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国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国淦(1876年7月7日-1959年1月25日)[1]干若(潜若),仲嘉,一号石公,中国湖北省武昌府蒲圻县(今赤壁市)城关人。清末中华民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方志学家、石经研究家。

生平简介

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张居正第十二代孙,年少时随父亲在安徽长大,十七岁时就读于芜湖中江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国淦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选内阁中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选宪政编查馆馆员,赴黑龙江任抚院秘书官、调查局总办,调查局总办,宣统三年(1911年)2月,被东三省总督锡良任命为交涉局总办。6月,又回京出任财政局会办。武昌首义之后,袁世凯命张国淦以湖北代表身份,随唐绍仪参加南北议和。张国淦全程见证了辛亥年议和。

中华民国成立后,张国淦任北洋政府铨叙局局长、国务院秘书长。和同郷、副总统黎元洪交情深厚,与段祺瑞徐世昌也是好友,袁世凯即皇帝即位前后,段祺瑞与之对立,张国淦曾从中调停。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执政,张国淦历任任总统府秘书长、农商总长、司法总长、内务总长、教育总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府院之争时,张国淦曾为维持府院关系而奔走调停。但在西原借款问题上,身为农商总长的张国淦不顾日本公使林权助和段祺瑞的威逼利诱,拒绝签字,从而失去了段祺瑞的信任。后来皖系军阀失势,张国淦再度被起用。

专心从事“中国古方志”

1926年北洋政府彻底垮台,张国淦五十岁,决定不再参与政治,寓居天津英租界小营门外。清末在黑龙江任职时,他曾编撰《黑龙江志略》,绘制《黑龙江全省舆图》,此时仍继续类似工作,经常一个人往返于天津沈阳旅顺之间,调查当地史志,专心从事“中国古方志”的收集、研究、整理。

张国淦藏书达十几万卷,将书斋命名为“无倦斋”,寓意分秒必争,毫不倦怠,每天读书著述常在十个小时以上,考证修订了全国各地的“地方志”近万种,虽然备尝艰辛,但是怡然自得。从秦汉方志到明清方志,他撰写了300万字文稿,其中,从秦汉至宋元的方志考订稿约70万字,成《中国古代方志考》,流传于世。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伪华北临时政权成立,做过北洋政府高官的王克敏等汉奸,邀张国淦参加伪政权,遭到严辞拒绝。他担心日本人继续纠缠,决定迁居上海,行前委托天津航运公司董浩云,将家中百馀箱藏书通过海运到上海。

写藏书目

1952年6月,张国淦将所藏碑帖拓本3454张又35册,捐赠给上海合众图书馆。此时,中南图书馆(现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方壮猷,向中南区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请示,购入张国淦“无倦斋”藏书。张国淦闻讯后,称“私藏图书自当公诸人民,况武汉家乡,……今幸得归中南图书馆,实获我心,不足言谢”,将八箱藏书,以及与湖北省相关的66册古籍捐与湖北,其中地方志较多,明清刻本较多,亦有十几种宋元明刻本和抄本。

著述回忆

1953年,以78高龄,应董必武之邀任中国科学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以亲身经历著述回忆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时期的往事,写成《北洋军阀的起源》《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洪宪遗闻》 《黎元洪与段祺瑞的斗争》等数十万字,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55年,当选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1月25日,张国淦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満82歳)。[2]

著作

  • 《北洋从政实录》
  • 《潜园文稿》
  • 《中国古方志考》
  • 《历代石经考》
  • 《河北省志稿》
  • 《张国淦文集》

参考文献

引用

  1. 丁贤俊、杜春和“张国淦”352页、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订版,1842页记其生年为1876年。Who's Who in China 3rd ed.,p.45记其生年为1873年。
  2. 北洋政客大多纸醉金迷,唯有袁世凯秘书长张国淦潜心学术著作等身

书籍

外部链接

22x20px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前任:
张一麐
教育总长
1916年4月 - 6月
继任:
孙洪伊
前任:
章宗祥
农商总长(署理)
1916年6月 - 7月
继任:
谷锺秀
前任:
阮忠枢
(总统府内史监)
总统府秘书长
1916年6月 - 7月
继任:
丁佛言
前任:
李盛铎
农商总长
1917年7月 - 11月
继任:
田文烈
前任:
夏寿康
平政院院长
1920年10月 - 1922年6月
继任:
汪大燮
前任:
齐耀珊
农商总长(署理)
1922年6月 - 8月
继任:
卢信
前任:
王宠惠
司法总长
1924年9月 - 10月
继任:
张耀曾
前任:
王文豹
司法总长
1926年5月 - 6月
继任:
罗文干
前任:
田应璜
内务总长(署理)
1926年7月 - 10月
继任:
汤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