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延平区南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延平区南山镇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一个下辖乡镇,辖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9654公顷,常住人口16240人。[1]

中文名: 南山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南平市

面 积: 19654 公顷

人口数量: 16240人(2017年)

行政辖域

延平区南山镇地处,位于东经118°16′——118°28′,北纬26°34′——26°43′之间。东临洋后镇,西依夏道镇,南与赤门乡接壤,北与大横镇、建瓯市毗邻。距南平市区30公里。辖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

交通状况

境内交通便利,南古公路、外福铁路穿境而过,闽江主航道、大洲货运站、安济客运站距集镇不足10公里。

历史人文

唐朝末年,南山吴氏始祖吴卓,唐咸通元年进士,银青光禄大夫,任汀州县令。唐亡、后梁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作为唐朝的遗民,吴卓不愿作梁朝后代,遂带领两代人到闽北山区的橘溪(今南山镇吉溪)芟草莱。驱狐狸,辟荆棘,开田建屋,世代繁衍生息下来,遂以溪为名曰:橘溪。南宋至元明清属积善乡,称迁乔里,民国称吉溪境。对南山地名沿革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地于东山左侧,北坑对面,故名南山;另说此地本是山,原名南山。《南平县志·山川志》列的南平山脉中有个南山,属迁乔里,故名南山。南山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据《南平县志》记载,历史上有一翰林(明代的吴恭)、二双璧(北宁的吴仪。吴熙)、三先生(北宋吴辅。吴仪。吴熙)、四循良(吴方庆、吴武陵、吴一鸣、吴应酉)。

民俗文化

南山镇民风古朴,至今还保留着高脚戏、迎人戏、锣鼓队、神鼓队、龙灯队等传统特色风俗。

建筑景观

南山镇文化沉淀丰富,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古旧街区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大坝、凤池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境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银光青禄大夫吴卓公墓、吴氏宗祠延陵堂、南平游定夫纪念馆、“程门立雪”亭、游居敬神道碑,唐代遗留的书院有吴辅建的“云雁庵”书社,吴仪、吴熙办的“两吴书院”、“东山书院”。其中,南平市游定夫纪念馆为闽北特色建筑,风格古朴、梁架雕刻精美、结构独特,部分雕刻图案资料收入《中国建筑美术图案》一书,馆内有元、明、清、民国等年代的修祠碑记,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已有近万人次到此参观、考察、谒祖。另外保存下来的还有古代的大刀兵器,进士、举人匾额牌联等,近代出土的明代吴珙的墓志铭,现存入南平市博物馆。南山镇也是革命老区镇,是南古瓯革命根据地和中共闽浙赣省委的驻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现有抗日战争时期闽浙赣省委“扩党练干”杜嵩岭会址、“五四”农场、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纪念碑、“中共闽浙赣省委地下航线”纪念碑。

气候与物产

南山镇地势东西长而南北狭,平原海拔1540米,最高海拔96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无霜期286天,年降水量1660毫米,形成一个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小气候,四季宜人,适宜种植、养殖业发展及反季节蔬菜种植。森林茂密,林地面积21.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7%,毛竹资源十分丰富,面积4.82万亩,毛竹蓄积723万根。吉溪河为境内第一大河流,纵贯全境,年径流量4.5亿立方米。南山镇境内资源丰富。地下矿藏有透辉石、石英砂、石棉、黄铁、黄铜、铅、锌、大理石、磷灰石、石灰石、白云石、孔雀石、水晶、高岭土等十余种,其中透辉石和石英砂品位较高,储量达1000万吨和160万吨。传统产业以“红-红曲工艺、白-大凤粉干、黑-调味品豆豉”著称,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笋干、香菇、红菇、灵芝、油茶、茶叶、柑桔、银杏、松脂、木薯 、山药等。同时探明芹山矿泉水水质优良,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基础设施=

电力资源丰富,现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1座,装机总容量12000KW,2006年建成南山11万伏输变电站,电力供应保障稳定。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镇26个行政村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并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26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经济社会状况]南山镇是个“地袤而夷,土沃而厚,山高水秀,水环而纡”的好地方。具有发展农业及畜牧、水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作物有优质稻、玉米、马铃薯、新品种瓜菜、大豆等,另有茶叶、翠冠梨、锥栗、水蜜桃、银杏、山药、烟叶、中药材、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有奶牛、布尔山羊、南江黄羊、禽兔、种鹿。引进巴西鲷、虹鳟、湘云等水产养殖。粮食、蔬菜、畜牧、林果。茶叶。烟草和食用菌等十大农业基地已形成规模,连成一条丰产带。全镇有各类企业208家,主要企业业布局为:矿业、竹木制品业、水电业、食品加工业等十大类型企业群体,工业小区有南山、大坝、吉溪三个工业小区,至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3383万元,比增10%;农业总产值15137万元,比增8.5%;财政总收入406万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90万元,完成年计划110%;固定资产投资13390万元,比增28%;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比增25%;山海协作引资2200万元,比增7.3%;农民人均纯收入3878元,比增9.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3.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8‰以内。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