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開封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開封郡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位於豫東平原,屬河南省開封市。東鄰通許扶溝縣,南與鄢陵縣、長葛市接壤,西與新鄭市交界,北與開封縣、中牟縣相連尉氏縣於秦始皇三年置縣。「古獄官曰尉氏」,今尉氏原為「鄭之別獄」,並以這裡為食邑,人們又稱此邑為「尉氏」。據《漢書》:「鄭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為邑。」   

春秋時,為鄭國別獄。大夫尉氏任獄官,地為採食之邑,邑襲獄官姓氏為名至今。戰國時期,尉氏屬梁地,秦置縣。漢承秦制,尉氏屬陳留郡,三國時屬魏地,為兗州陳留郡所轄,西晉時歸兗州陳留國,惠帝末年,改陳留郡為建昌郡,屬洛州。北魏屬梁州陳留郡。文帝興安初,尉氏併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鄭東北)。

基本介紹

開封古稱東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稱),簡稱汴,位於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開封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遊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耕地面積363.4千公頃,市區面積359平方公里,市區人口80萬,轄尉氏縣、杞縣、通許縣、蘭考縣、開封縣五縣和鼓樓區、龍亭區、禹王台區、順河回族區、金明區五區。

開封簡史

相傳夏代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遷至西河,共歷6世,成為當時政治、經濟中心。開封建城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春秋時期,鄭莊公(前743一前701)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鎮附近古城村構築城邑、取名啟封(漢初因避景帝劉啟諱、改為開封)。此為開封故城。今開封城春秋時為儀邑,戰國時為大梁。戰國時期,魏國為爭霸中原,惠王於六年(前364)由安邑遷都大梁,此為開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

魏在大梁共歷6君140年,在秦統一戰爭中於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為秦所滅。秦將大梁改置浚儀縣。以後浚儀、開封各為縣治,互不隸屬。直至東魏天平元年(534)設梁州,以浚儀為州治,轄開封縣。北周時,梁州改名汴州。

隋煬帝開通濟渠,使其與黃、淮溝通,發展水上運輸,汴州地位日益顯要。唐延和元年(712)開封縣併入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列為附郭首縣,原古城村的開封城,遂日趨廢弛。唐興元元年(784)宣武軍節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來汴州,成為唐王朝最強大的藩鎮。唐末,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先是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最終廢棄唐帝而自立,在開封建立後梁政權。朱溫稱帝後,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洛陽為陪都,稱西都,長安則降為雍州。從此,開封府不斷擴大管轄範圍,後梁時轄15縣。右圖為開封保存完好的城門。

至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相繼在開封建都,開封是為東京,開封府亦擴大,轄18縣24鎮。開封、浚儀稱赤縣,其餘各縣稱畿縣,浚儀縣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稱祥符縣。開封最繁盛的時期是北宋,建都長達167年。公元1127年,為金人所破,毀於兵燹。金人先後在開封扶植張邦昌、劉豫兩個傀儡政權,終因人民唾棄而夭折。

金人將開封降為汴京路。海陵王於1153年以開封為南京,作為南進的基地。至1214年宣宗完顏珣受蒙古逼迫,遷都於此,仍稱南京。蒙古滅金建元,在全國設立11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中原地區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這是河南稱省之始,省會及路治都設在汴梁路的開封。元末劉福通率農民起義軍於龍鳳四年(1358)攻占開封建為國都,僅維持了一年零三個月,在元軍圍攻中又退回舊都安豐。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元璋攻下開封,改汴梁路為開封府,改開封為北京作為陪都,不久又撤銷開封縣併入祥符縣,從此結束了一城由二縣分治的局面。洪武十一年(1378)又撤銷了開封北京稱號,並封五子朱橚為周王,鎮守河南。

此後一直是河南的省會,清代繼之。

1913年廢府改道。祥符縣改為開封縣,屬河南省豫東道、開封仍為省會,並為豫東道治所。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1927年廢道,1929年成立開封市,市、縣同城不相屬,開封仍為河南省會。1938年6月,日軍占領開封,省會西遷。翌年3月,日偽河南省會由安陽遷來開封。1945年日寇投降,開封復為河南省會。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開封, 11月成立開封特別市,仍為省會。開封縣政府仍設在市內,1949年5月,開封縣政府遷往朱仙鎮。1954年10月,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 開封變為省轄市。1955年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至開封,改名開封專員公署,轄開封縣等10個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帶縣」體制,開封專員公署撤銷,原轄5縣屬開封市領導。

開封是中國八大古都之—,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形成較早,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集中體現了古城悠久的歷史傳統與豐富的文化內涵。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上,開封憑藉河湖縱橫、灌溉發達、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是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城垣宏大,文化燦爛,古人曾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詩句。特別是北宋時期,開封作為都城東京,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其建設規劃思想獨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條護城河。城內交通水陸兼容,暢通無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閉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開放的街道形式,實行坊市合一,擴大市民階層,使其人口達到150餘萬。

非農業人口的增加,帶動了城市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域內外貿易繁榮發達,成為「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的大都市。這一建築布局。對宋以後封建王朝都城建設影響深遠。東京的園林也極具特色。史載東京城宮苑御園、寺觀有100餘座。「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並無閒地。」着名的皇家名園「艮岳」,集中國名岳大山諸特色於—園,園內植奇花珍木,放養珍離異獸,史家稱其為中國園林史上承前啟後的傑作。 開封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38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聞名遐邇的鐵塔、相國寺、延慶觀、禹王台、繁塔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開封館藏和各名勝古蹟中保存着上自漢代、下止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歷史、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

開封府志

清錢綸修,馮樾纂。綸元城縣人,拔貢,順治十六年任開封府知府。樾字今臣,松江府婁縣人,生員。開封為豫省首郡,按開封沿革戰國時稱大梁,魏所都焉。據《史記·魏世家》云:「惠王三十一年遷都大梁。」漢為陳留郡,隋唐稱汴州,五代梁都於此,號東都,置開封府;宋、金因之。元改曰汴梁,明復為開封府,領三十六州縣。此志修時,許、鄭未升為直隸州,陳州未升為府,開封轄境猶仍明制。考開封地誌,始有東漢圈稱《陳留風俗傳》,五代王權《大梁夷門記》,又有環中《汴都名實記》《京東路圖經》《開封府圖經》,而以宋敏求《東京記》敘故實最精博。修於元者無可考也,明有朱橚《開封郡志》(見《圖書集成》引《明外史·周定王橚傳》),及萬曆時周藩《開封府志》,而其未可考見者,當不止此數耳。此志為清修府志首創,據本書首列分巡大梁道按察司副使沈荃序云:「此志於順治庚子奉巡撫賈漢復命所修,時錢綸守開封,請馮今臣就訂而成。」按其書凡三十餘篇,不脫宋人圖經體例,又因以匆促復命,遂草率成編,故如沿革山川諸篇,間多疑謬,人物亦多遺誤。其後華亭盛朝組復為增纂箋正,然終不免猶有遺憾焉。

地方特色

民風民俗

廟會、燈會、鳥市、菊花、夜市、風箏、鬥雞、 盤鼓

特色景觀

龍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園、鐵塔、大相國寺、翰園碑林、開封府、金明池等。   

傳統名菜   

開封小籠包子、鯉魚焙面、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滷煮黃香管、炸八塊、蒸羊等。

風味小吃

小籠包子、桶子雞、第一樓包子、龐記桶子雞、開封套四寶、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風乾兔肉、五香羊蹄、醬瓜雞丁、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麵、雙麻火燒、芝麻翅中翅、炒紅薯泥、花生糕、五香風乾兔肉、黃燜魚、鍋貼、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湯、東華乍、鍋貼豆腐等。

土 特 產

汴梁西瓜、杞縣醬菜、五香豆腐乾、桶子雞、花生糕、綠豆糕、麻辣花生。

民間藝術

汴繡、官瓷、朱仙鎮木板年畫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