---|
原文名 | QiongzhiLiao |
出生 |
1935年11月13日 台湾基隆市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职业 | 演员 |
人物介绍
廖琼枝,1935年11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著名歌仔戏演员。 现任台湾台湾戏曲学院歌仔戏学系、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兼任教授。代表作品有《江山美人》。 廖琼枝歌仔戏旦角。 跟乔财宝、狗仔桑、阿龟仔先等教师习歌仔戏表演艺术,後又师从陈秀凤习歌仔戏旦行艺术,从陈冠华(陈水柳)学歌唱艺术。 廖琼枝出生后,其有钱的父亲抛下了母亲和廖琼枝,2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廖琼枝就跟着外公、外婆在宜兰生活;后来,外公外婆也相继去世,廖琼枝成为孤儿,14岁就流浪到金山乐社。当时,金山乐社请了一个大陆的评剧演员乔财宝来戏班教戏,廖琼枝就在戏神面前磕头拜他为师,学习身段和武艺。 1990年到厦门参加闽台戏曲研讨会。两年后,又去大陆,在厦门高甲戏剧团学习了身段、在漳州芗剧团学习了戏剧的训练方法,大受启发。在1999年捐献出自己获得台湾文化艺术奖的60万新台币奖金,成立了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当时已经65岁的廖琼枝又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目标——促进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交流,尽全力将歌仔戏发扬光大。 这是近八十年来台湾歌仔戏第一次回大陆演出。其主剧目为《铁面情》,由廖琼枝女士挂帅主演。虽然年过花甲,但她的唱腔依旧精纯,哭调悠远绵长,感情色彩浓郁,极具艺术张力,现场观众掌声如潮。 2006年8月2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三日,晚:厦门歌仔戏剧团首次公演《窦娥冤》根据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改编创作的歌仔戏《窦娥冤》在厦门艺术剧院举行了首次公演。应台湾文化艺术促进会、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的共同邀请,厦门歌仔戏剧团于本年9月7日赴台湾参加在台北市举行的“歌仔戏创作艺术节”,《窦娥冤》就是厦门歌仔戏剧团专为本次艺术节创作排演的全新剧目。 为了更富有戏剧张力,剧中主人公窦娥还有“魂”,两位优秀的女演员曾宝珠和苏燕蓉分别扮演窦娥和窦娥的“魂”,通过“窦娥的魂”,现代的戏剧观念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均得以实现。 2006年9月4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二日:台湾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开幕以“淬炼传统、戏弄经典、当代创新、城市对望”为主题的“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在台湾省台北市开幕。作为与台北市“对望”的城市,应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之邀,厦门派出包括厦门歌仔戏剧团演职员及戏剧专家和学者在内的90人代表团入台展演交流。赴台规模创下十年来两岸歌仔戏交流之最,这也是厦门歌仔戏剧团首次组团赴台北展演。 本次艺术节持续至9月17日,如何兼容传统与创新、凸现现代歌仔戏的创作美学和艺术风貌、探讨具有当代意义的歌仔戏文化是此次艺术节的主要议题,艺术节包含“古戏新诠”、“戏弄经典”、学术研讨等三大部分内容。在本次艺术节上,厦门歌仔戏剧团作为祖国大陆惟一被邀请的代表团,带去“古戏新诠”类剧目《窦娥冤》、实验剧目《孟姜女哭长城》、传统“三小戏”《楼台会》等剧目参加展演交流。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廖琼枝台湾歌仔戏研习营一周年表演举行廖琼枝台湾歌仔戏研习营一周年表演在位于纽约法拉盛北方大道的台湾会馆老人中心举行,演出全本歌仔戏《陈三五娘》,吸引了社区百余位华裔耆老前来观赏。台湾驻纽约经文处王启文组长,法拉盛华侨文教中心张景南主任等应邀观看了演出。 2007年1月1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上午:就教育部宣布计划成立“国家”歌仔戏团一事探讨会举行立委洪秀柱以教育部宣布计划成立“国家”歌仔戏团一事,提出探讨。与会的戏曲教授、资深歌仔戏艺人廖琼枝、黄香莲、陈凤桂等民间歌仔戏团,都反对成立“国家”歌仔戏团;立委郭素春更直接反应“不能好看不好用”,获与会民间业者认同鼓掌叫好。 受邀出席说明政策理念的教育部技职司官员说明,所谓“国家”歌仔戏团,是指在大专院校成立社团,社团成员对外公平公开甄选,成立第一年由教育部补助经费,然后逐年递减,最后交校务支付经费自给自足;专司学术文化交流等和教育有关的研究与表演。 教育部官员说明完之后,全场包括学校教授、文化工作者,以及民间歌仔戏团代表、甚至是资深歌仔戏艺人,以及出席聆听意见的多数立委,几乎全面不看好教育部这项政策,认为民间歌仔戏团发展不错,且有关学术、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早已在做,而且做得很好,政府不必再插一脚。 与会者几一致认为,政府应致力打通民间歌仔戏的发展关节,而非成立“国家”歌仔戏团,否则会发生资源分摊不均、专演“死戏”的“国家”级的歌仔戏团,不能适应“活戏”的民间舞台;甚至连学生在校学歌仔戏,出社会后因为不适应、只能跑龙套、演变成就业率低的情形。 2007年4月18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二日,晚:廖琼枝歌仔戏演出团首次赴大陆演出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演出团首赴大陆表演,为当天在厦门海沧开幕的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增色添彩。 2009年9月11日,被誉为“台湾第一苦旦”的歌仔戏艺术家廖琼枝在台北宣告隐退。“息戏”后,她将退居幕后全身心投入歌仔戏传承与创作工作。在其封箱之作《陶侃贤母》记者会上,七十五岁高龄的廖琼枝更亲自为传承弟子插上珠花,以此举释放出台湾歌仔戏界将全力培养第一苦旦接班人的美好信息。 登台无数,被誉为“台湾第一苦旦”的歌仔戏艺术家廖琼枝十一日于台北宣告息戏,封箱之作《陶侃贤母》将是廖琼枝在歌仔戏舞台上的最后一抹风华。说起廖琼枝,在台湾是无人不知的。从“全台湾最会哭”也“最能让人哭”的旦角,到国际人士口中的“台湾歌剧演唱家”,年届七十五岁高龄的廖琼枝将歌仔戏的唱腔与身段发挥到淋漓尽致,写下了台湾歌仔戏辉煌的一页。 隐退后,廖琼枝并未就此作别钟爱的歌仔戏,她将退居幕后全身心投入歌仔戏传承与创作工作。而在十一日下午的记者会上,廖琼枝还以插珠花、传方帕等方式,为弟子举行了专业的传承仪式,以此释放出台湾歌仔戏界将全力培养第一苦旦接班人的美好信息。此次“歌仔岁月一甲子——台湾第一苦旦廖琼枝告别舞台演出”还邀请到岛内艺术大师联手,老中青三代歌仔戏表演家共襄盛举,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团长曹复永跨刀执导,出生于戏剧世家的台湾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唐美云也将在剧中担任陶侃一角。 传统剧目中鲜有以旦角为主角的戏码,而此次演出的《陶侃贤母》却全剧以“老旦”为主角,可谓度身定制。 《陶侃贤母》取材自西晋名将陶侃贤母湛氏,孝慈传家,积麻辅孤,剪发待宾,封酢责书,舌战奸佞。廖琼枝在剧中从二十岁花旦演到三十岁“苦旦”,再到中年“帅旦”,九十岁的老旦,旦行艺术淋漓挥洒,动人动情,不仅展现了她细腻的唱腔作功,也将其人生借历史人物,忠实呈现于舞台之上。 剧本改编蔡欣欣称该剧“以戏写情,以义传神,突出了正面的积极性与教育性”。她说:“《陶侃贤母》符合廖琼枝一生的人格典范与生命际遇。在廖琼枝的生命中,儿女与歌仔戏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项,通过这一封箱之作,观众定能够对她宽厚的胸怀、坚毅的性格有所了解。” 1961年,她在第10届「地方戏剧比赛」中得到「最佳青衣奖」,这是她得到的第1座奖项。 1962年,她领衔主演电视歌仔戏《白蛇传》(《雷峰塔》,台视),系台湾史上第1部电视歌仔戏,使她成为第1位主演电视歌仔戏的旦行演员。 1980年,她应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教授许常惠邀请,参加第2届「民间乐人音乐会」,这是她做歌仔戏推广工作的开始。 1988年,她得到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第4届「民族艺术薪传奖」,并成立学生实习剧团「薪传歌仔戏剧团」。 1993年,她应邀在第7次总统府音乐会中表演歌仔戏。 1994年,她应聘出任复兴剧艺实验学校歌仔戏科(台湾戏曲学院歌仔戏学系的前身)专任教师。 1998年,她当选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第2届「重要民族艺术艺师」,并成为第2届「国家文艺奖」戏剧类得主。 1999年,她出任台湾戏曲专科学校歌仔戏科教授兼主任。 2000年,她当选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优秀教育人员」,并得到第20届「亚洲杰出艺人-终身艺术成就金奖」。 她在年满65岁时从专任教职退休,转为兼任。 2005年,她得到台北县政府文化局「文化艺术人才贡献奖」。 2008年,她得到中国台湾当局行政管理机构第27届「台湾当局行政管理机构文化奖」。 2009年3月3日,被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定为“重要传统艺术歌仔戏保存者”。 2009年3月22日,她成为台北市政府、台北县政府合聘的“第1届台北传统艺术荣誉艺师”。 1988年《江山美人》又名《正德皇帝游江南》 饰 皇太后 1989年《大汉春秋》 饰 太皇太后、《江南四才子》饰 华夫人 1990年《钗头凤》、《东汉演义》 饰 太皇太后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民众的欢迎。 台湾学者黄得时曾说:“歌仔戏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而廖琼枝作为歌仔戏“苦旦”的代表,更因演技和在推广、教授歌仔戏方面的突出成就,于一九九九年荣获了“亚洲杰出艺人终生艺术成就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