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弘农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弘农郡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置,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
+
[[File:弘农郡.jpeg|有框|右|<big> 弘农郡</big>[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57792290,3257296354&fm=173&app=25&f=JPEG?w=639&h=360&s=B1634BB2D0F9BF8C630F8C430300E0FB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343484199924206 来自 Bai百度 的图片]]]
  
 弘农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置,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
 +
 
 +
 弘农郡,是中国[[ 汉朝]] 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ref>[https://www.sohu.com/a/326134024_488081 在有“水上莲花”之称的揭阳,这座以苏州园林别墅闻名的“紫园”令人“穿越”至江南水乡  ],搜狐,2019-07-11 </ref> ,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 三门峡市]] 、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 商洛市]] 。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 军事]] 政治要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秦国名关函谷关,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118911户,475954人。
+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 秦国]] 名关函谷关,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118911户,475954人。
  
 
 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归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
 
 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归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
  
西晋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
+
[[ 西晋]] 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
  
南北朝时,为避讳曾改为恒农郡,隋朝恢复弘农,但郡治弘农向西南迁到了今灵宝市中心,且失去了黄河沿岸的辖地。
+
[[ 南北朝]] 时,为避讳曾改为恒农郡,[[ 隋朝]] 恢复弘农,但郡治弘农向西南迁到了今灵宝市中心,且失去了[[ 黄河]] 沿岸的辖地。
  
唐朝时,弘农郡分为陕州、虢州,从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农县(今灵宝市),而陕州境内天宝元年因为在函谷关遗迹发现宝符而更名为灵宝的桃林县,却不是今天的灵宝市所在地,而是汉晋时的弘农县所在地。
+
[[ 唐朝]] 时,弘农郡分为陕州、虢州,从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农县(今灵宝市),而陕州境内天宝元年因为在函谷关遗迹发现宝符而更名为灵宝的[[ 桃林县]] ,却不是今天的灵宝市所在地,而是汉晋时的弘农县所在地。
  
 到北宋时,弘农县先改为常农,后以州名改为虢略。从此弘农不再作为地名使用。
+
 到[[ 北宋]] 时,弘农县先改为常农,后以州名改为虢略<ref>[https://www.sohu.com/a/23798321_117499 弘农故地见陶泓 ],搜狐,2015-07-22 </ref> 。从此弘农不再作为地名使用。
  
 
==史料记载==
 
==史料记载==
  
 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铁官,在黾池。县十一:弘农,故秦函谷关。衙山领下谷,属水所出,北入河。卢氏,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雒,过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莽曰黄眉。宜阳,在黾池有铁官也。黾池,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莽曰陕亭。丹水,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密阳乡,故商密也。新安,《禹贡》涧水在东,南入雒。商,秦相卫鞅邑也。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莽曰君亭。陆浑,春秋迁陆浑戎于此。有关。上雒。《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过郡二,行千七十里,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领山,东南至钖入沔,过郡三,行五百七十里。熊耳、获舆山在东北。
+
 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铁官,在黾池。县十一:弘农,故秦函谷关。衙山领下谷,属水所出,北入河。卢氏,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雒,过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陕,故虢国。有焦城,故[[ 焦国]] 。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莽曰黄眉。[[ 宜阳]] ,在黾池有铁官也。黾池,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莽曰陕亭。丹水,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密阳乡,故商密也。新安,《禹贡》涧水在东,南入雒。商,秦相卫鞅邑也。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莽曰君亭。陆浑,春秋迁陆浑戎于此。有关。上雒。《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过郡二,行千七十里,[[ 豫州]] 川。又有甲水,出秦领山,东南至钖入沔,过郡三,行五百七十里。熊耳、获舆山在东北。
  
 
==视频==
 
==视频==
行 30: 行 3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於 2020年8月3日 (一) 22:54 的最新修訂

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設置,故址在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

弘農郡,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有一定變化,以西漢為最大[1],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市、南陽市西部,以及陝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由於其地處長安、洛陽之間的黃河南岸,一直是歷代軍事政治要地。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設立弘農郡,設郡治在秦國名關函谷關,縣名也是弘農,故址在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轄11縣,118911戶,475954人。

東漢、三國沿置,但今商洛市範圍劃歸京兆尹,只領有河南省西部範圍。

西晉時,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區域進一步縮小到黃河流域今三門峽市範圍。

南北朝時,為避諱曾改為恆農郡,隋朝恢復弘農,但郡治弘農向西南遷到了今靈寶市中心,且失去了黃河沿岸的轄地。

唐朝時,弘農郡分為陝州、虢州,從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農縣(今靈寶市),而陝州境內天寶元年因為在函谷關遺蹟發現寶符而更名為靈寶的桃林縣,卻不是今天的靈寶市所在地,而是漢晉時的弘農縣所在地。

北宋時,弘農縣先改為常農,後以州名改為虢略[2]。從此弘農不再作為地名使用。

史料記載

弘農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隊。戶十一萬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萬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鐵官,在黽池。縣十一:弘農,故秦函谷關。衙山領下谷,屬水所出,北入河。盧氏,熊耳山在東。伊水出,東北入雒,過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順陽入沔。又有洱水,東南至魯陽,亦入沔。皆過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陝,故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莽曰黃眉。宜陽,在黽池有鐵官也。黽池,高帝八年復黽池中鄉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萬家為縣。谷水出谷陽穀,東北至谷城入雒。莽曰陝亭。丹水,水出上雒冢領山,東至析入鈞。密陽鄉,故商密也。新安,《禹貢》澗水在東,南入雒。商,秦相衛鞅邑也。析,黃水出黃谷,鞠水出析谷,俱東至酈入湍水。莽曰君亭。陸渾,春秋遷陸渾戎於此。有關。上雒。《禹貢》雒水出冢領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千七十里,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領山,東南至鍚入沔,過郡三,行五百七十里。熊耳、獲輿山在東北。

視頻

弘農郡 相關視頻

靈寶城市形象宣傳片
魅力桃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