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中文名: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填词:芦芒何彬

谱曲:吕其明 [1]

音乐风格:文艺歌曲,革命歌曲

歌曲语言:汉语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由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牟青演唱的歌曲,1956年作为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发行。

2017年12月,吕其明凭借该曲及《红旗颂》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综合类最佳创作奖。

创作背景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铁道游击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专门为该片创作的插曲。

当时,作曲家吕其明认为这部电影情节紧张,为了体现游击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且缓解观众的紧张情绪,向导演赵明建议,

应当为这部影片谱写一首优美动听的主题歌,赵明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吕其明随机请上海诗人芦芒、何彬创作了歌词。

吕其明在作曲时,想起了他见过的身穿便衣,扎着子弹带,手拿套筒枪或大刀的游击队员的形象,采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调式落音、音调。

该曲创作完成后,演唱人选一直悬而未决。

一天,导演赵明突然想起上海市歌剧院歌剧团和上海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的演员,就请来一群演员进录音棚试音。

在录音棚里,演员们反复尝试了各种形式,从傍晚录到凌晨两点多才完成了任务。

歌曲歌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歌曲鉴赏

《弹起心爱的土琵琶》抒情的曲调将铁道游击队员们坚强的革命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2]

曲作者吕其明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曲,从“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抒情慢板,跳进到“爬上飞快的火车”的铿锵快板,

使人油然而生“何意绕指柔,化为百炼钢”之赞叹,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该歌曲之所以能传唱至今,首先是体裁好,词曲作者写得好;其次,是它描写的抗战形式独特,是在铁路上,

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抗战精神、民族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在人们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和特别的情愫,给歌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历久弥新。[3]

社会影响

在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地山东枣庄,当地人一度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称为“乡音”。

枣庄市在《枣庄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以“大战故地·铁道游击队之乡”为核心品牌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宣传推介《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4]

其中,中共薛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了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为唯一演唱曲目的#经典红歌声动全球#短视频歌唱大赛。

作者简介

  • 吕其明

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

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

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

1964年,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

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5]

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 芦芒

原名李衍华,(1920~1979年) ,字福荣,又名李洵,上海市人。[6]

1939年参加新四军。解放后,任作协上海分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秘书长和创作委员会诗歌组组长、上海文联理事及《上海文学》、《收获》、《萌芽》杂志编委等职。芦芒是作家、诗人、画家,其他主要作品有诗歌集《东方升起朝霞》、《奔腾的马蹄》、《芦芒诗选》,《芦芒歌词选》以及《芦芒画册》等。

由其作词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7]

芦芒夫人王庄霄,文化大革命前任上海长宁区区委副书记,5个都是女儿,均跟母姓。

视频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合唱:首都各行各业合唱团 演唱 王宏伟

流金岁月《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

朱之文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于文华都笑了,唱的真好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