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义务理发)原图链接来自 长城网 的图片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张家口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11月,现区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托管老鸦庄、姚家房、沈家屯、沙岭子4个镇和南站、马路东2个街道,共38个行政村、1个国营农场、1个市场管委会和14个社区,常住人口257331(第七次人口普查)。

根据市委办张办文9号《关于规范使用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名称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更名后区党工委全称为中国共产党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区管委会全称为张家口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党工委,管委会各单位、各部门自1月1日起正式使用新名称办公。张家口市高新区正式更名为张家口经济开发区,简称 经开区。

从2015年1月1日起,张家口市高新区正式更名为张家口经济开发区。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更名为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1]

目录

地理环境

经开区区位于河北中部,张家口南部。地处东经114°47′04″至114°59′09″,北纬40°40′14″至40°48′02″之间。东、南与宣化区接壤,西与万全区相邻,北接桥东区、桥西区。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清水河将全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在地形上是西北向东南倾斜降低,山、丘、川地貌特征较明显。地势较为平坦,山脉多分布于北部,南部毗邻洋河。

经开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秋干旱多风,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寒冷漫长,昼夜温差悬殊。平均日照总量为140.26千卡∕㎝²,是我省光能辐射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月降水量370㎜~420㎜左右,最大日降水量为98㎜。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8、9三个月)。年平均气温8.9℃,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25.8℃,热量差异较大。全年蒸发量较大,年均蒸发量为950毫米,干燥度2.0。旱、风、雹、霜冻和水土流失为全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上述灾害性天气的侵袭,农业生产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抗御自然灾害天气的能力尚浅,所以灾害性天气仍然是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城市建成区2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开发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的洋河新区、现代产业园区、流平寺工业园区、高铁新城可再生能源综合商务区。

交通区位优势

北京180公里,境内3条铁路干线、4条高速公路、19条国省干道,城市核心区距宁远机场9公里,京张高铁开通后到北京47分钟。

人力资源优势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及30多个省市级行政、事业、企业在经开区办公,辖区内河北建工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市技师学院和张家口市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每年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余名。

产业发展优势

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5000多家,9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34.2亿元,建设2022年冬奥会接待服务地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核心区,实施新能源、智能制造、楼宇经济、现代服务、文体旅游五大主导产业。

生态环境优势

背靠八角台山,清水河、洋河穿境而过,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在长江以北地区38个监测城市中排名第一。

发展战略

经开区实施“生态新区、产业新区、幸福新区、平安新区”四大战略,“新能源、智能制造、楼宇经济、现代服务、文体旅游”五大产业,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打造奥运名城首善新区。经开区在张家口市处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在发挥优势,承接项目方面,特点明显。

视频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 相关视频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微电影《重生》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微电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