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谷英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县、平江县、汨罗市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市、岳阳市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张谷英村为汉族聚居群落。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体组合而成。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41年,清代两次续建。现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技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个单元自成庭院,各个庭院贯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排水设施完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

简介

张谷英村,属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位于岳阳县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1]。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江西人张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形成一块盆地,自然环境优美,顿生在此定居的念头。张谷英是位风水先生,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张谷英村几经沧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状。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层”、“当大门”、“潘家冲”三栋,

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层、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三个天井组成。顺着屋脊望去,张谷英村整个建筑就变成了无数个“井”字。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青砖花岗岩为辅。

村落容貌

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一片屋宇,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共有60条,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栩栩如生。

张谷英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靠青山,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大门门楣上有一幅太极图,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贵之意。大门里的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寓意的两只眼睛,既用来防火,又壮观瞻。屋场内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


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建有一条长廊,廊里用青石板铺路,沿途可以通达各家门户,连接着各个巷道,巷道两旁由青砖垒墙,高达10余米。墙高且厚,宜于防火,称为封火墙。大屋场里像这样的巷道一共有60条,它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最长的巷道有153米,所有的巷道加在一起,总长度达1459米。

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栩栩如生。

张谷英村现住有658户,2169人,全部是张谷英的第26、27代子孙。族居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几百年,世传不衰。

村落发展

张谷英村为汉族聚居群落。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体组合而成。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41年,清代两次续建。现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

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技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个单元自成庭院,各个庭院贯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排水设施完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2]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村人以读书为荣,以不识字为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时代曾有进士1人、举人7人、贡生6人、贡员1人、佾生1人、庠生45人、太学生33人,当代大学生240多人、还有博士生和留学生。张谷英村人不但爱读书,也精武术。不少人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视频

张谷英村 相关视频

张谷英村,被誉为民间故宫,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
探秘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闺房长啥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