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彭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彭八(1487-1589年),名鉴,字延光,号明山,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出生于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乡,今福建省周宁县浦源镇上洋村人。

彭八乃张氏第十世祖张金山之孙,荣寿公第三子,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冶金家,企业家,爱国主义者。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张彭八  
字号    字延光,号明山      
别名    彭八公      
民族    汉      
官职    礼部右侍郎  
出生地   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
出生时间  1487年   
去世时间   1589年 
所处时代   明朝成化二十三年   
主要成就   开采闽东银矿,捐献国家    

人物故事

古代上洋冶炼业历史悠久,为明代采矿冶炼钢铁,煽炼金银名人张彭八、张魏六的故里。明嘉靖十一年,张魏六在本境仙风山麓开采矿砂,煽炼土铁、土钢。嘉靖十四年((1535年)与张许一、张彭八、张祝二张许九兄弟五人,大规模煽炼钢铁,供应人们锻造农具、用具。

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已经出现社会危机,北方有鞑靼攻袭,东南部有倭寇侵扰,国库空虚。1550年,浙江新科状元唐汝揖奉旨向张彭八募捐,张彭八看国家艰难,就把所有银两都捐献给明政府。唐汝揖为此拜彭八公为谊父。

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政府朝廷地将周宁官司银矿的开采权交给张彭八,要求地方政府及军队予以保护。批文如下:“官司东南西北横直十里界内,给付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村恩赐耆宾张彭八任意围城造府掌管,开坑凿矿,驻军保护,煸炼金银,护应对上富国恩光,若人今图官吏至此兢煸者,禀明即押惩办,如有刁棍忘生诡谋,混入界内,偷凿银砂,私炉觅煸等事,擒拿送案治罪。”张彭八经营能力强,在银矿兴旺时期流传着“三千挑矿客,四万凿砂人。”

唐汝楫在上洋村期间,唐状元与张彭八登上仙凤山,感触于山上美景,即兴写下七律一首:“双潭濯足有真仙,两寺祥光灿九天。二岭蜿蜒呈峻秀,一轮喷薄奉诚虔。薰风缥缈祥心沁,甘露晶莹俗虑蠲。辗转烂柯无觅处,清泉不息自潺湲。”现原稿保存于张彭八后裔手中。

清嘉靖三十三年(1554),皇上钦赐彭八公冠带,并授“恩光”金匾,张彭八为″乡饮大宾”,以表功绩,此后还多次进行嘉奖。至今,金匾还高悬在上洋张氏宗祠中,据村民介绍,张彭八公的威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发挥了作用,当年,红卫兵竟然不敢破坏悬挂在彭八公故居大厅上的圣旨,使得这一文物得以保存。

万历十四年(1586)新科状元唐文献在张彭八百岁寿辰上,游恩龟溪称赞张彭八为“报国救生百岁翁”。唐文献在官正直,仗义救人。后被授于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右侍郎。可见唐文献对张彭八褒扬的价值。

秀水名村荡暖风,印云未散雪初融。仙溪岸柳春前缘,古屋墙梅雨后红。滩畔万千龟自在,桥边数十柏葱茏。地灵人杰恩光照,报国救生百岁翁。

到清代,翰林院清贵魏敬中也为张彭八遗留下的恩龟溪留下诗赞。魏敬中与林则徐交往颇深,为人正直,也可以看出张彭八功绩的历史影响。

在今天的周宁县,张彭八还遗留了有一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至1566年)的规模宏大的老房子,占地面积达3亩多,主体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门厅、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以及两边的厢房。

随着国家的发展,当地政府重视对历史精华文化保护,近年包括张彭八故居在内的白银开采古迹受到福建省各级政府的保护[1] ,张彭八故居已被列入福建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