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弗里茨·莱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里茨·莱纳 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出生于布达佩斯,匈牙利指挥家,早年就学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大学.

指挥生涯

1900年, 23岁时就成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指挥,两年后成为皇家歌剧院的总监,1903年考入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与莱昂·韦纳同窗),其钢琴教师是年轻的巴托克。1908年在布达佩斯歌剧院首次指挥《卡门》。1910年任莱巴(今卢布尔雅那)地方剧院指挥,拓展了大量的歌剧演出曲目。1914年任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指挥,任期长达7年,指挥了大量瓦格纳的作品,而施特劳斯的却相对较少,尽管他经常聆听施特劳斯指挥其本人的作品,并且成为其好友和追随者。1922年入美国籍,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匹茨堡交响乐团、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演出了大量美国现代音乐和巴托克的作品。1931年,他就任费城音乐学院的指挥系主任;伯恩斯坦当时是其学生之一。1936年首次在科文特花园演出,剧目是与费拉格斯塔梅尔基奥尔合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1938至1948年期间,就任为匹兹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并进入了大都会歌剧院(R施特劳斯致电,称此为“歌剧史上伟大的一天”),其间于1953年,指挥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 。

创造出了宏大辉煌的“莱纳之声”

1953—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在任期间使该团成为“世界上最精确、最灵活的乐团”(斯特拉文斯基语)。同时也是他一生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创造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莱纳善于表现动态,调动出乐队丰富的色彩,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指挥特色;他录制的大量唱片常以“爆棚”著称。

1962年辞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指导职务,健康状况不佳是原因之一。 1963年11月15日,莱纳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排练瓦格纳的歌剧《诸神的黄昏》时不幸逝世,终年75岁. [1]

这些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的特点

莱纳在芝加哥的录音(其中大部分是立体声的)将所有这些特点以及更多其它的特点,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且仅用了为数不多的几只麦克风(当音乐厅的声学效果很好和指挥能够调整音响平衡时,放置简单几组麦克风就能令人满意;芝加哥音乐厅的声学效果已经不错,而莱纳更善于平衡音响)。这些唱片包括被莱纳视为朋友的三位作曲家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那份特别的投入与极高的演奏水准。 这些作品是:雷斯皮基的交响诗,施特劳斯的《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片段,以及巴托的《乐队协奏曲》(在哪还能欣赏到中间“悲歌”部分中小号发出的高八度降E音,具有如此准确的音高和如此之强的穿透力呢?这也是巴托克整个总谱中铜管声部唯一的一个fff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