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府仪同三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开官府,在指定的地方建立办公之地,当事人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官府开到什么级别,用什么级别的仪仗,明确了同三司。三司,就是三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隋废三师,贞观十一年复置,与三公皆不设官属。
基本信息
名称 | 开府仪同三司 | 朝代 | 魏晋南北朝 |
级别 | 从一品 | 性质 | 高级官位 |
简介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晋至元朝时,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开府,始于汉朝,唯三公(东汉指司徒、司马、司空)、骠骑将军、大将军、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幕府。
东汉,有仪同三司的加号,得授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得仪卫、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者甚多,称开府仪同三司。
南北朝后期,分化为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两者,皆得开府置官署,后来又进而分为上开府仪同大将军、上仪同大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四种。
隋唐为文散官、从一品。北宋元丰改制,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元朝时沿置。明朝废。 《三朝国史·职官志》叙《元丰寄禄新格》,以阶易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即旧使相。然使相者是以侍中、中书令、平章事加节度使之谓也。自唐至宋皆有之,而事体微不同。唐则多以同平章事加节度使之立勋劳而久任者,盖将而宠以相之名也。宋则多以节度使加平章事之有德望而罢政者,盖相而宠以将之名也。
《晋书·职官志》:"开府仪同三司。汉官也。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始自此也。及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起于此也。"
《宋史·职官志八》:"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
合而言之,盖位兼将相,品极文武之称。今既曰以开府仪同三司易使相矣,然韩绛为开府而复加以镇江之节,文彦博为开府而复加以护国、山南之节,蔡师为开府而复加以安远之节,则是且为开府,且为使相,而使相之名未尝废矣。又况神宗更官制之本意,实以三省、寺、监之官无职掌为非,遂欲易而正之。如改左、右仆射为特进,则遂以仆射为宰相之职。改左、右丞为光禄大夫,则遂以左、右丞为执政之职。 今节度使之在宋,其无职掌与开府仪同三司一也,何须以开府易之。况有开府之后,宰相之除节度使,元未尝废乎。窃疑开府仪同三司特专以易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而於使相、节度使无预。张演著《职官记》,叙元丰新官而并著旧官,於开府仪同三司之下,只注旧官云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而不言使相,虽与《史·志》不合,似为得之。[1]
官位解释
开:开垦,设置。府:府邸,府第。仪:仪式。开府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古人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即使有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就是违制,而违制是谋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同样出门的仪式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开府仪同三司尽管不是具体的职务,但不仅仅是个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肯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三司即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因均冠司字,故又称"三司"。汉三公名号屡有变更,且不全冠以司字,但三司一词已约定俗成。
三公在西汉本来是国家政务首脑,开府辟官,品崇礼重。东汉以后,逐渐"坐而论道",待遇优崇,为仕途的顶点。但三公名额少,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产生了与之相比拟的荣誉虚衔,殇帝延平元年(106)车骑将军邓骘的"仪同三司"﹐为"仪同三司"之始。以后有献帝时辅国将军伏完"仪同三司",吕布因诛董卓功受命"仪比三司",其比拟三公均仅限于班位与礼仪,不具有开府辟僚属之权。西晋时,除了限于班位与礼仪的"仪同三司"外,"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逐渐通用,发展为官号。魏甘露二年(257),吴宗室孙壹降魏,命"开府辟召,仪同三司"。如羊祜在咸宁初,"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得专辟召。"惠帝时,裴楷以侍中"加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两汉以来,比拟三公的荣誉虚衔都必须有本官(如诸将军)及其成为官号,仍藉本官自重。西晋定制:诸大将军及光禄三大夫开府者"位从公",品秩第一。"三司"不必指实职,诸大将军位从公者为"武官公",同于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光禄三大夫位从公者为"文官公",同于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
北齐设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分别为一品及从一品,其猥滥程度甚于南朝。北周分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散官号,以酬勋劳。隋初沿袭,分别为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炀帝改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文散官阶,余均罢废。
南齐则"将军开府依大司马","光禄大夫开府依司徒"。梁曾令邵陵王纶等开府如三司之仪;但不久复故,唯逊诸公一班。至陈仍为一品。东晋南朝,诸公已是没有实职的高官,开府仪同三司更是虚号,且无限额,颇有猥滥,渐不为人所重。北魏"开府"与"仪同三司"分别为两个官号,均从一品。前者单指开府辟官,不必同于诸公;后者单指礼仪同于诸公,不得开府辟官。兼任二者,意义便略同于东晋南朝,唯辟官少于诸公。
唐·宋·元因之,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罢废。清代称出任外省督·抚者为"开府",但与魏晋南北朝"开府"辟召僚佐已非同义。
"开府"指开设府第,设置官吏。"仪同三司"是说仪仗同于三司。三司指太尉、司空、司徒,亦称三公。汉朝官制,惟三公可开府,汉末,李傕、张杨、董承等以将军开府,始有开府之名。魏晋以后,开府者益多,因而别置开府仪同三司。从元怀晖墓志看,到中唐时期,从三品以上即可开府。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 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汉末局势混乱,将军李傕等开府(《后汉书· 董卓传》:"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济出屯弘农。")。魏、晋放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以隋、唐、宋、金、元均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清人习称任督抚为开府。
西魏、北周府兵共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将军,简称开府,全称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将军下有仪同将军,全称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三司,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 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 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历史发展
三公在西汉本来是国家政务首脑,开府辟官,品崇礼重。
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后汉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殇帝延平九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又献帝以伏完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
东汉以后,政务权移入尚书省,三公虽不掌具体政务,却仍为皇帝高级顾问。但三公名额少,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产生了与之相比拟的荣誉虚衔。106年(殇帝延平元年),车骑将军邓骘的仪同三司为仪同三司之始,其比拟三公均仅限于班位与礼仪,不具有开府辟僚属之权。
西晋时,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逐渐通用,发展为官号。
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伏波、辅国将军,并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大",馀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齐开府仪同三司如公。梁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自晋以来,又有如开府同三司之仪者,自羊祜始焉(汉末,吕布开府如三司,其他无闻。至晋,羊祜为车骑将军、荆州诸军事,加开府如同三司之仪,累年谦让,不辟士,不备僚属。及始有所命辟士,未到而卒,不得除署。后当阳侯杜元凯表哀其家无子嗣,官无命士,请更议之。诏不许)。江左亦多有之(梁沈约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徐勉为约请三司之仪,武帝不许。又邵陵王纶为平南将军,胡州刺史王茂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并同三司之仪)。
南北朝隋唐
后魏亦有之。普泰初,特以尔朱世隆为仪同三司,位次上公。北齐亦有仪同三司者(任城王湝等诸王多为之。湝,户皆反);又有开府仪同三司及仪同三司。后周建德四年,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仪同大将军。隋文帝并以为散官。又诸卫各置开府(左勋卫开府,右翊一开府、二开府、三开府、四开府,及武卫、武侯、领军、东宫领兵开府准此),府置开府一人。又有仪同府。仪同以下置员与开府同。初,开府仪同三司为四品散实官,至炀帝又改为从一品,同汉、魏之制,位次三公。唐武德七年,改上开府仪同三司为上轻车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后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开元以前旧例,开府、特进虽不带职事,皆给俸禄,得与朝会,班列依本品之次,皆崇官盛德、罢剧就闲者居之(天宝六载正月制:"内外文武五品以上官,父、祖资荫者,其所用荫,宜同子孙用荫之例。")。
宋制,祖宗时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之使相,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通谓之使相。元丰新官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故事,宰相去位,例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普以开国旧臣在相位久,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其后吕夷简、王钦若罢相,皆以为例。旧制,敕出中书门下,故事之大者使相系衔。至是皆南省奉行,则开府不预矣。八年,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
元丰五年,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自崇宁五年,司空、左仆射蔡京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中泰一宫使。其后,故相而除则有刘正夫、余深,前执政则有蔡攸、梁子美,外戚则有向宗回、郑绅、宗良、钱景臻,殿帅则有高俅,内侍则有童贯、梁师成,名器至此轻矣。绍兴后,吕颐浩、韩世忠皆以开府仪同三司除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