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目寒

增加 1,6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目寒| 英文名= | 图像 = [[File:张目寒1.jpg|thumb|right|[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bcfa65161a01491b8acb23627776b076.jpeg 原圖鏈結] [http://www.sohu.com/a/209491433_460364 來自「中国嘉德拍卖」] ]]| 图像说明 = 1950年代严笑棠(右一)及张目寒夫妇陪伴心畬先生出游| 出生名 = | 出生日期 = 1902年|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Death year and age|1980|1902}}| 国籍 = | 籍贯 =| 母校 =| 别名 = | 职业 = 政治家、文人、画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张大千义弟、于右任重要幕僚。| 知名作品 = }}''' 张目寒 ''' (1902 —1980 -1980 ),安徽霍丘人。号雪盦。 张大千义弟。《雪庵随笔》 应是张目寒第一本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本书。<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784099&forumid=0&get=1 | title =张目寒毛笔签名钤印《雪庵随笔》 | accessdate =2019-02-26}}</ref>
张目寒曾参加过北伐军,后追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于右任先生重要幕僚,并且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在京沪解放前,张目寒随于右任去台湾,并在台湾病逝。
==张大千义弟==
张目寒在台湾病逝,[[曹靖华]]曾于1980年10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他的文章《哀目寒》。
张目寒虽为政界人士,却爱好绘画艺术,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台静农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为艺事奔波而不辞辛劳。张目寒本人亦有《谈倪云林》、《陈老莲的生平》(均收入《雪庵随笔》)等艺术评论文章传世。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ref>{{cite book|title=民國春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GdKAQAAIAAJ|year=2001|publisher=《民國春秋》编辑部}}</ref>。张目寒逝世后,张大千为其撰写《挽宗弟张目寒》,文曰:“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可证两人关系之亲密。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80px style="text-align:left">
File:张目寒2.jpg|thumb|[http://image.99ys.com/2016/0929/20160929111452651.jpg 原圖鏈結][http://news.99y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app_view&id=206080 來自「99艺术網」]
File:张目寒3.jpg|thumb|[http://image.99ys.com/2016/0929/20160929111452651.jpg 原圖鏈結][http://www.sothebys.com/zh/auctions/ecatalogue/2018/fine-chinese-paintings-hk0787/lot.1257.html 來自「苏富比」] 张大千写赠义弟张目寒祝寿之泼彩山水及书法
</gallery>
{{clear}}
==《未名社》推手==
张目寒1924年前后,他在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学习,是 [[ 鲁迅 ]] 的学生。是他把当时聚集在北京沙滩“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第一院)附近自学、苦学的一批霍邱青年一一介绍给鲁迅先生,这些人后来就成了未名社的中坚。 说到未名社,不能忽略一个人,他就是张大千的挚友、于佑任的幕僚张目寒。从特定意义上说,没有张目寒,就没有未名社 那是1924年的秋天,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张目寒先后到达北平,一边求学,一边谋生。少年好友异乡重逢,倍觉亲切。在他们当中,张目寒最善于交际,当时在北平求学,张目寒就表现出了过人之处。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授课,张目寒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很快赢得了先生的信任,彼此非常投缘,相处颇为亲密。张目寒常在鲁迅先生身边走动。他重感情,乐于助人,先后引荐几位好友登门拜访鲁迅先生。当时,中国从事翻译的人太少,这几位青年已从事文学活动,尤其热衷于俄罗斯文学。为了共同的追求,鲁迅与这伙年轻学子成了忘年交,于是,由鲁迅领衔,打出了“未名社”的旗号。《鲁迅日记》多处提及张目寒。 1925年8月30日,在鲁迅先生处商定成立未名社时,张目寒也在场,但他未入社。他坚持在小学读书时就说过的话:“我读书不求文学,专从政治”。 ==张大千义弟==张目寒在台湾病逝,曹靖华曾于1980年10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他的文章《哀目寒》。 张目寒虽为政界人士,却爱好绘画艺术,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台静农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为艺事奔波而不辞辛劳。张目寒本人亦有《谈倪云林》、《陈老莲的生平》(均收入《雪庵随笔》)等艺术评论文章传世。张目寒逝世后,张大千为其撰写《挽宗弟张目寒》,文曰:“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可证两人关系之亲密
那是1924年的秋天,[[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张目寒先后到达北平,一边求学,一边谋生。少年好友异乡重逢,倍觉亲切。在他们当中,张目寒最善于交际,当时在北平求学,张目寒就表现出了过人之处。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授课,张目寒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很快赢得了先生的信任,彼此非常投缘,相处颇为亲密。张目寒常在鲁迅先生身边走动。他重感情,乐于助人,先后引荐几位好友登门拜访鲁迅先生。当时,中国从事翻译的人太少,这几位青年已从事文学活动,尤其热衷于俄罗斯文学。为了共同的追求,鲁迅与这伙年轻学子成了忘年交,于是,由鲁迅领衔,打出了“未名社”的旗号。《鲁迅日记》多处提及张目寒<ref name="董大中2007">{{cite book|author=董大中|title=魯迅日記箋釋, 一九二五年|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Y4BRZYJPwIC&pg=PA91|date=1 August 2007|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6909-80-1|pages=91–}}</ref>。
1925年8月30日,在鲁迅先生处商定成立未名社时,张目寒也在场,但他未入社。他坚持在小学读书时就说过的话:“我读书不求文学,专从政治”。
== 參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 [[Category: #参考资料待查]]
[[Category: #检查]]
[[Category: 中國國民黨黨員]]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