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茨·舒伯特」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舒伯特 拼音:shū bó tè (shubote) 同义词条:音乐家 目录[ 隐藏 ] 1生平介绍 2部分作品简介 3《小夜曲》 4创作缘由 5舒伯特…”)
 
行 1: 行 1:
 舒伯特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拼音:shū bó tè (shubote)
+
|-
同义词条:音乐家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弗朗茨· 舒伯特 </big>'''
目录隐藏 ]
+
|-
1生平介绍
+
|<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pics3.baidu.com/feed/a8ec8a13632762d0ffd4517c422e8afd533dc651.jpeg?token=b41bfc672bc94ceacbb5b2181370b155" style="opacity: 1;"width="250" height="250">
2部分作品简介
+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5%BC%97%E6%9C%97%E8%8C%A8%C2%B7%E8%88%92%E4%BC%AF%E7%89%B9&src=tab_www&correct=%E5%BC%97%E6%9C%97%E8%8C%A8%C2%B7%E8%88%92%E4%BC%AF%E7%89%B9&ancestor=list&cmsid=0cd761debd112f0b78a451d7fa355144&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0#id=0a0aff67573d0b04edbb3ad208e2522e&currsn=0&ps=50&pc=50 来自360的图片]</small>
3《小夜曲》
+
|-
4创作缘由
 
5舒伯特交响曲全集介绍
 
6专辑介绍
 
7专辑曲目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着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
|-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 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
 
舒伯特
 
  
   舒伯特 的创作 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 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 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 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 《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
| align= light|
 +
|}
 +
[[弗朗茨·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 于维也纳近郊 里赫田塔尔 奥地利作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交接时期。他 的交响 性风格继承 是古典主义 传统 但他 艺术 歌曲 和钢琴 作品 却完 是浪漫主义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 所未 有的 最富诗意的 音乐 家”
+
  在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 作品。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 悲歌》。1813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 交响 曲》]]。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 小学里担任校长助理,以获得微薄 薪金维持生活。1815年 舒伯特 作曲技巧已臻成熟,于该年创作了145首 歌曲 ,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 作品 。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 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 生涯。1822年,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1828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 有的 一次正式 音乐 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
  
     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 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 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 最后一批作品 《即兴曲》和《音乐 瞬间》 中, 舒柏特使钢琴唱出 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 自发性 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
 舒 被称为"歌曲之王", 是维也纳古典 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 主义 音乐 奠基人 。在 他短暂 一生 中, 给后世留下 丰厚 音乐遗产,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 歌唱剧 配剧音乐,9部交响曲、10余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
  
     特最 广 为流传的是他的 六百 多首歌曲。 这些 歌曲 诗的内心情感中 直接产生出 来的, 人能胜过 那洋溢 才华 清新 感。钢琴伴奏也 生了特 效果: 用一 两个 节描绘出潺潺 艺人破旧 手摇风 琴, “天堂 门前 云雀 谈到 特的歌曲,可以 用舒 曼对《C 大调交响曲 的评 论:“ 音乐 们引入 一种 地, 使 我们 忘却 以前 曾有 东西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弗朗茨·舒伯特
 +
* 外文名称: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
* 别名: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全名)
 +
* 国籍:奥地利
 +
* 出生地: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
 +
* 出生日期:1797年1月31日
 +
* 逝世日期:1828年11月19日
 +
* 星座:水瓶座
 +
* 职业:作曲家
 +
* 代表作品:歌曲之王
 +
 
 +
==早年履历==
 +
在1797年1月31日,弗朗茨·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 ;舒伯特的祖父是农民、手工业者,其父亲泰奥多尔·弗洛林为里赫里塔尔一所学校的校长,忠于职守,敬仰权贵,是一个爱好音乐又有市民保守观念的虔诚教徒 。
 +
 
 +
1801年,随同家人搬至位于"天堂门"的支柱巷。1804年,由于可能会被接收为宫廷乐童,而在安东尼奥·萨列里处进行资格考试。
 +
 
 +
==人物经历==
 +
折叠学习时期
 +
1808年,11岁的舒伯特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当帝国圣堂唱诗班的童声歌手;不久,被选入学校的小管弦乐队担任第二小提琴手,接着提升为第一小提琴手,在乐队期间得以接触到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等人的作品 。
 +
 
 +
1810年,《G大调狂想曲》问世,这是舒伯特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 。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 ;同年,在文策尔·鲁齐卡处学习通奏低音,尝试交响曲和舞台剧的作曲 。
 +
 
 +
1812年,舒伯特的母亲去世;同年开始在萨列里处学习对位法;同年,进入变声期,失去了乐童的职位。1813年,《D大调第一交响曲》(D.82)创作完成;同年,离开寄宿学校,开始在圣安娜中学的师范学校学习预备生课程 。
 +
 
 +
1814年,参加普通中学的毕业考试;同年,为免服军役,在其父亲位于支柱巷的中学担任教学助手,给低年级学生上课,以获;同年阿抹煮击,在里赫田塔尔的教区礼拜堂第一次演出《F大调弥撒曲》(D.105) ;同年,创作了艺术歌曲妹骗《纺车旁的玛格丽特》(D.118) 。
 +
 
 +
1815年,18岁的舒伯特在该年创作了145首艺术歌曲,其中包括肯棵乎耻《魔王》(D.328)、《野玫瑰》(D.257)等作品,标志着他的作曲技巧已经成熟;10月15日,舒伯特仅在一天就写出了8首歌曲;同年,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 。
 +
 
 +
1816年,申请卢布尔雅那音乐学校的校长职位,没有被接受;在此期间,舒伯特处于理想与现实、生活与艺术的矛盾痛苦中,他违背父亲的意愿,毅然辞掉小学教师的工作,为此父亲同他脱离关系达数年之久,经朋友们的调解于1823年父子才重归于好 ;同年,创作完成了《c小调第四交响曲("悲剧")》,并结束了在萨列里处的学习 。
 +
 
 +
折叠变革时期
 +
1817年,结识歌唱演员约翰·米夏埃尔·福格尔;同年,成为"胡闹协会"成员 。1818年,他辞去教师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殃陵炒家"的生涯;此后, 伯特就靠卖作品获得的微薄稿酬、巡回演出及一些朋友的接济而生活 。
 +
 
 +
1819年,与福格尔一起前往施泰尔、林茨和克雷姆斯明斯特。1820年,创作《复活节康塔塔》(D.689)、《四重奏乐章》(D.703)等作品 。
 +
 
 +
1822年,维也纳《时尚报》第一次详细报道了舒伯特的歌曲;同年,创作了歌剧《阿尔方索与埃斯特雷拉》(D.732)、《降A大调弥撒曲》(D.678)、《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D.759),以及《流浪者狂想曲》(D.760) 。
 +
 
 +
1823年,成为格拉茨和林茨音乐协会的荣誉会员;同年,创作《阴谋者》(D.787)、《费拉布拉斯》(D.796)、《美丽的磨坊女》(D.795) 。
 +
 
 +
折叠创作晚期
 +
1824年,出版《美丽的磨坊女》;同年,创作了《八重奏》(D.803)、《弦乐五重奏》(D.804)以及《大二重奏》(D.812) 。
 +
 
 +
1825年,作为替补入选音乐之友协会的代表团;同年,开始创作《C大调第九交响曲》,并完成钢琴奏鸣曲(D.845和D.850);夏天,旅行前往施泰尔、林茨、克雷姆斯明斯 、格蒙登、萨尔茨堡和加斯泰因 。
 +
 
 +
1826年,申请维也纳宫廷乐队指挥一职未果;同年,将《第九交响曲》交付音乐之友协会;同年,创作了《G大调弦乐五重奏》(D.887)和《钢琴奏鸣曲》(D.894) 。
 +
 
 +
1827年,当选音乐之友协会代表团成员;同年,《八重奏》(D.803)和《B大调钢琴三重奏》(D.898)第一次由伊格纳茨·舒潘齐格演出 。
 +
 
 +
1828年3月26日,在纪念贝多芬逝世一周年之际,朋友们筹款在维也纳为舒伯特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由他本人给福格尔亲自伴鸦甩说奏演唱了几首艺术歌曲,其他曲目还有放朵雅《G大调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以及几首合唱作品;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按照其生前的意愿,与贝多芬同葬于一地 。
 +
 
 +
==个人生活==
 +
健康情况
 +
 
 +
在舒伯特创作的成熟时期,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自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尽管有人提出其他的病因,最终的病症可能是伤寒症,但他晚期的病症与汞中毒戒埋弃的病状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纪早期被用来治疗梅毒的药物 。
 +
 
 +
爱情
 +
 
 +
舒伯特曾热恋着一位经营纺织厂的富有寡妇的女儿,她的名字叫特丽莎·葛罗伯。据舒伯特的朋友们称,这是他一生中的初恋,也是最后一次恋爱,至少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恋爱。尽管舒伯特对她倾注了真挚的感情,但特丽莎 终嫁给了一个面包师。1824年5月,27岁的舒伯特离开维也纳前往匈牙利,在4个月的乡村生活中,将感情寄托在其学生--女伯爵卡洛林身上。舒伯特 卡洛林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其中包括题献的《 浪者幻想曲》 。
 +
 
 +
==创作特征==折叠总体特征
 +
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包括600余首艺术歌曲、10余部歌剧、歌唱剧、6首弥撒、清唱剧、重唱歌曲与合唱等。在器乐作品中,舒伯特写了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2首钢琴三重、1首木管与弦乐八重奏、多首钢琴联弹、多首即兴曲、6首音乐的瞬间、22首钢琴奏鸣曲、6首序曲、3首小提琴奏鸣曲、1首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多首变奏曲、舞曲、进行曲等 。
 +
 
 +
作为一生喜爱浪漫主义诗歌的作曲家,舒伯特的气质、个性不同于贝多芬,没有他的前辈那种强烈的时代感情和深邃的哲理思想。舒伯特采取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从来没有摒弃古典 统。舒伯特采用 器乐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共同的特点 将古典形式与民间音乐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歌曲性的主导地位,用歌曲性的旋律表现器乐诗的意境和抒情的音乐形象,甚至直接运用 他的 歌曲的音乐主题,突出他所要表现的标题性的音乐内容。无论是音乐陈述方式、形式结构均具有明显的歌曲性的特点。舒伯特是一位天生的旋律作曲家,他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如莫扎特一样,旋律像泉水不断地涌泻出来,激起感情的涟漪。他坚持古典传统严谨的音乐结构原则,又不拘于形式的固定模式,力求通过调性、音区、和声色彩等手法变化,多方面地表现复杂的心理状态的活动和发展,而且通过"自我感受"的方式,用抒情的格调充满诗意地表现或描绘出来 。
 +
 
 +
折叠各体裁特征
 +
艺术歌曲
 +
 
 +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包括其他独唱声乐曲在内有600 多首 ,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其取材范围广泛,凡是能触发他的创作灵感和想象的诗篇,即使是平庸之作,在他的笔下也能成章,用音乐将诗人无力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 。
 +
 
 +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三种类型:第一,分节歌,即同一旋律中反复歌唱多段,如《野玫瑰》《摇篮曲》《圣母颂》等;第二,通谱歌,即旋律随歌词而走,不作反复,如《魔王》《圣母颂》等;第三,变化分节歌,于分节歌大致相似,但根据歌词需要,其中有一部分变化或展开,如《菩提树》《鳟鱼》等。他的歌曲旋律丰富多彩,有纯朴简单的民歌式的,如《野玫瑰》《菩提树》《鳟鱼》一类;有浪漫甜美带有忧郁伤感的,如《海滨》《流浪者》等 歌曲;有紧张和戏剧性朗诵式的,如《地神》《年轻的修女》等;有新开窗的体裁如叙事曲《魔王》等 舒伯特艺术 歌曲 的歌词,大多选择的 同时代浪漫主义文学家的 歌,如歌德、海涅、席勒、缪勒、雷尔斯塔甫等人 诗作,这些诗歌优美抒情、侧重 内心情感 。歌德的诗词对舒伯特的声乐曲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特别偏爱歌德的诗歌,认为歌德的诗歌能沟通好他和艺术歌曲之间的关系,表达他所要抒发的情感。在舒伯特的600多首歌曲 ,有70多首诗采用歌德的诗篇 谱曲 的, 其中就 其代表作《魔王》。舒伯特还为小说《威廉·迈斯特》中的《唯独他明白》的诗歌谱写了5首独唱曲。为缪勒的诗谱就了两部声乐套曲,为海涅的诗写了6首歌曲 。
 +
 
 +
他的 歌曲除了旋律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外,和声的设计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他对 色彩敏 ,常常通过调性、调式、和弦转换、音区变化来增强音乐的表现手法 在《小夜曲》《菩提树》等作品中,舒伯特利用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达到色彩的变化。在流传广泛的《摇篮曲》中,舒伯特让旋律摇摆于主、属两个和弦之间,简单安详,就像慈母轻摇摇蓝一般。舒伯特歌曲的 钢琴伴奏 是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的伴奏从如诗如画的歌词中 发而出,又渲染了歌词的意境,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伴奏音型自然地让人联想到纺车的转动声。叙事歌曲《魔王》沉重的三连音也描绘了父亲走投无路的焦虑。《幻想》的伴奏则完全不同,不祥的动机以三个八度反复出现,表现出恐怖的气氛。《流浪者》的调性布局经过精心的设计,既符合诗歌的要求又符合音乐的审美。舒伯特使歌曲的伴奏从从属的地位变为与其他因素一样重要,而且利用伴奏的特点,补充和揭示 歌词的内涵 。
 +
 
 +
室内乐
 +
 
 +
舒伯 特的 室内乐创作鲜明,他不仅把自己的歌曲旋律运 到室内乐里,而且把歌曲的感情特征也 起贯注进去,如代表作《鳟鱼》钢琴五重奏、《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 。
 +
 
 +
在钢琴领域的作品里,舒伯特是最早开拓特性曲(Character piece)的作曲家。特性曲是对浪漫主义时期器乐 品的总称,主要是指钢琴 品,常用三段式结构 中段和两 形成对比,和声简洁有色彩,旋律优美,织体却朴素简单。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的瞬间》,都属于特性曲的范畴,有即兴创作的意味 。他的钢琴奏鸣曲式从歌唱抒情逐渐具有英雄气息和戏剧力量;他所创造 音乐小品"音乐瞬间" ,是"无词歌"的早期标本,后来的音乐家罗伯特·舒曼、费利克斯· 德尔松、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创作了一大批钢琴诗歌 。
 +
 
 +
交响曲
 +
 
 +
舒伯特的交响乐作品继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但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使他的风格又有别于他的 辈。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目 、幻想重于现实,抒情多于力量 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因为它不同于古典的传统形式,只有两个乐章,作品的抒情特点似直接从 特的歌曲 中产生出来 。
 +
 
 +
==人物评价==
 +
在舒伯特的音乐之外,根本没有音乐在主题思想进展和联想上以及在看似合乎逻辑的跳跃上赢得如此的心理学关注,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怀藏着如此独一无二的个性,能推出形式各异的音乐描述,也极少有人为他自己、为自己的内心写了这么多东西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评)
 +
 
 +
至于舒伯特的交响曲,我对其如此钦慕 竟至毫不迟疑地将其排列于紧随贝多芬之后,远远领先于门德尔松,同样领先于舒曼。就和声与转调的独创性而言,就器乐音色而言,尚无人超越舒伯特。我 可以 毫不犹豫地说,我爱舒伯特的歌曲,但对他的器乐曲评价还要更高 。(捷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评)
 +
 
 +
舒伯特对我来说太过伟大和神圣了,超出了我 逻辑分析武器来解释他音乐语言的能力 。(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评)
 +
 
 +
歌曲作曲家 伯特在新颖性、丰富性与力度、创造性方面是绝无仅有的。无论如何,华丽的C 大调交响曲 还有浪漫的b小调都堪称是始于门德尔松、舒曼,经由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直到布鲁克纳和马勒的整个抒情交响乐的始祖,它们也因此具有特殊 意义 。(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 )
 +
 
 +
我根本未曾见过一个作曲家像舒伯特这样描绘出一个如此完整的个人世界。对我来说, 属于 音乐 史上最神秘莫测的范畴。他是一座完美无缺的巨石雕像。 在任何时代都看不到这样 一种 现象 。(奥 利指挥家尼古拉斯·哈农库特评)
 +
 
 +
当回顾时 我们 看来,他(指舒伯特)的结构要比在马勒的听众看来经济得多。它们变得可以一览无余 。(钢琴演奏者布伦德尔评)
 +
 
 +
对舒伯特,我只有说:演奏,热爱--闭嘴 !(德裔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
 +
 
 +
==后世影响==
 +
舒伯特纪念馆
 +
 
 +
维也纳有两间舒伯特纪念馆,一间是作曲家出生和度过大半辈子的学校兼住宅,即维也纳9区的Nubdorfer Strabe 54号;另一间是舒伯特的哥哥费德南的住宅,舒伯特 于1828年9月搬到他家小住。在舒伯特纪念馆(学校兼住宅)的正厅, 一架胡桃木的大钢琴,这是作曲家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琴  <ref>[http://music.lib.tsinghua.edu.cn/index.php?a=show&c=index&id=13&m=author  ], 清华图书馆 ,</ref>
 +
=='''参考文献'''==

於 2023年2月21日 (二) 10:37 的修訂

弗朗茨·舒伯特

來自360的圖片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里赫田塔爾,奧地利作曲家。

在1808年,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1810年,《G大調狂想曲》(D.1)問世,這是他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創作了《D大調第一交響曲》。1814年,為了免服軍役,在其父親的小學裡擔任校長助理,以獲得微薄的薪金維持生活。1815年,舒伯特的作曲技巧已臻成熟,於該年創作了145首歌曲,並創作了《降B大調第二交響曲》《D大調第三交響曲》《g小調第九弦樂四重奏》等作品。1818年,辭去教師職務,全力從事音樂創作,開始了"自由藝術家"的生涯。1822年,創作《b小調第八交響曲》。1828年3月26日,舉辦了其生前僅有的一次正式音樂會;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終年31歲。

舒伯特被稱為"歌曲之王",他既是維也納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者,又是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給後世留下了豐厚的音樂遺產,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9部交響曲、10餘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其他作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弗朗茨·舒伯特
  • 外文名稱: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 別名: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全名)
  • 國籍:奧地利
  • 出生地:維也納近郊的里赫田塔爾
  • 出生日期:1797年1月31日
  • 逝世日期:1828年11月19日
  • 星座:水瓶座
  • 職業:作曲家
  • 代表作品:歌曲之王

早年履歷

在1797年1月31日,弗朗茨·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里赫田塔爾 ;舒伯特的祖父是農民、手工業者,其父親泰奧多爾·弗洛林為里赫里塔爾一所學校的校長,忠於職守,敬仰權貴,是一個愛好音樂又有市民保守觀念的虔誠教徒 。

1801年,隨同家人搬至位於"天堂門"的支柱巷。1804年,由於可能會被接收為宮廷樂童,而在安東尼奧·薩列里處進行資格考試。

人物經歷

摺疊學習時期 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不久,被選入學校的小管弦樂隊擔任第二小提琴手,接着提升為第一小提琴手,在樂隊期間得以接觸到維也納古典樂派三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和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等人的作品 。

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 。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同年,在文策爾·魯齊卡處學習通奏低音,嘗試交響曲和舞台劇的作曲 。

1812年,舒伯特的母親去世;同年開始在薩列里處學習對位法;同年,進入變聲期,失去了樂童的職位。1813年,《D大調第一交響曲》(D.82)創作完成;同年,離開寄宿學校,開始在聖安娜中學的師範學校學習預備生課程 。

1814年,參加普通中學的畢業考試;同年,為免服軍役,在其父親位於支柱巷的中學擔任教學助手,給低年級學生上課,以獲;同年阿抹煮擊,在里赫田塔爾的教區禮拜堂第一次演出《F大調彌撒曲》(D.105) ;同年,創作了藝術歌曲妹騙《紡車旁的瑪格麗特》(D.118) 。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其中包括肯棵乎恥《魔王》(D.328)、《野玫瑰》(D.257)等作品,標誌着他的作曲技巧已經成熟;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同年,創作了《降B大調第二交響曲》、《D大調第三交響曲》 。

1816年,申請盧布爾雅那音樂學校的校長職位,沒有被接受;在此期間,舒伯特處於理想與現實、生活與藝術的矛盾痛苦中,他違背父親的意願,毅然辭掉小學教師的工作,為此父親同他脫離關係達數年之久,經朋友們的調解於1823年父子才重歸於好 ;同年,創作完成了《c小調第四交響曲("悲劇")》,並結束了在薩列里處的學習 。

摺疊變革時期 1817年,結識歌唱演員約翰·米夏埃爾·福格爾;同年,成為"胡鬧協會"成員 。1818年,他辭去教師職務,全力從事音樂創作,開始了"自由藝術殃陵炒家"的生涯;此後,舒伯特就靠賣作品獲得的微薄稿酬、巡迴演出及一些朋友的接濟而生活 。

1819年,與福格爾一起前往施泰爾、林茨和克雷姆斯明斯特。1820年,創作《復活節康塔塔》(D.689)、《四重奏樂章》(D.703)等作品 。

1822年,維也納《時尚報》第一次詳細報道了舒伯特的歌曲;同年,創作了歌劇《阿爾方索與埃斯特雷拉》(D.732)、《降A大調彌撒曲》(D.678)、《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D.759),以及《流浪者狂想曲》(D.760) 。

1823年,成為格拉茨和林茨音樂協會的榮譽會員;同年,創作《陰謀者》(D.787)、《費拉布拉斯》(D.796)、《美麗的磨坊女》(D.795) 。

摺疊創作晚期 1824年,出版《美麗的磨坊女》;同年,創作了《八重奏》(D.803)、《弦樂五重奏》(D.804)以及《大二重奏》(D.812) 。

1825年,作為替補入選音樂之友協會的代表團;同年,開始創作《C大調第九交響曲》,並完成鋼琴奏鳴曲(D.845和D.850);夏天,旅行前往施泰爾、林茨、克雷姆斯明斯特、格蒙登、薩爾茨堡和加斯泰因 。

1826年,申請維也納宮廷樂隊指揮一職未果;同年,將《第九交響曲》交付音樂之友協會;同年,創作了《G大調弦樂五重奏》(D.887)和《鋼琴奏鳴曲》(D.894) 。

1827年,當選音樂之友協會代表團成員;同年,《八重奏》(D.803)和《B大調鋼琴三重奏》(D.898)第一次由伊格納茨·舒潘齊格演出 。

1828年3月26日,在紀念貝多芬逝世一周年之際,朋友們籌款在維也納為舒伯特舉辦了其生前僅有的一次正式音樂會,由他本人給福格爾親自伴鴉甩說奏演唱了幾首藝術歌曲,其他曲目還有放朵雅《G大調弦樂四重奏》《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以及幾首合唱作品;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終年31歲,按照其生前的意願,與貝多芬同葬於一地 。

個人生活

健康情況

在舒伯特創作的成熟時期,他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自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鬥爭。儘管有人提出其他的病因,最終的病症可能是傷寒症,但他晚期的病症與汞中毒戒埋棄的病狀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紀早期被用來治療梅毒的藥物 。

愛情

舒伯特曾熱戀着一位經營紡織廠的富有寡婦的女兒,她的名字叫特麗莎·葛羅伯。據舒伯特的朋友們稱,這是他一生中的初戀,也是最後一次戀愛,至少可以說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戀愛。儘管舒伯特對她傾注了真摯的感情,但特麗莎最終嫁給了一個麵包師。1824年5月,27歲的舒伯特離開維也納前往匈牙利,在4個月的鄉村生活中,將感情寄托在其學生--女伯爵卡洛林身上。舒伯特為卡洛林創作了許多鋼琴作品,其中包括題獻的《流浪者幻想曲》 。

==創作特徵==摺疊總體特徵 舒伯特的聲樂作品包括600餘首藝術歌曲、10餘部歌劇、歌唱劇、6首彌撒、清唱劇、重唱歌曲與合唱等。在器樂作品中,舒伯特寫了9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1首弦樂五重奏、2首鋼琴三重、1首木管與弦樂八重奏、多首鋼琴聯彈、多首即興曲、6首音樂的瞬間、22首鋼琴奏鳴曲、6首序曲、3首小提琴奏鳴曲、1首大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多首變奏曲、舞曲、進行曲等 。

作為一生喜愛浪漫主義詩歌的作曲家,舒伯特的氣質、個性不同於貝多芬,沒有他的前輩那種強烈的時代感情和深邃的哲理思想。舒伯特採取兼收並蓄的藝術態度,從來沒有摒棄古典傳統。舒伯特採用的器樂體裁形式多種多樣,共同的特點是將古典形式與民間音樂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突出歌曲性的主導地位,用歌曲性的旋律表現器樂詩的意境和抒情的音樂形象,甚至直接運用他的歌曲的音樂主題,突出他所要表現的標題性的音樂內容。無論是音樂陳述方式、形式結構均具有明顯的歌曲性的特點。舒伯特是一位天生的旋律作曲家,他善於把詩歌變成音樂,如莫扎特一樣,旋律像泉水不斷地涌瀉出來,激起感情的漣漪。他堅持古典傳統嚴謹的音樂結構原則,又不拘於形式的固定模式,力求通過調性、音區、和聲色彩等手法變化,多方面地表現複雜的心理狀態的活動和發展,而且通過"自我感受"的方式,用抒情的格調充滿詩意地表現或描繪出來 。

摺疊各體裁特徵 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是舒伯特創作的中心,包括其他獨唱聲樂曲在內有600多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其取材範圍廣泛,凡是能觸發他的創作靈感和想象的詩篇,即使是平庸之作,在他的筆下也能成章,用音樂將詩人無力表達的意境和情感表現出來 。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有三種類型:第一,分節歌,即同一旋律中反覆歌唱多段,如《野玫瑰》《搖籃曲》《聖母頌》等;第二,通譜歌,即旋律隨歌詞而走,不作反覆,如《魔王》《聖母頌》等;第三,變化分節歌,於分節歌大致相似,但根據歌詞需要,其中有一部分變化或展開,如《菩提樹》《鱒魚》等。他的歌曲旋律豐富多彩,有純樸簡單的民歌式的,如《野玫瑰》《菩提樹》《鱒魚》一類;有浪漫甜美帶有憂鬱傷感的,如《海濱》《流浪者》等歌曲;有緊張和戲劇性朗誦式的,如《地神》《年輕的修女》等;有新開窗的體裁如敘事曲《魔王》等。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歌詞,大多選擇的是同時代浪漫主義文學家的詩歌,如歌德、海涅、席勒、繆勒、雷爾斯塔甫等人的詩作,這些詩歌優美抒情、側重內心情感。歌德的詩詞對舒伯特的聲樂曲有着重要的意義,他特別偏愛歌德的詩歌,認為歌德的詩歌能溝通好他和藝術歌曲之間的關係,表達他所要抒發的情感。在舒伯特的600多首歌曲中,有70多首詩採用歌德的詩篇來譜曲的,其中就有其代表作《魔王》。舒伯特還為小說《威廉·邁斯特》中的《唯獨他明白》的詩歌譜寫了5首獨唱曲。為繆勒的詩譜就了兩部聲樂套曲,為海涅的詩寫了6首歌曲 。

他的歌曲除了旋律具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外,和聲的設計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他對和聲的色彩敏感,常常通過調性、調式、和弦轉換、音區變化來增強音樂的表現手法。在《小夜曲》《菩提樹》等作品中,舒伯特利用同主音大小調的轉換達到色彩的變化。在流傳廣泛的《搖籃曲》中,舒伯特讓旋律搖擺於主、屬兩個和弦之間,簡單安詳,就像慈母輕搖搖藍一般。舒伯特歌曲的鋼琴伴奏,也是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他的伴奏從如詩如畫的歌詞中生髮而出,又渲染了歌詞的意境,如《紡車旁的瑪格麗特》的伴奏音型自然地讓人聯想到紡車的轉動聲。敘事歌曲《魔王》沉重的三連音也描繪了父親走投無路的焦慮。《幻想》的伴奏則完全不同,不祥的動機以三個八度反覆出現,表現出恐怖的氣氛。《流浪者》的調性布局經過精心的設計,既符合詩歌的要求又符合音樂的審美。舒伯特使歌曲的伴奏從從屬的地位變為與其他因素一樣重要,而且利用伴奏的特點,補充和揭示了歌詞的內涵 。

室內樂

舒伯特的室內樂創作鮮明,他不僅把自己的歌曲旋律運用到室內樂里,而且把歌曲的感情特徵也一起貫注進去,如代表作《鱒魚》鋼琴五重奏、《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 。

在鋼琴領域的作品裡,舒伯特是最早開拓特性曲(Character piece)的作曲家。特性曲是對浪漫主義時期器樂小品的總稱,主要是指鋼琴小品,常用三段式結構,中段和兩頭形成對比,和聲簡潔有色彩,旋律優美,織體卻樸素簡單。舒伯特的《即興曲》《音樂的瞬間》,都屬於特性曲的範疇,有即興創作的意味 。他的鋼琴奏鳴曲式從歌唱抒情逐漸具有英雄氣息和戲劇力量;他所創造的鋼琴音樂小品"音樂瞬間",是"無詞歌"的早期標本,後來的音樂家羅伯特·舒曼、費利克斯·門德爾松、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等都採用了這種形式,創作了一大批鋼琴詩歌 。

交響曲

舒伯特的交響樂作品繼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傳統,但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使他的風格又有別於他的前輩。他以抒發個人情懷為目的、幻想重於現實,抒情多於力量。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因為它不同於古典的傳統形式,只有兩個樂章,作品的抒情特點似直接從舒伯特的歌曲中產生出來 。

人物評價

在舒伯特的音樂之外,根本沒有音樂在主題思想進展和聯想上以及在看似合乎邏輯的跳躍上贏得如此的心理學關注,很少有人像他一樣懷藏着如此獨一無二的個性,能推出形式各異的音樂描述,也極少有人為他自己、為自己的內心寫了這麼多東西 。(德國作曲家羅伯特·舒曼評)

至於舒伯特的交響曲,我對其如此欽慕,竟至毫不遲疑地將其排列於緊隨貝多芬之後,遠遠領先於門德爾松,同樣領先於舒曼。就和聲與轉調的獨創性而言,就器樂音色而言,尚無人超越舒伯特。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我愛舒伯特的歌曲,但對他的器樂曲評價還要更高 。(捷克作曲家安東尼·德沃夏克評)

舒伯特對我來說太過偉大和神聖了,超出了我用邏輯分析武器來解釋他音樂語言的能力 。(俄羅斯作曲家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評)

歌曲作曲家舒伯特在新穎性、豐富性與力度、創造性方面是絕無僅有的。無論如何,華麗的C大調交響曲還有浪漫的b小調都堪稱是始於門德爾松、舒曼,經由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直到布魯克納和馬勒的整個抒情交響樂的始祖,它們也因此具有特殊的意義 。(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評)

我根本未曾見過一個作曲家像舒伯特這樣描繪出一個如此完整的個人世界。對我來說,這屬於音樂史上最神秘莫測的範疇。他是一座完美無缺的巨石雕像。我在任何時代都看不到這樣一種現象 。(奧地利指揮家尼古拉斯·哈農庫特評)

當回顧時,在我們看來,他(指舒伯特)的結構要比在馬勒的聽眾看來經濟得多。它們變得可以一覽無餘了 。(鋼琴演奏者布倫德爾評)

對舒伯特,我只有說:演奏,熱愛--閉嘴 !(德裔美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評)

後世影響

舒伯特紀念館

維也納有兩間舒伯特紀念館,一間是作曲家出生和度過大半輩子的學校兼住宅,即維也納9區的Nubdorfer Strabe 54號;另一間是舒伯特的哥哥費德南的住宅,舒伯特曾於1828年9月搬到他家小住。在舒伯特紀念館(學校兼住宅)的正廳,有一架胡桃木的大鋼琴,這是作曲家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的琴 。[1]

參考文獻

  1. [1], 清華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