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里德里希·尼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里德里希·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德语:[ˈfʁiːdʁɪç ˈvɪlhɛlm ˈniːtʃə]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出身德国的古典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也以创作诗歌和音乐作品为副业。他最初是普鲁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尔后,他应自己的要求成为无国籍人,基督教批评者。

1517年,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反对放纵欧洲建立的拉丁教会。而他们共同秉持的“简化宗教手续,人人皆为神父”等理念[1],则最终导致了基督教中“新教”的诞生[2]

简介

24 岁时,完成学业后,他被任命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副教授。1879 年,他因健康原因辞去教职。此后,他开始四处旅行,以寻找适合其健康状态的环境,主要是在意大利和瑞士。1889 年起,他患有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使他无法工作。他在余生中接受母亲妹妹的照护,最后于1900年去世。人们长期怀疑梅毒的长期影响,在他的疾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愈来愈多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近来,根据他的医疗档案的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如遗传性脑中风(CADASIL)这类疾病也可能导致他在生命结束时的精神错乱。

叔本华的哲学给年轻的尼采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后来摆脱了悲观主义。他的作品包含对道德、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形式的严厉批评。在他看来,当代文化比古希腊文化还要弱。他一再攻击的目标首先是基督教道德以及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他质疑一般真理的价值,从而成为后现代哲学途径的先驱。他关于“超人”、“权力意志”或“永恒回归”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解释和讨论。

尼采并没有创造出系统性的哲学。他经常选择格言作为他思想的表达方式。他的散文、诗歌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写作风格,使他被认定为一位作家

视频

弗里德里希·尼采 相关视频

精美绝伦的干货让你读懂天赐美体-时尚与天主教的奇想
蒙蒂尼天主教高中(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