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劲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劲夫(1914年6月6日——2015年7月31日),原名张世德,男,汉族,安徽肥东人,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敌后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国务院、国家部委和地方多个领导岗位任职,是中国科大的创校元老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委员。

2015年7月31日,张劲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劲夫
出生 (1914-06-06)1914年6月6日
中国安徽肥东
逝世 2015年7月31日(2015-07-31)(101岁)
国籍 中国
别名 张世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张劲夫

别名 张世德

国籍 中国

祖籍 安徽肥东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苏江浦县

出生日期 1914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2015年7月31日

人物简介

张劲夫[2],安徽肥东人,1914年6月出生。原名张世德。1934年秋在上海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教联”,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国难教育社总党团委员、上海战区战地张劲夫特支委员、安徽省工委常委、宣传部长、大别山、庐江、鄂豫皖区党委常委、民运部长、津浦路东省委书记、皖东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四旅政委、淮南区常委宣传部长、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鲁南二军分区政委、鲁南行政公署副主任、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鲁中南区党委委员。

1949年后历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浙江省委常委、省财委主任、华东财委副主任、地方工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省军区第一政委、国务委员、国家经委党组书记、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中顾委常委。

历任党的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个人履历

1930年5月,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学习。

1931年后参与编辑《生活教育》杂志,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张劲夫1932年冬到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当教师,后任团长(即校长)。

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总党团委员、中共战地服务团特别支部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领导上海战地服务团在卢汉部云南部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工作。上海沦陷后率战地服务团转入市郊打游击。不久调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机关工作。

1938年初撤至武汉。4月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

1939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常务委员兼民运部部长。

1940年1月任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兼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创建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淮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率部坚持淮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鲁南第二地委书记兼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1949年夏随军南下,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市副市长。参加华东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务委员兼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5年后,历任国务院财政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省长,并兼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82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3]

人物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共中央评价)

张劲夫同志为我国和中科院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中科院在制定“十二年科技远景规划”、参与“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张劲夫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帮助解决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并敢于担当,保护了一大批科学家免受政治冲击。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评价)

“张劲夫是中国科大的创校元老之一,和郭沫若一道,对中国科大的创建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他就谈到,科学院能不能自己创办大学。”(中国科大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