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国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国琳
出生 1951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知名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知名作品 《汉代太学 独尊儒术》、《花》系列组画 、油画作品《永葆革命青春》(见天津美术出版社《工农兵形象选5》),版画作品《戈壁笛声》,《西北》组画。等 

张国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生,祖籍宁波[1]

人物简介

张国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生,祖籍宁波。1999年获中国版协颁发的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2]

2009年领衔主创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

2013年创作版画作品《汉代太学 独尊儒术》入围由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3]

人物经历

上世纪七十年代受著名画家周思聪蔡亮梁玉龙郭全忠指导,以现实主义为创作风格。代表作油画作品《永葆革命青春》(见天津美术出版社《工农兵形象选5》),版画作品《戈壁笛声》,《西北》组画。[4]


八十年代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探索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画风转为严谨、理性。代表作版画组画65幅《大千世界》(见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个人画集《大千世界》,1986年《美术》月刊6期“画家介绍”,《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5日版),版画组画12幅《山海经变》(见1990年《美术》月刊12期,《安徽百科全书》第五篇第四章)。[5]

九十年代艺术创作日趋成熟、追求淡雅、自如的东方绘画风格,多以静物和人物为创作内容。[6]

代表作版画作品《花》系列组画50余幅,其中近半数参加全国美展及出国展出,多次在《美术》月刊发表。[7]

二十一世纪初年应德国汉诺威市政府,丹麦奥尔堡市政府邀请两次赴欧洲举办画展和考察。回国后对中西绘画的起源、延伸、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矢志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全面的认识、探索和学习,以期在中国画风格和创作方法上有所建树。

2001年秋,开始创作表现80位安徽历代名人的中国画人物组画《江淮风流》,全画2×60米(现已创作四十幅作品长期陈列在安徽名人馆)。[8]

2003年参与主创的巨幅工笔重彩人物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见安徽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安徽大厦大厅壁画)。

2006年先后赴韩国原州、香港伊朗德黑兰举办画展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7年应芬兰美术家协会邀请赴赫尔辛基举办画展和考察。

2010年10月随合肥市政府代表团赴日本久留米市进行友好交流,并筹办两地书画展。

2011年3月应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美术家协会邀请赴圣彼得堡进行艺术交流并参加美术作品联展。

2011年9月应奥地利国家美协会邀请赴维也纳市进行艺术交流并参加美术作品联展。

2012年邀请赴印度和美国进行艺术交流并参加美术作品联展。

张国琳现在合肥市文联负责美术创作中心的组织策展工作,先后策划统筹了《2006合肥国际藏书票提名展》、《2006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晋京展》、《2010合肥版画深圳观澜展》。[9]

2003年起先后发起并组织了“合肥工笔重彩画创作群体”,“合肥版画创作群体”, “合肥主题画创作群体”。

张国琳的青年时期是在部队的大熔炉中渡过的,上世纪60年代末期入伍,在部队农场当过农工、干过泥瓦匠,还当了6年部队篮球队长……20载军旅生涯锻就了他坚毅不屈,豪不气绥的刚强性格;丰富而艰苦的生活阅历磨练了一副伟健的体魄;大漠硝烟,高原风情给了他无限的遐想和情思……加之他对美术的如痴如狂和勤奋好学,二十多岁就成为大西北小有名气的军旅画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也不受学院派"循序渐进"的限制,执着的漫无边际地在中国画、油画、版画各个美术门类中探索,画出了一批讴歌战士心声、反映西北部队生活的美术作品,并在全国各类美展中登堂入室、频频亮相,因此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张国琳是幸运的,初踏入艺术领域中就得遇周思聪蔡亮梁玉龙张自凝郭全忠这样的良师,为他打开了学习中国画、油画的艺术之门,而后又进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研修学习,从此一发不可收。

张国琳的艺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的阅历、师承也决定他的美术创作的多元和五彩斑斓。油画作品深深打上了哪个时期的烙印,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形象的写实和部队生活的特殊性使这些作品透射出一种平民意识,可思可信可触摸。特别是一批西北边陲风景写生更表现出作者心境的淳朴平和。一幅幅油画写生稿使得黄土高原的广博、旷达扑面而来,浓郁的西北风情跃然纸上,简洁的笔触横涂竖抹使人心旷神怡,激发起人们对那片神秘莫测的荒原旷野的向往和挚爱。

画家不同于哲学家、文学家,画笔下的形象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不是一件易事。不知天高地厚的张国琳不满足于油画笔挺括奔放的痕迹,更喜欢让思绪的利刃游弋于木版之间,于是有了他独具一格的版画作品。他的版画创作由来已久,题材异常广阔:地老天荒的神话故事、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激情澎湃的百花系列,在他的刀笔之下都化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生命。

贮存长久的敦煌艺术宝库中石窟画像的古拙雅趣、变幻丰富、彩色绚丽的艺术风格均成了他作品中丰富的营养,信手拈来,不露痕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瑰丽巍峨的古代建筑在他经营裁剪之下是那么的和谐统一;大自然表象机理的组合重构略加引导,使艺术形象自然生成内涵丰富,既承接传统又溶入现代,寓意深渊和隽永。

在这里,要提出张国琳近年的中国画作品,没有标题,似乎也无形无踪,但却透射着氤氲和滋润,迸发出青春萌动的张力,令人目不暇接。

宣纸、毛笔、徽墨及颜料在他的经营下,演示出一个全新的艺术面貌,中西绘画风格在此融合,画家的视野得以伸展,艺术创作的空间得以扩张。重新开始的中国画创作学习使得张国琳走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阶段。 张国琳的过人之处还在于能连续作战,勇于拼搏的精神,安徽省美协让他领衔主创安徽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大厅壁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组织一批近年在画坛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工笔画家,连续作战26昼夜,创作出宽10米高2米的巨幅工笔重彩人物画长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首肯和好评。

近些年来张国琳以高产多能出新求变的形象驰骋于安徽画坛,曾两次赴欧洲进行艺术交流和考察,回国后对中西绘画的起源、延伸,现状进行了深刻的交叉思考,他认为传统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在原已高度完善的程式中发展空间已达极限,作为当代人的当代画家在以传统绘画语言去传达现代精神和意识时,已明显感到创作手段的陈旧无力。就架上绘画这个范围而言,绘画语言的拓展是当代画家生存的需要。

在画家重新理解绘画的概念,改变创作观念的前提下,对绘画语言的认识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以创作意图为目的带动绘画语言的极限创新是画家探索和掌握绘画语言的意义所在。如今东西方的文化特征,各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绘画所表现出的语境内容是可以在各种绘画语言中得到体现和延伸。根据自己的现状,他矢志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探索,以期在绘画风格和创作方法上有所建树。学习方向和创作目标的确立,激起他强烈的创作热情和艺术使命感。[10]

目前,他正沿着这一思路主笔创作有80位涵着安徽上下五千年历史名人的中国画长卷--《江淮风流》,可以说达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安徽的先进文化有待于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奋斗,丰硕的成果总是等待着那些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的一批共和国脊梁们经过艰苦的奋斗去采撷。张国琳正值盛年,我们期待着他和他的同仁们勇往直前,迈过急流险滩,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永无止境的艺术高峰![11]

个人荣誉

三十多年来有五十余幅作品出国展出,在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画集《大千世界》,《张国琳美术作品选集》1黑白绘画、2人物素描、3彩墨画、4版画花卉、5油画、6版画。理论作品《谈黑白绘画》,《新徽派版画》(见2003年《美术》月刊8期)《从画种的界限谈起》(见2004年2月7日《美术报》)。1999年获中国版协颁发的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2000年获“安徽版画功劳杯奖”。

1977年作品《永葆革命青春》入选“全国‘双庆’美术作品展”并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工农兵形象选·五》。

1983年作品《集市》入选“全国第八届版画作品展”。

1984年作品组画《西北红军在回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85年作品《高原秋爽》入选“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版画作品《高原秋爽》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至今有三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著名画廊收藏。

1985年作品《展》入选“首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1991年作品《飞禽》入选“中国当代版画精品展”。

1992年作品《花卉》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版画作品展”。

1994年作品《花卉-荷》获“全国第十二届版画作品展”铜奖。

1995年作品组画《花卉》五幅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届新人新作展”。

1996年作品《红椅》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版画作品展”。

1999年作品组画《花系列》四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9年获中国版协颁发的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2000年作品《禽》入选“中国百年版画作品展览”。

2000年获“安徽版画功劳杯奖”。

2002年合作《光明颂》获“全国第十六届版画作品展览”银奖。

2003年作品《生态》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展”。

2003年作品《林散之像》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4年作品《花系列》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赴法国美术作品展”。

2004年主持创作的作品《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展”。

2005年再次主持创作《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获“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金奖,合作《江山万年图》获优秀奖。合作《中国象棋》入选“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

2006年先后赴韩国、香港、伊朗举办画展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7年 获“合肥拔尖人才”称号

2008年 推荐为北京奥运会合肥段奥运火炬手,参与了圣火在合肥的传递活动。

2008年 获“2008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

2006年至2009年 负责组织并创作了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围作品中国画“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

2009年 版画作品“生死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版画展》

2009年 获“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

2010年1月在宁波美术馆举办“张国琳版画作品展”。开幕式上,张国琳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了“生死印”等30幅版画精品。

2010年至2011年主持创作超大幅中国画作品“大建设者”、“印象合肥”、 “黄山神韵图”, 超大幅版画作品“庐州遗韵”。

2011年 中国画“荷花系列”四幅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

2012年 2米X11米超大中国花鸟画主题画《壬辰大别山》担任创作主持

2013年 16幅版画作品《黄山神韵》,这一系列作品已被制作成为“个性化邮票”面向全国发行。

作品欣赏

视频

新徽派版画名家张国琳作品展在合肥举办 新安夜空 161228

参考资料

  1. 著名画家张国琳,孔夫子拍卖网
  2. 张国琳中国画作品展(组图),搜狐网,2013年11月27日
  3. 张国琳作品欣赏,中安在线,2019-04-23
  4. 张国琳,卓克艺术网
  5. 张国琳作品,新华网,2015-08-06
  6. 【中华艺术宫 | 每日一画】风生水起逐浪高 · 张国琳《迎客松》,搜狐网,2018-12-21
  7. 张国琳中国画作品展(组图),搜狐网,2013年11月27日
  8. 张国琳作品,新华网,2015-08-06
  9. 《中国藏书票名家精品集》—— 张国琳,西祠胡同网,2019-10-22
  10. 张国琳心细如发 巧手如针,新华网,2015-08-06
  11. 张国琳-潮起大千世界,卓克艺术网,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