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开秧门(李华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开秧门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开秧门》中国当代作家李华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开秧门

阳春时节,我千里迢迢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村子因坐落在燕子岩的石门下,故名岩门村。这个名称己沿用了十几代人,至今没有更改。原先,有首民谣流传方圆几十里:“岩门村,岩门村,乱石多像满天星,耕地耙田真要命。”做小孩时,跟着大人在乱石堆里割麦子,点包谷,往往是点一升,收半斗,只长石头,不长庄稼。此种情景,还仿佛记得。

这次回乡,我又爬上了燕子岩,登高处一望,眼前的自然环境全変了模样:山腰,层层梯田,就像祖宗额头上那一条条深深的皱纹;山脚,一丘丘水田,碧波粼粼,好似镶嵌在村里的一千面梳妆镜子,晨光映照,灿烂夺目,好看极了。

“四月八,秧门开。”一场春雨,犁耙水响,春潮滚滚,迎来了插秧栽田的日子。农忙时节,要起早摸黑,要抢农时,家家争先恐后,累得人腰发酸,背发痛。可大家又像盼望喜庆日子一样,盼着四月秧门开。因为,它栽下的每株秧苗是农民的一颗心,是农民一年的希望。有春种才有秋收。

三嫂家插秧这一天,天刚刚蒙蒙亮,母女俩就分头忙开了。大女儿珍意搞后勤,赶场办酒菜。按照惯例插秧栽田要办招待、打牙祭。否则,是会视为小气的。三嫂自己当“先行官”,做好插秧准备工作。她顾不得冷水冻脚刺骨,先下秧田“怀秧”(拔秧苗),即把秧苗拔起来,洗净根部的泥巴,用稻草捆成一把一把的,然后装在高脚竹箕里,挑到己经耘好的水田去栽。好多年没看过插秧的热闹了,我也起早赶到了秧田,还跃跃欲试,想试一试身手。可三嫂见势阻止我,话说是怕弄脏了我的衣服,其实是不让我下田。“怀秧”是技术活路,下手要轻,捆的秧把子要大小匀称。三嫂怀好了满满一担秧,就往责任田挑去。

我也尾随而去。只见她站在田坎上,一边往田里分发秧把子,一边对我说:“既要摔得远,又要摔得位置适当,免得插秧人就近拿不到秧把子,在田里来回走动,脚印多了会影响插秧的质量。真正里手(行家)摔的秧把子,还要在水田站立起来。”我暗暗地佩服三嫂的熟练技术。水田中照出她的笑脸……

特意来帮忙的秧把式,是远房叔伯,虎彪彪的三条男子汉。他们下到水田,一字排开,人插五行,距离相等,手脚麻利。霎时,田里摆开了擂台,你追我赶。我瞅了个空子问:“喜子叔,插秧有什么讲究?”外号“喜巴子”笑着说:“嗨,讲栽田我比你学问多。栽下的秧苗,行株要匀称、整齐,横看一条线,竖看也是一条线。最怕插的‘浮脚秧’。”他还示范给我看,五指要并拢,秧苗要竖着插进泥里,不深不浅。插得东倒西歪的,多半是“浮脚秧”。浮脚秧成活率差,难得茁壮成长。以后还要费工夫补秧才行……因讲话,喜巴子的进度拉后了。忽见插在前头的七叔,伸直腰,打起一声“啊一一嗬”,高亢悠扬,它像风,飘过河,飘上山。听到“啊一一嗬”声,喜巴子收住了话匣子,埋头追赶起来了。这种鼓劲的方式,别有一番家乡的风味。

两个时辰不到,水灵灵的秧苗巳栽下了一大片,株成行,行成线,美极了。他们真正称得上是“高等画家”。一丘丘新栽的秧田,不就是一幅幅结构完美的水彩画吗!

三月四月,时晴时雨。突然,天色変了,飘洒起细微微的春雨。只见珍意侄女从远远的田埂上朝这边走过来了。她头戴一顶光油斗笠,身穿一件粽皮蓑衣,手里还拿着几件雨具,走路一阵风,先声夺人:“喜子大伯,给你们送斗笠、蓑衣来了。”

“珍女子,毛毛雨不当紧,淋不湿衣。中午准备了好酒好菜吗?”她笑答:“酒、肉、鸡样样齐全呀!”逗得三位长辈大笑了,乘机伸直了腰杆。

“这回真难为您们发扬风格,急人所急,先帮我家开秧门。不好好感谢,对不起人呀!”珍意的声音,像银铃一样脆亮。

三嫂抬头揩一把汗,也向她招手:“珍女子,快下田来,跟大伯们学会插秧,往后靠你开秧门!”

珍意听出妈妈的话里有话;你爸爸过世的早,今后的好日子指望你。

霏霏春雨里,我望着她那苗条的身姿,裤腿卷得高高的站在秧田中间,多像一株水灵灵的秧苗……

[1]

作者简介

李华章,湖南溆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