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元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元干
張元干.jpg
張元干
出生 公元1091年
國籍 北宋
知名作品 《賀新郎》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張元干出身書香門第,為張睦九世

孫。張睦生三子廡、膺、賡。在今福州廡居等候官職,膺、賡遷月洲鄉。元干是張膺第八世後裔。祖父張肩孟,字醇叟,宋皇佑五年進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張安道(族譜為幾道),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曾在鄴縣為官。

讀書時期

張元干早年喪母,十四五歲隨父在任,張元干

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每逢賓客酬唱,必專心傾聽,有時隨口應和,辭藻可觀,滿座驚嘆,人稱之"敏悟"。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張元干到江西南昌向東湖先生徐師川請教詩詞句法,參加江西詩派洪芻、洪炎、蘇堅、潘子真、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人的詩社活動,飲酒賦詩作樂,受到江西詩派影響。[1]

廣泛的社交和創作的才華,使青年時代的元干嶄露頭角。22歲時又跟父親到汴京入太學上捨生,學業和詩詞創作均大有長進,有名聲。作有《菩薩蠻》等詞,以清麗嫵秀的韻致,顯示出早年詞作格調,獲得人們的稱讚。宣和二年(1119年),張元干即釋褐入仕,任開德府教授,授文林郎。

== 抗击金兵 ==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京都防務。張元干為行營屬官。金兵渡過黃河圍攻京都(今河南開封)。危急時刻李綱挺身而出,堅決抗金,力諫死守。張元干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卻敵書》,投入李綱指揮的京都保衛戰。張元干隨李綱冒矢雨親臨城上指揮殺敵,打退金兵多次進攻。戰鬥異常慘烈,金兵遭重大損失後,知李綱守城有備,於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圍。為此,張元干寫《丙午春京城圍解口號》詩,歡呼勝利。

== 壮志难酬 ==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綱為宰相,張元干被召回,官朝議大夫、將作少監、充撫諭使。李綱為相後,廉政為政,張元干則積極配合李綱。高宗與主和派打擊、排擠李綱,李綱僅任75天宰相就被罷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張元干目睹國勢日削,南宋王朝僅存江南一隅,義憤填膺,賦《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表達對李綱抗金鬥爭的支持。張元干也遭朝廷奸臣之謗,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紹興元年(1131年)春,江南戰火漸息,高宗帝定居臨安,無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並任奸臣秦檜為參知政事,主戰派被排擠,仁人志士都不願與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隱林泉,嘯傲山水。張元干也辭官回閩。紹興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檜、孫近等籌劃與金議和、向金營納貢,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干聞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檜、孫近等主和賣國之權奸為"群羊",表達自己請纓無路之悲憤。李綱在福州上疏反對朝廷議和賣國,張元幹得知李綱上書事,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 反遭陷害 ==

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因過去曾上疏反對議和,並請斬奸臣秦檜、孫近等以謝天下,被奸臣誣陷,貶謫昭州(今廣西平樂),又遭秦檜等誣陷,再貶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監廣州鹽倉。當時,胡銓在福唐(今福建福清)聞謫命,即由福唐出發,經福州時,張元干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謫新州》為胡銓送行。此事激怒了秦檜,張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獄,削除名籍。

== 出狱之后 ==

出獄後,張元干又來到蘇州,"然而他歸期難定,依舊浪跡江湖之上,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左右,白髮蒼顏的元干又重來臨安。張元干滯留臨安,羈寓西湖之上,不僅與倖存的舊友劉質夫相遇,而且結識了年輕的周德友、張孝祥等人,並為周德友所藏蘇養直詩帖題《跋尾六篇》。

此後數年,他又在吳越一帶漫遊。紹興二十七年(1157),舉杖登上垂虹橋,依欄遠眺,感慨萬千。這年夏天,他又漫遊浙江嘉興。兩年後的中秋,他再到吳江,舊地重遊,那已是將近七十歲的老人了。所以他在《上乎江陳侍郎十絕》的小序中深情地說:"辛亥休官,忽忽二十九載,行年七十矣。"此後的行蹤就不能確知了,也不知卒於何年何地,大概是客死異鄉了。

文學成就

張元干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詞人,他尤長於詞,其作品中的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張元干博覽群書,文學修養很高,他能詩、能詞、能文,其著作有《蘆川歸來集》10卷、《蘆川詞》2卷,計180餘首。內容十分豐富,有寫景色,歌頌祖國的美麗江山;有抒發與朋友之間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誤國的奸臣;有寫堅決抵抗金兵侵擾等情況,他的著作洋溢着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稱讚。

後世評價

《宋史翼》有傳曰"長樂張元干,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今傳於世,名《蘆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賀新郎》二篇為首。"

《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他的詞風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早年詞作,風格清新、婉麗;南渡以後豪放、悲壯,風節凜然。"

張元干的詞作,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詞人,他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派的詞風,將詞的內容更緊密地與現實鬥爭結合起來,對很多優秀詞人都起了重要的影響。開拓了詞的境界,賦予詞以新的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作道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後來的辛棄疾詞派產生了重要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

後世紀念

張元干紀念館"位於永泰城關塔山公園內,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結構為2層樓,總投資超過230萬元。紀念館動建至今歷時一年半,館內布置了張元干生平事跡展覽,收集了南宋以降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對一代愛國文豪張元乾的評價,其中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張元乾的評語,並配發了300多張照片、圖畫,向人們全面展示這位著名愛國詞人的風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