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釘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釘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是為紀念張謇先生而修建的。紀念館占地40畝,是一所江南園林式建築,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點[1]

歷史沿革

張謇紀念館坐落在常樂鎮狀元街東首張公故里祠堂舊址,張公故里祠堂是1936年張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為紀念張謇以關帝廟後殿改建的。張公故里祠堂已經蕩然無存。1986年,地方政府在祠堂舊址建造了「張謇珍貴史料陳列室」,1995年添建了門樓等建築,1999年正式命名為海門市張謇紀念館,主體建築「張謇史料陳列室」200平方米,由着名社會活動家、經濟學家費孝通先生題寫館名。

2008年底,常樂鎮地方政府規劃擴建張謇紀念館,重修張公祠堂,復建張謇出生地。

2010年11月8日,擴建後的張謇紀念館開館,由江澤民同志題寫館名。

建築布局

紀念館前為文化廣場,館內有照壁、文化長廊、狀元亭,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幢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兩層大樓。大樓的建築平面呈「H」形,外立面青磚白縫裝飾,灰色平瓦蓋頂,民國建築風格。大樓內部裝飾既有民族元素,又有歐式風格。

陳列展示

紀念館主體大樓內設有展示大廳、接待廳、影視廳。展示大廳的四壁都以鋼化玻璃組成高2.1米、深0.6米的櫥窗,裡面布展與張謇先生相關的圖片、實物。櫥窗之外有機安置模型、塑像、場景以及音像資料。

展示材料共分出生成長、實業救國、教育興國、社會事業、紀念研究五個部分。

展品介紹

模型

展示大廳里製作了三個模型:「清末民初常樂鎮區概貌」以及「狀元府扶海垞」模型,形象地再現當年常樂鎮繁榮興旺的景象; 模型「青三」鐵路與火車,展示1920年青龍港到大生三廠就通了鐵路,有了火車。這是張謇[2]建造的也是蘇北最早的火車鐵路,建築之初長13華里。

照片

展示大廳內展出的關於張謇先生業績的圖片近千幅,不少圖片還是首次面向公眾,其中張謇與孫中山互贈的照片彌足珍貴。孫中山贈予張謇的照片上題寫「季直先生惠存」,落款「孫文」;張謇贈予孫中山的照片上題字:「中山總統賜存」,落款「張謇敬贈」。

塑像

展示大廳里有三組塑像:反映張謇童年生活的《教子拾金不昧》塑像,講述了張謇父親張彭年拾到他人錢包,及時歸還,童年張謇目睹現場的故事;塑像《夜讀三更》定格了少年張謇刻苦學習的情景;塑像《狀元鬻字》表現張謇為慈善事業賣字的景象。

油畫

大廳里有兩幅油畫:一幅是張謇在通州師範開學典禮上演講的場面;另一幅油畫描繪的是張謇帶領民工抗擊颱風海潮,保護海堤的壯烈場面。

實物

紀念館裡陳列的有張謇用過的家具什物、文房四寶、照相機、電話機,有張謇創辦實業的商標、股票、護照、廠牌、產品、職工花名冊、手書的廠約廠規,有張謇為創辦學校題寫的校牌、校訓、校歌和學生的畢業證書,張謇給兒子張孝若的信函、題寫的扇面等等,一共300餘件。

其中還有個龐然大物,是當年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用過的梳棉機。張謇創辦的大生集團是從1895年籌建的大生紗廠起步的。大生紗廠的開機投產標誌着中國的紡紗織布從此以機器替代了手工,標誌着中國社會從此進入早期現代化,大生紗廠的創辦具有里程碑意義。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時說「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這一論斷的根據也就在於此。

視頻

張釘紀念館 相關視頻

張謇紀念館 小小解說員
張謇紀念館小橘燈志願講解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