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畅(408年~457年),字少微,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宋大臣,东晋琅琊王国郎中令张袆之子,南朝宋开国功臣张邵之侄。

  • 张畅少有清才,时人誉为后进之秀。初任吴郡主簿,元嘉年间,先后担任过刘义季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庆刘骏刘义宣等外镇诸王幕府的属官,随武陵王刘骏在彭城抵御北魏有功,得宋文帝嘉许,转任南谯王、荆州刺史刘义宣的司空府长史,兼南郡太守。
  • 宋孝武帝即位后,征拜张畅入京任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食邑千户。张畅尚未起行,刘义宣已于荆州谋逆作乱,张畅坚决反对,但被刘义宣胁迫强留出任南蛮校尉、抚军将军,随其起兵东下反抗朝廷。
  • 刘义宣败亡后,张畅为王玄谟所擒,押解京师建康,送交廷尉,削夺爵邑,在尚方禁锢。后获孝武帝原谅赦免,起任都官尚书,转侍中,领太子右卫率,迁会稽太守。
  • 大明元年(457年),张畅病逝,时年五十岁。孝武帝给他追赠子爵,谥号为"宣"。

基本信息

姓名    张畅  
字号    字少微      
民族    汉族      
官职    都官尚书,转侍中,领太子右卫率,迁会稽太守  
爵位    夷道县侯  
追赠    子爵     
谥号    宣     
出生地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出生时间  408年   
去世时间   457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抵御北魏有功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 张畅出身吴郡张氏,是南朝宋开国功臣张邵的侄子。其父张祎,历宦州府,官至琅琊王国郎中令。张畅和堂兄张敷张演张镜齐名,被时人称为吴郡张氏的后起之秀。张畅最初被吴郡太守徐佩之辟为郡府主簿。 [1]

历仕藩臣

  • 张畅从吴郡主簿解职后,又被征召为扬州从事,出任衡阳王刘义季征虏行参军。之后又被朝廷任命为彭城王刘义康平北主簿、司徒祭酒、尚书主客郎。他还未上任,就被调任度支左民郎。不久被朝廷任命为江夏王刘义恭征北记室参军、晋安太守,又历任衡阳王刘义季安西记室参军、南义阳太守,临川王刘义庆卫军从事中郎、扬州治中别驾从事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武陵王刘骏被宋文帝刘义隆诏令任命为安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张畅则任其安北长史,领沛郡太守。 [2]

抵御北魏

  •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宋北伐失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南侵宋地,兵锋直指彭城。当时,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统领各路军队镇守彭城、泗水。在魏军抵达萧城,离彭城只有十几里时,刘义恭想弃城南逃,刘义恭召集彭城文武官员讨论了多日也定不下主意。此时历城人少而粮食很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用军车营组成函箱阵,两翼配上精锐部队,保护二王以及妃媛迁到历城,另分一些部队留给萧思话守卫彭城。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意这个建议,建议把全部人马撤到郁洲,然后从海路回到京师建康。刘义恭撤离彭城的想法已很明确,只是不知该用哪一个建议,就再次召集众幕僚商讨此事。大家都恐慌得很,拿不出别的不同建议。张畅却义正言辞地劝阻刘义恭说:“如果有可能撤退到历城、郁洲的话,我岂敢不赞成这两个建议。如今彭城城内粮食匮乏,老百姓都想逃走,只不过因为城门紧锁,戒备森严走不了罢了。假若我们都出城啦,那城内的众人各自四散奔逃,军心涣散,我们即使想到要去的地方,又怎么能去得了。现在虽然军粮不多,但还没有到吃光的地步,就是用尽了到时可再作各种打算,哪有舍弃万分安全的地方而投向危险死亡之境的道理!如果你一定要执行逃走的计划,下官就死在你的马前。”武陵王刘骏也劝阻刘义恭说:“叔父既然是军队的统帅,要走要留我不敢干涉。我没有才能,作为一城之主,损失威严招来敌人,心中万分惭愧。如果弃城逃跑,我实在没有脸面再面对朝廷。我愿与此城共存亡,不能不听从张长史的话。”刘义恭听后,遂决定坚守彭城。
  • 不久,魏军兵临彭城城下,拓跋焘遣尚书李孝伯与宋军交涉,刘骏派遣张畅出面应付李孝伯。在与李孝伯交涉过程,张畅颇有辩才,应对敏捷,话吐安祥温雅,风度仪表华朗不凡。李孝伯以及左右两旁的北魏士人都对他叹赏不已。 后彭城南门遭魏军攻击,张畅率领士兵防御,身先士卒,魏军攻城不克,绕过彭城南下。 [次年(451年),拓跋焘从瓜步北逃时经过彭城,派人对城内喊话说:“我们的粮食用完了暂且回去,等到麦子成熟时会重新南下的。”刘义恭听后非常恐惧,紧闭城门不敢追击敌兵。到了麦子将要成熟的时候,刘义恭想派人预先收割麦子,聚民于坞堡以防备魏军,张畅支持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据理力谏,使刘义恭放弃割麦聚民的计划。

尽心尽力

  •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宋文帝听说张畅屡次提出正确的建议,非常赞许他。该年刘骏调任南兖州刺史,出镇盱眙,但盱眙城刚经宋魏大战,内外城池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刘骏暂时仍留彭城,而命张畅先南下并修治盱眙城。后北魏声言要兵出襄阳,朝廷就调张畅担任司空、荆州刺史刘义宣的长史,领南郡太守。 后来,文帝还想让张畅替代刘兴祖任青州刺史和彭城都督,但未实行。
  •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刘劭弑父篡位。三月,刘义宣在荆州举行哀悼仪式,随即举兵响应武陵王刘骏讨伐刘劭。张畅作为刘义宣幕府长史,位列荆州僚属之首,神情悲哀,在当时影响巨大,哀悼完毕,他换了衣服,穿着黄色皮褶子裤,出射堂选取精兵,其音容举止,无不让人瞩目,见到他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3]

义宣胁迫

  • 刘劭之乱平定后,朝廷征召张畅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食邑千户。当时刘义宣已经图谋推翻新登大位的宋孝武帝刘骏,刘义宣的心腹蔡超等人以张畅颇有民望,劝刘义宣将他留下来。于是刘义宣解去自己的南蛮校尉的职务而将这个职位授予张畅,并给张畅加冠军将军,领丞相长史。张畅洞悉刘义宣的反意,派门生荀僧宝去京师建康告发刘义宣的谋逆之举。但因为荀僧宝有一批私货停在巴陵,耽搁了一段时间,到刘义宣起兵时,水陆交通都被截断,荀僧宝因此无法离开荆州。刘义宣在正式举兵前夕,派心腹翟灵宝对张畅说:"朝廷正在挑选战船训练士兵,是要准备讨伐我们,我们现在要起兵自卫。”张畅说:“事情肯定不是这样,我愿以死担保。"翟灵宝知道张畅不会听他们的,回去就劝刘义宣将张畅杀死以震慑士庶。于是刘义宣派人召张畅,将他禁锢在东斋,许多天也不见他,幸亏荆州司马竺超民在刘义宣面前力保,张畅才得免祸。刘义宣给他进号抚军将军,别置军府,以收取人望。张畅虽然主理文檄,但终日饮酒大醉,从不管事。张畅后被刘义宣胁迫,随其率军东下进攻朝廷。刘义宣、臧质在梁山战败后,张畅被士兵抢掠,衣服都被抢光了。当时领兵讨伐刘义宣的右将军王玄谟乘车出营经过张畅落难之处,张畅就穿着抢掠过后残破的衣服挤到王玄谟车上,令王玄谟很不高兴。朝廷军的将士们都想杀了他,但被队主张兴世阻止,王玄谟于是派人将张畅押送京师建康。

后期仕显

  • 孝建元年(454年)六月,张畅被押送到京师建康。朝廷将他送交廷尉受审,削夺他的爵位食邑,禁锢在左右尚方服刑。不久,张畅获得孝武帝刘骏的原谅赦免。复起为都官尚书,转侍中,代儿子张淹领太子右卫率。
  • 孝建二年(455年),孝武帝任命张畅担任会稽郡太守。
  • 大明元年(457年),张畅在任上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岁,孝武帝追赠他为"宣子"。 [4]

人物评价

  • 沈约:夫将帅者,御众之名;士卒者,一夫之用。坐谈兵机,制胜千里,安在乎蒙楯前驱,履肠涉血而已哉!山涛之称羊祜曰:"大将虽不须筋力,军中犹宜强健。"以此为言,则叔子之干力弱矣。杜预文士儒生,身不能穿札,射未尝跨马,一朝统大众二十余万,为平吴都督。王戎把臂入林,亦受专征之寄。何必山西猛士,六郡良家,然后可受脤于朝堂,荷推毂之重。及虏兵深入,徐服匡震,非张畅正言,则彭、汴危矣。岂其身捍飞镝,手折云冲,方足使穷堞假命,危城载安乎?仁者之有勇,非为臆说。
  • 李延寿:有晋自宅淮海,张氏无乏贤良。及宋、齐之间,雅道弥盛。其前则云敷、演、镜、畅,盖其尤著者也。然景胤敬爱之道,少微立履所由,其殆优矣。

史书记载

  • 《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十九》
  • 《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 [5]
  • 《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参考资料

  1. 《宋书.张畅传》: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吴兴太守邵兄子也。父祎,少有孝行,历宦州府,为琅邪王国郎中令。从琅邪王至洛。还京都,高祖封药酒一罂付祎,使密加鸩毒。祎受命,既还,于道自饮而卒。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起家为太守徐佩之主簿。
  2. 《南史.张畅传》:孝武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
  3. 《宋书.张畅传》:三十年,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为元佐,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毕,改服,著黄韦绔褶,出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之者皆愿为尽命。
  4. 《宋书.张畅传》:大明元年,卒官,时年五十。颜竣表世祖:"张畅遂不救疾。东南之秀,蚤树风范,闻问凄怆,深切常怀。"谥曰宣子。
  5. 《宋书 卷四十六 列传第六》.国学导航.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