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CH(又譯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廣泛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及社會思想家之一。

簡介

哈耶克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傑出知識份子家庭。他的父親在政府的社會福利系統里擔任醫生,還發表過植物學論文。此外他還是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的表弟。他分別在1921年和1923年於維也納大學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學的博士學位,同時也對學習心理學和經濟學有極大興趣。最初哈耶克相當同情社會主義,但在他參加了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授課之後,經濟思想開始逐漸轉變。哈耶克在1923年至1924年之間,擔任紐約大學教授耶利米·精其(Jeremiah Jenks)的研究助理。接着他回到奧地利,協助政府處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留下的,國際條約上有關法律和經濟的問題。接着哈耶克創辦了奧地利商業周期研究中心並擔任所長,並在1931年應邀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在奧地利被納粹德國侵吞後,哈耶克不願意再返回母國。他在1938年成為了英國公民,並終身使用這個公民籍。在1930年代,哈耶克被廣泛認為是最主要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之一,但他的經濟理論卻和當時新崛起的凱恩斯學派格格不入。兩個經濟學派之間的爭論一直持續至今日。哈耶克的理論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於美國和英國獲得重視,支持哈耶克的政治家們開始在這些國家浮上檯面(例如美國的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和英國的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

評價

根基於早期米塞斯和其他人的著作,哈耶克主張道:在中央計劃經濟里,某個特定的個人或團體必須決定資源的分配,但這些計劃者永遠都不會獲取足夠的資訊以正確的分配資源,這種問題又被稱為經濟計算問題(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哈耶克認為有效的資源交換和使用只有可能經由自由市場上的價格機制加以維持。而在1945年的《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一書中哈耶克主張價格機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協調個人的知識,使社會的成員能夠達成多樣化,藉由自發性的自我組織原則來解決複雜的難題。他創造了交易經濟學一詞來稱呼「自我組織的自願合作制度」。在哈耶克的觀點來看,國家的主要角色應該是維持法治,並且應該儘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領域。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他主張極權主義獨裁者的崛起是由於政府對市場進行了太多干預和管制,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喪失而導致的。哈耶克也對英國和美國因為受到凱恩斯學派影響而建立的經濟控制制度提出警告,認為那將會導致相同的極權主義政府產生—而這正是凱恩斯學派所極力避免的。哈耶克主張經濟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哈耶克認為,只要政府試着以政策來控制個人的自由(如凱恩斯和羅斯福主張的新政),相同的極權主義後果也可能發生在英國(或任何其他地方)。。[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