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三营镇

张三营镇地处河北省隆化县北部,接壤于木兰围场,北纬41度34分,东经117度44分,境内有四大名山,西有莲花(山),东有潭(山),南有锣鼓(山),北有盘(山),群山环抱,沃野平坦,盛产水稻和玉米,著名的“一百家子”白荞面饮誉中外。这里曾是清代皇家入围打猎的主要行宫驻地,自古商贾云集,是承德北部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镇域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所辖1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63个生产组,6635户,22141人(非农业1579人),居住在87个自然村。建有省级农业生态科技观光园区,著名的“一百家子”白荞面饮誉中外,城镇基础设施齐全完善,是全省50+10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镇之一。2007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99万元,完成全部财政收入5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0元。[1]

目录

历史沿革

1956年置张三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西街、大黑沟、管家营、莲花山、龙潭后、西南沟、后街、前街、新风、南台子、台沟、南园子、河东、通事营、宝山、石洞子、麻子沟、双兴、罗鼓营19个行政村。

张三营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清代帝王行围打猎得行宫驻地,是京畿西北的重要门户之一。这里虽属山区,但镇区平坦开阔,四周群山环绕,河渠交联,山明水秀,一派田园风光。作为全县的农业大镇,张三营镇始终坚持发展养牛、水稻两大主导产业。张三营镇大牲畜集中饲养已占据承德市首要位置,育肥牛远销省内外,有的已经出口走向世界。镇内建有华北大牲畜交易市场,是华北最大的大牲畜集散地。水稻方面,是全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率先引进日本旱育稀植技术。绿源米业公司的运营,使全镇水稻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的格局。镇内玄武岩、沸石、油母页岩、地热等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张三营镇镇党委政府将以宽松的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保证,热情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创业。

基础建设

交通方便,镇区内建有四级火车站站点,京通快、慢客车每日南北对发,货车每半时一次,货物可及时上站。新投入使用的国家二级旅游路可直接通往坝上草原,一览北国风光。

水电利资源充足。滔滔不尽的伊逊河水依镇而下,另有66眼配套机井,为万亩水稻及工农业生产提供着充足的水源,建成的3万5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为乡镇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着充足的电力。

通讯条件先进。已安装投入使用的程控电话为各界人士提供了极为方便的通讯设备,传递着各种信息。

经济现况

自然条件优越,农、林、牧资源丰富。地处隆围两县之间,是通往隆化、承德、赤峰等城市最捷径的必经之地,地势平坦,靠公路沿线,近万亩的经济开发区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所需。历史以来,自然形成了隆化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各项事业繁荣昌盛。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沸石、莹石、煤、玄武岩、油墨页岩等十余种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市场繁荣。自清初所形成的每月一、六集日和大牲畜交易市场,经过开放搞活的诱导,强有力地吸引着长城内外的客商云集在张三营进行商贸活动。这个历史悠久的交易场所更加显示出它应有的魅力。加之商业一条街的建成,更有力地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发展,每逢集日,从事交易活动者遍及大街小巷,应有尽有的商品充实着市场,使其更加繁荣,充满活力。

山野资源广泛。境内物产丰富,如黄芹、榛子、蘑菇、山杏、柴胡、升麻、赤芍、桔梗、野兔、山鸡和驰名中外的“一百家子白荞面”都需要扩大规模,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独特。辖区内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龙潭山峰耸立东北,莲花山屹立西侧,锣鼓山坐落镇南,磨盘山依北平卧。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点缀着塞外的城镇。每逢春、夏、秋,风和日丽,鲜花盛开,风景独特,让人留涟忘返。

适宜的农业气候。区域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面积仅有28785亩,是总面积214500亩的近十分之一,年10℃以上有效积温2975.8℃,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132天(初霜9月21日,终霜5月10日),年降雨量494毫米,使沿岸36335亩农田发挥着很好作用,1920万公斤的粮食总产量历史最好的水平,其中主要作物是玉米、稻谷、大豆、红小豆、谷子等。[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