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信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信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8年1月
湖南省涟源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张信威,1938年1月出生于湖南娄底,爆轰力学专家,2020-01-06[1]中国工程院院士[2],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1960年张信威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核工业部九院从事国防科学研究;1983年担任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信威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 。

人物经历

1938年1月,张信威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珠溪村丝塘湾。幼年丧父,家境艰难 。

1949年,张信威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

1950年,张信威受政府劝学运动和小学数学教师的鼓励,考进省立十五中,后转学涟源四中(当时为建国中学)。

1952年,张信威提前初中毕业,考入涟源一中19班读高中。整个中学阶段均得到人民助学金资助,才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业。

1955年,张信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6年,党号召向科学进军,学业特别优秀的少数尖子学生组成学生科学小组,予以特殊培养,张信威被老师指定为组长。

1958年,红专辩论时,张信威因此受到批判,被定为"只专不红"的"走白专道路典型"。

1960年,张信威毕业后分配到核工业部九院从事国防科学研究。

1983年,张信威担任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从事学术组织领导工作,分管型号研制、基础研究、高技术、职称评定、博士后流动站等方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根据组织安排,张信威转向高技术研究,从事国家高技术某主题总体研究和论证。

1987年,张信威晋升为研究员。

1990年,张信威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并主讲研究生课程。

1996年,张信威再次转换研究领域,参加了国家攀登计划中的"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

2005年,张信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6月26日,张信威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名单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信威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中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对缺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能小型化的初级设计技术路线并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对第一代氢弹设计、物态方程、冲击波和爆轰波的传播与整形、部件加工质量以及核试验诊断等方面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聚变点火原理;对小型化核武器型号原理的突破和结构探索做出了突出成绩 。

学术论著

张信威公开发表的著作有"高温超导研究"(专著,三人合著),以及近80篇论文,此外还写有内部总结报告和论文约70篇。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1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显示,张信威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张信威认为:从事科学研究,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我觉得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三点都是缺一不可 。

张信威

荣誉表彰

1985年- 核工业部劳动模范、九院劳动模范称号[3]

1986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

200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生活

张信威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的不是书,却是一本本由复印材料装订的资料册。在每一本的书脊位置上,他都用记号笔工整地写下了资料的名称和编号,这样就能像图书一样方便地查阅了。这些复制资料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外文图书或杂志的拷贝。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信威就开始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大量复印资料 。

获得荣誉

张信威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人物评价

张信威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评)

张信威率先提出了"瑞利散射光信标"的概念,并且对于信标的建立,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他创新性地率先使用计算代替实验手段,以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式对材料性质进行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完成了有关系列理论计算 。(人民网评)

视频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张信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