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洪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洪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51年2月
江苏通州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名作品 《农业标准化概论》

张洪程,男,中国工程院院士[1] ,1951年2月24日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人,1975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经历

1975年江苏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作物安全优质高产栽培耕作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九五"以来一直为江苏省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作物栽培研究会常务副主任。

1976~197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工作,1979年参加江苏省农业区划工作。

研究方向

张洪程院士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技术理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学术成就

张洪程院士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或重点课题30多项,在作物栽培耕作轻型化、精确化、机械化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第二完成人1项)、三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其中,在新型耕作栽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以少免深轮耕与防早衰栽培技术突破,创建南方稻区少免耕与抛秧为主体的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体系,替代了传统精耕细作,改变了千百年来亿万农民弯腰屈背的繁重劳作历史,实现了轻简化栽培与稳产增产的统一。在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应用方面,以生育进程、群体动态、关键栽培措施精确定量理论与方法的突破,创建了水稻丰产定量化栽培技术,推动我国水稻栽培由定性为主向定量化跨越。在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区域化集成应用方面,研究提出了超级稻增产瓶颈的破解理论,创建了标准化育秧、精确化机插、模式化调控为新内涵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江苏水稻单产冠居全国主产区,对我国水稻机械化栽培起了重要引领作用。以上三方面成果相继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水稻主推技术,应用后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279篇,出版著作18本。先后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堂教学任务,取得一批教学成果。已培养博士32人、硕士90人。领衔建设的"作物栽培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出版的《农业标准化概论》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标准化教材,该教材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扬州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带出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创新队伍;主持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工作,从多方面推动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科发展,被中国作物学会连续评为先进团体会员单位。

张洪程

获得奖励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 ;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首席中青年科学家;2008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2年分别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3]"。

视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来潜调研虾稻共作产业

参考来源

  1. 张洪程 ,中国工程院网
  2. 扬大"泥腿子教授"张洪程当选院士 超级稻亩产创纪录 ,中国江苏网, 2015-12-08
  3. 扬州大学开展向张洪程同志学习活动 ,南昌宁红书外语专修学校,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