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晓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晓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国籍 中国
职业 宏观经济室主任、研究员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人物简介

张晓晶,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先后赴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与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从事学术访问,并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承担多项国际、国内课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长期跟踪宏观形势与政策分析,被聘为新华社特约观察员。

出版《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哈佛散记:与经济学的亲密接触》等专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获得两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一次 "中国图书奖"。

学术专著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樊纲合作),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1月。

《直面符号经济》,(与张平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

《怎么又过热了:新一轮宏观调控与政策分析》(与樊纲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与刘霞辉、张平合作),格致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哈佛散记:与经济学的亲密接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承担课题

1998-1999年,参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课题。

1999-2000年,主持并独立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

2001-2002年,主持并独立完成社科基金项目"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实证研究"。

2002-2003年,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外理论前沿跟踪与比较",完成阶段性成果"直面符号经济"。

2003-2005年,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增长前沿研究"。

2004年,参与完成国家发改委交办课题《"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全文收入马凯主编 《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2004-2005年,主持并独立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收入分配研究的金融视角"。

2005年,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未来中国周期波动分析"。

2008-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为首席专家。

2008-2010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开放经济新阶段的宏观稳定研究"。

2010-2011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及其对宏观稳定的影响"。

张晓晶
张晓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学术论文

2010年:

《宏观调控目标的"十一五"分析和"十二五"展望》(与汤铎铎、刘树成合作),《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潜在风险与政策选择》,《开放导报》2010年第1期

《通胀趋势与货币政策的渐进退出》,《中国金融》2010年第5期。

《宏观经济构筑新上升周期》,《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

"Shar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BRIC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s"(with CHEN Jiagui),China Economist,Vol. 5, No. 1, 2010.

2009年

《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2009年宏观形势分析与2010年展望》,《学习时报》2009年12月28日。

《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现代经济学》,《开放导报》2009年第2期。

《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与汤铎铎、林跃勤合作),《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经济周期的国际关联》(与袁富华、汪红驹合作),《世界经济》2009年第12期。

《中国经济复苏之道:提高经济体的弹性》,《开放导报》,2009年第5期。

"Rebalanc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Global Power Revisited: the United States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 published by Foresight, 2009.

"Spillovers of the U.S. Subprime Financial Turmoil to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SAR: Evidence from Stock Markets"(with SUN Tao), IMF Working Paper WP/09/166, September, 2009.

"China's Full Recovery Should Rely on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Flexibility", paper present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BRICs in Beijing (Dec. 4, 2009), host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008年

《通货膨胀形势、潜在增长率与宏观调控的挑战》,《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期。

《中国增长的周期性调整、未来走势与政策选择》,《财贸经济》2008年第10期。

《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中国金融》2008年第17期。

《中国经济会进入低增增长周期吗?》,《解放日报》,2008年7月29日。

《本轮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及其面临的新挑战》(与刘树成合作),《光明日报》2008年6月17日。

《从增长与通胀的多重组合看我国的滞胀风险》(与汤铎铎合作),《开放导报》2008年第4期。

《寻求增长与通胀的平衡术》,《中国经济报告》2008年第5期。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汪红驹合作),《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张晓晶
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 张晓晶

《"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拉美的教训》(与樊纲合作),收入林毅夫、庄巨忠、汤敏、林暾编辑的《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中(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4月);并发表于《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与货币政策的挑战》,《中国金融》2008年第6期。

《努力将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求是》2008年第22期。

"No Severe Economic Downturn for China after Olympics",Compass(Hong Kong), Summer, 2008.

"How Should ChinaHandle Trade-offs between Growth and Inflation", China Economist, No.14, May, 2008.

2007年

《开放视角下的国家综合负债风险与市场化分担》(与孙涛合作),《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和地区经济差异的缩小》(与刘树成合作),《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Growth Imbalance an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pending", (with WANG Hongju and CHANG Xin),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2, No. 3, July 2007.

2006年

《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与孙涛合作),《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跨境资金流动的实证分析:以香港路径为例》(与孙涛合作),《金融研究》2006年第8期。

《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与汪红驹、常欣合作),《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

"China's Current Real Estate Cycle and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with SUN Tao),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4, No. 4, 2006.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年

《国际资本流动、经济扭曲与宏观稳定》,《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机构投资者与股票价格》,《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8期。

《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与刘树成、张平合作),《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与刘树成、张平合作),《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2004年

《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

《开放中的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与张平合作),《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Report on Market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Forecast for the Future", The Chinese Economy, November-December, 2004. M.E. Sharpe.

2003年

《把握现代经济学前沿 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评《近现代经济学之演进》》,《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与张平合作),《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张晓晶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文献概览与未来研究方向》,收入《经济学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How Can Developing Countries Benefit from Global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 (with FAN Gang),China &World Economy, No.9~10, 2003.

"The Chinese Reform Agenda", (with FAN Gang), in Jan Joost Teunissen (eds.), China's Role in Asia and the World Economy: Fostering Stability and Growth, FONDAD, the Hague, 2003.

2002年

《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China's 'New Economy':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Journal of Transforming Economies and Societies, Volume 9, No. 3, 2002.

2001年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1年第2期。

《货币政策、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评《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2000年及以前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稳定增长》,《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之间的距离》,《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第1~ 2期。

《转型经济中的货币与产出》,《经济科学》1998年第2期。

《符号经济时代的来临》,《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11期。

《维克塞尔与今日主流经济学》,《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3~ 4期。

《试论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试论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当代经济科学》1995年第1期。

视频

张晓晶:从战略利益来看 中美脱钩弊大于利2020年09月12日发布

张晓晶:加强开放力度 让世界来分享中国增长红利2020年09月12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