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小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小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63年6月
北京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大气成分与大气环境#》

张小曳,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气象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1986年张小曳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得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获得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层次人选;2013年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小曳研究的领域是认识天气和气候变化中人类活动影响的核心内容 。

人物简介

张小曳,1963年6月出生,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获博导资格,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任WWRP/国际沙尘暴计划(SDS)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环境污染和大气化学计划(EPA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大气观测(GAW)/气溶胶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执笔人之一,国际SCI期刊“TellusB”编委,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主任,中国颗粒物学会/气溶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06月,张小曳出生于北京。

1986年,从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从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4月,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98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与其他青年科学家一起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资助。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层次人选。

2012年9月24日,免去张小曳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职务(保留四级职员待遇) 。

2013年,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

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小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 刘杰摄影

张小曳作为两项"973"项目和3项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与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与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他主持建立的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等3个国家级业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他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国家级沙尘暴、雾-霾客观定量预报业务的系统建设中均发挥了领军作用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张小曳以第一作者的专著、编著共有9部;在BAMS、ACP、Sci.Rept.、JGR、GRL以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等领域内期刊发表论文361篇,被SCI收录193篇、EI收录101篇,SCI他引1.1128万次,8篇第一作者论文SCI引用超100次,其中4篇SCI引用超200次、Web of Science查H因子为55 。

2006.10《2006年春季的东北亚沙尘暴》-- 张小曳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05《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灾害》-- 张小曳,周凌晞,丁国安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0.08《大气成分与大气环境》-- 张小曳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4.12《气象灾害丛书 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灾害》-- 张小曳著-- 北京:气象出版社

学术交流

截至2019年11月,张小曳先后赴美国罗得岛大学-海洋学研究生院-大气化学研究中心、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学系、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气-环境监测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

承担项目

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影响, 中国气象局科技项目(项目主持人)

沙尘暴形成机制及预报、预警方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第3课题负责人)

亚洲内陆粉尘与全球及区域气候、环境变化,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匹配项目(项目负责人)

亚洲季风与干旱环境系统耦合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群体项目(5位主要成员之一)

我国西部干旱环境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题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张小曳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3]

1997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4]

1999年--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

1999年--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6年-- 亚洲沙尘暴及其数值预报系统-- 中国气象局研究开发一等奖

2012年--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017年-- 我国雾-霾监测与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及业务系统建立与应用--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人才培养

1998年以来已经和正在培养4名硕士生和8名博士生。

荣誉表彰

1996年--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7年-- 首届中国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

1998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 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中国科学院

2009年-- 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特别贡献奖和专家贡献奖

2009年-- 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9年11月22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张小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

社会任职

2018年05月- 国际沙尘暴预警咨询系统指导委员会主席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主任

中国颗粒学会;中国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干旱区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常务理事

国际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黄土委员会全职委员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技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WWRP/国际沙尘暴计划(SDS)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

国际环境污染和大气化学计划(EPA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球大气观测(GAW)气溶胶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执笔人之一

《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气候变化通讯》副主编

国际环境污染和大气化学计划(EPA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Tellus B》编委

人物评价

张小曳长期致力于天气及气候变化中大气成分作用研究,是气象领域新兴、交叉的环境气象领域学科带头人,为建设气象现代化,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气象局评)

参考来源

  1. 张小曳 ,西安当代人物专题
  2. 张小曳 ,中国工程院
  3. 张小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气象局, 2019-11-23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小曳 ,中国气象局, 2014-10-21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小曳 ,中国气象局, 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