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默(诗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默(诗人)(1931年2月7日-)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孙家湾,台湾诗人,本名张德中,是创世纪诗社的其中一位创办人。一生为诗奉献,读诗、写诗、编诗,近年又以毛笔手抄台湾诗作,出版《台湾现代诗手抄本》。

1949年,自南京经上海来台湾。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24期毕业。

1950年,加入中华民国海军,并开始学习现代诗。

1994年,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台湾新诗运动的火车头”

张默被誉“台湾新诗运动的火车头为《创世纪》诗社创始人之一,著有20多部诗集与诗评论。

《创世纪诗刊》创办人之一

1954年10月10日他和洛夫痖弦在高雄市左营区成立创世纪诗社,并出版《创世纪诗刊》。

《创世纪》为台湾最长寿诗刊之一,张默是撑起创世纪最重要的灵魂人物。老友辛郁形容张默是永远的“地下社长”,长年来办公室就在他家,“他一手承担诗刊的编辑和行政事务,把写诗的时间留给洛夫、痖弦,虽然张默在诗界的名气不如他们两位,但他对诗的推广、编选和提携后辈,尽许多力。”

诗人辛牧近年受张默之邀担任《创世纪》主编,他表示不只在张默身上学到编务,还学到他的责任、包容、奉献。

创作不辍

2014年9月,明道大学“承正图书馆”特地为张默举办诗画特展,展出张默水墨真迹三十五幅。[1]八十三岁的张默,被诗坛人士誉为“台湾新诗运动的火车头”,他表示,诗词不分党派,不分男女老幼,应该多练习创作,不要怕失败,失败会累积成经验值,日后才能有精锐的作品”。

诗作风格

其诗作风格可略分为四期:

第一期(1950~1956 年)作品充满青年的浪漫情怀,透过大量暗示、隐喻、象征手法,诠释内在生命,代表作如〈关于海哟〉。

第二期(1957~1969 年)作品受到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影响,诗风知性且具有虚无和神秘色彩,如〈群赞〉等。

第三期(1969~1979 年)则以《无调之歌》为分野,探讨生命以及死亡的主题,诗风转为深沉澄明。

第四期(1979 年以降)诗作逐渐系以古典,期与现实结合,为其创作颠峰,如〈白发吟〉等作。[2]

生命意象霍霍涌动

2014年2月,张默纪州庵举办“生命意象霍霍涌动”展览,展出40幅水墨诗画。诗坛好友管运龙辛郁林焕彰萧萧等人到场朗诵诗作庆贺。张默退而不休,精神硬朗地高声说:“我还有很多点子!”

“生命意象霍霍涌动”展出20幅水墨画与20幅毛笔手抄诗,水墨画以简洁笔法挥洒出抽象画面,张默自述他作画20多年,“没有老师,乱画一通。”这批作品于去年间密集完成,他取名“水墨无为”系列,“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画完有一半淘汰。”[3]

催生台北文学馆

2012年2月,诗人张默,他花了四个月、每天五小时,以毛笔抄写两百位台湾现代诗人的九百首诗作,共计三十多万字。这些诗作抄在每卷长三公尺、高四十五公分的宣纸上,总共有两百卷。张默,将两百卷手抄现代诗捐给“未来的台北市文学馆”,由纪州庵文学森林馆长封德屏代为收藏。

张默表示,台湾各县市大都有文学馆,唯独台北例外。台北作家占全台作家七成以上,台北却无法设立一个资料完备的“台北文学馆”,张默希望借此唤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诗人辛郁指出,许多大陆文化人来台,想看台北作家的作品却找不到,“政府老说文创重要,但文创的源头是文学,文学却连栖身之所都没有!”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目前已看中两块基地,希望争取做为“台北文学馆”。文化局将启动一个针对“台北文学馆”定位与规画设计的研究案,预计完成,还将成立“台北文学馆筹备委员会”,第一步先评估作家手稿等史料,建立台北文学馆的典藏机制。[4]

作品

《紫的边陲》

1964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诗集。

张默集

张默著丁旭辉主编[5]

张默作品目录

001■ 诗的坡度

002■ 多宝格拱门

003■ 北欧诗抄之一、小美人鱼

004■ 时间水沬、童年七帖

005■ 告别的方式

006■ 印度三帖:风之宫殿、琥珀堡一景、泰姬玛哈陵

007■ 冷冻十四行

008■ 一首混沌初开的诗

009■ 水滴,一生

010■ 无人宫殿/美国圣达费荒原釆

011■ 老子,一勺勺清泪/访“老君石像”偶得

012■ 河南诗钞二帖:龙门石窟"白居易墓

013■ 七零八落的海

014■ 未来四姿

015■ 再见,远方

016■ 独步,嘉峪关及其他/“天池”一瞥/“鸣沙山”速写/初履“高昌故城”/咏莫高窟“九层楼”/“卧佛”小记/“火焰山”偶得/丝路采风

017■ 顿悟

018■ 天葬之惊

019■ 小别四首:送行、越洋电话、家书、一封覆函。

020■ 惊晤

021■ 白发吟

022■ 无调之歌

023■ 关于海哟

024■ 风衣

025■ 器物篇

026■ 鹊鸟与丘壑

027■ 中秋翌日登巴黎铁塔

028■ 摇头摆尾,七层塔

029■ 黄山四咏:晨游始信峰、飞来石一瞥、排云亭小立、初眺梦笔生花

030■ 三十三间堂

031■ 黄昏访寒山寺

032■ 康桥,垂柳依稀若缎

033■ 依稀鬓发,轻轻滑过时间的甬道

034■ 五官初绘:鼻、眼、嘴、耳、眉

035■ 桌子

036■ 永恒──仿周梦蝶名诗“刹那”

散文

001■ 梅新,你怎能走得那样快[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