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毅 (导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毅
导演
罗马拼音 Chang Yi
国籍 中国台湾
籍贯 河北北平
出生 (1951-12-14) 1951年12月14日(72岁)
台湾
职业 导演琉璃艺术家
语言 国语
教育程度 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电影科
配偶 萧飒(1976年结婚;2000年离婚)
杨惠姗
出道日期 1980年,​44年前​(1980
出道作品
代表作品
活跃年代 1982-1986年

张毅(1951年|12月14日 -2020年11月1日 )[1]),台湾新浪潮导演之一,曾因为《我这样过了一生》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2]

1970年,即成为当代倍受瞩目的短篇小说作家,其作品两度评为年度最佳著作。

1971年,从世新三专电影制作科毕业。

以写小说起家

1979年,时在联合报的连载小说《源》颇受好评,之后让张永祥一起改编为电影《源》的剧本,由陈耀圻导演,张毅因此获得第二十八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

1982年,与杨德昌陶德辰柯一正等合作,共同执导集锦式电影《光阴的故事》,张毅执导其中的“报上名来”,由李立群张艾嘉演出,光阴的故事是台湾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同年张毅执导了《野雀高飞》,正式踏入导演生涯。

踏入导演生涯

张毅先后创作了《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我儿汉生》、《我的爱》等经典作品。其中《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及《我的爱》被誉为“女性电影三部曲”。

“女性电影三部曲”中的《玉卿嫂》是改编白先勇的小说《玉卿嫂》,当时一方面因为改编剧本白先勇小说差距过大而引起议论,又因露骨床戏而被修剪,当年《玉卿嫂》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未得奖。杨惠姗因为此片获得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张毅和杨惠姗、萧飒的铁三角

张毅和演员杨惠姗、当时的妻子,作家萧飒因在《我这样过了一生》中合作,有铁三角之称。

在戏中,杨惠姗怀孕,因此需增肥20多公斤,《我这样过了一生》获得22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张毅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杨惠姗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张毅和萧飒一起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张毅在结婚十年后,和杨惠姗因工作日久生情,与萧飒离婚。

《写给前夫的一封信》

1986年,萧飒在《我的爱》上映前,以题为《写给前夫的一封信》的文章,两天以全版的篇幅刊登于报端。

张毅因此外遇事件和杨惠姗双双退出电影圈。

《我的爱》被美国纽约综艺杂志年鉴,评选为台湾电影百年﹙1895-1995﹚十大电影杰作之一。

华丽转身,从电影到琉璃艺术

因为在拍摄《我的爱》接触到水晶玻璃。而造具师找出许多国家的水晶玻璃,但就没有中国的水晶玻璃,因此开始探索琉璃的艺术世界。

1987年,张毅和杨惠姗、王侠军等人一同创立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开创新的可能与方向。[3]

当时外人皆不看好他们,经多年耕耘后而闯出一片天,后来王侠军离开琉璃工房,独立成立琉园。

2008年,奥图码科技和琉璃工房合并为琉璃奥图码,张毅担任琉璃奥图码的董事长。

琉璃世界 神雕侠侣

张毅与杨惠姗秉持著“永远不断创造有益人生的作品”,坚持透过水晶作品赋予新的精神价值,这样的坚持让琉璃工房成为台湾文化创意事业先驱,版图由台湾、上海、北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直营超过七十间艺廊。[4]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张毅和杨惠姗等人担任台湾馆的代言人,其作品《千一自在》获得中国馆的永久典藏。

2011年,琉璃工房获选为“2011台湾百大企业品牌”。

2013年,张毅和杨惠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琉璃之人间探索——杨惠姗、张毅联展”,是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台湾艺术家的琉璃作品展,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收藏杨惠姗、张毅琉璃作品各一件,亦是该馆首次收藏琉璃艺术作品。

琉璃“美国梦”

【琉璃】,因为杨惠姗和张毅,从华人社会走向全世界。在庞大的国际玻璃艺术舞台上,从来没有华人的名字,直到杨惠姗与张毅出现。从一无所知到世界赞誉,杨惠姗与张毅被誉为当代华人琉璃艺术先锋与工作室玻璃运动教父。

1999年,琉璃工房进入美国市场,用琉璃艺术创作与当地交流,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与更多国际友人分享。在异国环境,艺术家的努力、尝试,饱受挫折连连。

2019年5月2日,杨惠姗和张毅在美国南加州海岸广场,举办50年来首次的当代琉璃艺术家大型个展。如今,这个展览证明他们20年来的努力,是文化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此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传播民族文化。”

32年来,杨惠姗和张毅的琉璃创作一直围绕一个主题:能不能用琉璃,传递有益人心的讯息。[5]

获奖

二十八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

荣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作品《我这样过了一生》。

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作品

小说

1978年《源》

1984年《台北兄弟》

编剧

1980年《源》

1981年《热血》

1982年《人肉战车》

1982年《野雀高飞》

1982年《光阴的故事》第四段“报上名来”

1983年《竹剑少年》

1983年《一九八三大惊奇》

1983年《魔轮》

1984年《玉卿嫂》

1985年《我这样过了一生》

1986年《我儿汉生》

1986年《我的爱》

1987年《大海计划》

导演

1982年《野雀高飞》

1982年《光阴的故事》第四段“报上名来”

1983年《竹剑少年》

1984年《玉卿嫂》

1985年《我这样过了一生》

1986年《我儿汉生》

1986年《我的爱》

2005年《黑屁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