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异化劳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异化劳动是一个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思想,也是《手稿》的中心概念。

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占有的产品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这里马克思区分了异化和对象化这两个概念。生产者通过劳动创造出物质产品,这是劳动的对象化。一切物质生产过程都是劳动对象化过程。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物质生产过程既是对象化过程,又是劳动异化过程。

2.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之所以同劳动者相异化,是因为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活动,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前西个异们的传品

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这是前两个异化的必然结果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通过对象化,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产品而得到确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自己的类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则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自己类本质的人,于是造成了人的类本质。

4.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透过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了人与人、阶级关系的对立,并把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经济关系”。

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又标志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一定程度的ke服和chao越。

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本质上仍未脱离伦理人本主义的范围,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类。第二,异化劳动理论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未达到唯物史观的高度。第三,异化劳动理论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过程,把人类的解放理解为异化的消除、人向自己的类本质的复归,这样的理解显然跟唯物史观的结论还相距甚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