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行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异常行为又称越轨行为,一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性越轨行为,如违反交通,扰乱公共场所的秩序,酗酒,等等。
另一类为严重越轨行为,特指犯罪行为。一般性异常行为虽然不属于犯罪行为,但它却有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因此,无论哪种越轨行为都必须防止。[1]
基本信息
在心理学中,“异常行为”被视为是一种心理病态的外观,轻者表现为“神经质”,重者患有“精神分裂症”。虽然造成“异常行为”的根源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大多数的“异常行为”与“精神创伤”或“压抑感”或“挫折”相关。
详细信息
对于研究者来说,观察异常行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造成异常行为的原因。对异常行为的一种概括性解释认为,人的情感矛盾是造成以上行为的主要原因,这种解释得到精神分析家的赞同。而另外一种被行为主义学派所接受的概括性解释认为,异常行为是由不幸的学习造成的。
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异常行为的解释不止一个,所以寻求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基因遗传、生物化学、维生素的缺乏、食品添加剂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考虑。
补充
人的行为既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同时又对人的健康发生巨大的影响。异常行为是指在偏离社会和个人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所表现出的相对明显、确定的各种行为。首先,这种行为与社会和个人的健康期望不一致,即行为对健康的有害性。从行为影响健康的角度分析,可将异常行为分为:影响自我健康,影响他人健康和影响健康环境等。行为的自身健康影响主要通过心理(精神)和生物两方面实现。
在完成行为过程中,行为本身造成的心理负荷超载以及行为未达目标的心理挫折等不利于自身健康;通过行为摄入不利健康的物质,如吸烟、酗酒、摄入动物脂肪过多等为行为物质损害健康。
影响人他健康行为也是通过精神(心理)和物质(物理)两方面中介的。个人的行为是构成他人心理社会环境的重要成分,因而个人的行为通过社会相感和心理相感,对他人的心理情绪和社会特性产生巨大的、甚至难以估量的影响。个人的行为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进而影响他人的健康。行为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群体行为构成的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社会精神面貌等,这些既是群体健康的表现,又会进一步影响个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