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刺球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强刺球属(学名:Ferocactus Britton & Rose)隶属于仙人掌科,约有30种。分布范围为美国中南部及西南部至墨西哥。大型球状或圆筒状,最高的种高达3米。棱突出,刺座很大,上部具腺体。刺强大而质硬,中刺常具钩且有环纹,刺色彩丰富。花顶生,漏斗状,黄或红色。
目录
简介
它们需要充分的太阳。只需要少量水,但需要土壤疏松透气。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凌波属Homalocephala原来在强刺球属,已经被划分到了金琥属。
凌波属Homalocephala布里顿等1922年命名成立,1996年被分出去。该属典型的标志就是年轻的时候是球状,成年以后就会长成柱状或圆筒状。
刈穗玉Ferocactus .gracilis
原产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植株单生,圆球形至圆柱状,球径30-32厘米,高1米以上,体色暗绿色。具15-20个棱缘较薄的棱。大针状周刺5-9枚;宽大的中刺4枚;具环纹,向下1枚较宽较长,尖端弯曲;新刺带红色,老刺红褐色。春夏季节顶生淡紫色钟状花,花径6-6.5厘米。
神仙玉Ferocactus gracilis var. coloratus
原产墨西哥。植株单生,圆球形至圆筒状,球径30-35厘米,高80-100厘米,体色暗绿色。具20-21个脊圆而低的棱。白色刚毛状细刺6-10枚;紫红色的中刺6-8枚,中间1枚较强大,尖端向下弯曲。春季顶生辉黄色红色中脉的钟状花,花径5-5.5厘米。
巨鹫玉(Ferocactus horridus)
强刺球属,植株初始为短圆筒形,长大后呈短圆柱状。体色青绿色,表皮坚厚。球径30cm左右,高可达80~100cm,具13个脊高且薄的棱,棱峰上的刺座大又突出。白色刚毛状的周刺10~12枚,中刺4枚,中间1枚主刺呈扁锥形,有环纹,末端具钩。新刺红褐色,老刺褐灰色。夏天顶生橙黄色漏斗形花,花径6~7cm。
江守玉 Ferocactus.emoryi
原产墨西哥及美国得克萨斯州。植株扁圆形至球形,老株圆筒状,球径30-50厘米,高可达到1米,体色灰青绿色。具8-13个疣状突起的棱,成龄株数可达22-32棱。周刺5-8枚;中刺1枚,尖端向下弯曲;新刺红白间杂,老刺淡黄至淡褐色。春季顶生带红色的钟状花,花径6-7厘米。
金冠龙(Ferocactus chrysacanthus)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球形至短圆筒形,单生,高25—30厘米,直径20—25厘米,在强刺球属中比较小型。棱18—20。刺分中刺、侧刺和周刺三种类型,其中4根中刺十字形张开,长5厘米,下向者微扁平先端有钩,刺全部金黄色。花开球顶部,直径5厘米,黄色。果大3厘米,黄红色,种子黑色。本种刺色金黄,特别是冷凉季节出的新刺异常美丽。目前因繁殖困难,非常稀有。栽培可用腐叶土、粗砂各一份再加少许腐熟干牛粪作培养土。生长期短促,只有早春和11月才有明显新刺产生,在其余时间对自根栽培的植株不能多浇水,尤其不能从顶部淋水。夏天一定要通风。目前爱好者一般都将本种嫁接在量天尺上栽培。
日之出球(Ferocactus latispinus)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杜兰戈州。扁圆球,直径40厘米,棱15—23。刺座很大,排列稀,周刺6一10,细而硬,白色微带红色,2—2.5厘米长,中刺4或更多,下向的1根最为强大,又宽又长,先端带钩,中刺红色中带黄色。花钟状,大4厘米,粉红有紫色条纹。
本种株形端庄、刺色明快,冬季开花。它有两个优良的变种:
- 银紫花日之出球:花瓣白紫相间,非常美丽。
- 金鹊玉:中刺绝不带红色,全部黄色。
本种生长期短促,主要生长期在初冬至翌年早春。夏季要维持冷凉,注意通风。冬季必须维持10℃以上。爱好者习惯用量天尺作砧木嫁接后栽培,效果较好。
琥头(Ferocactus cylindraceus)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在球形种类中,这是一种株形最高的种类,在原产地不乏有高3米左右的植株,直径30—50厘米。棱13—27。辐射刺9—13,其中3—7根为刚毛状,其余针状;中刺1—4,扁平,先端钩状,色有灰、黄、梅红、红等变化,最长的可达15厘米。花黄至橙黄色,长5厘米。
本种原学名为 Ferocactus acanthodes,现欧美和日本均改为新学名。它有一系列类型,如白鸟球、黄鸟球、红琥、旋风玉、伟壮玉、东伍特琥头等。其中有的是栽培中形成的变种,有的是某一地点特有的株形稍有不同的变种(如东伍特琥头)。
琥头株形高大,通体红刺。在原产地兀立在海边突出的山崖上,一株自成一景,十分迷人。但在人工栽培中,因缺乏紫外线和高温多湿,红色刺几乎很难见到,仅在国外引进的种子实生苗嫁接后才能见到其色彩独特的红刺。本种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厦门鼓浪屿生长也不理想,因此普及受到一定的限制。
半岛玉(Ferocactus peninsulae)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部。大型球状种,直径35厘米,在原产地可长到2.5米高,棱13—21,棱脊突出,表皮暗绿色。刺座卵形,间隔4厘米。周刺ll,其中6根很细,白色,长2.5厘米,余为锥状,红色,长3厘米;中刺6,红色,下向的一根最强大,长6厘米,先端有钩。花长4.5厘米,花径5.5厘米。紫红色。半岛玉球形壮观,比较适合我国大部地区栽培,可供展览温室地栽布置。
培养土可用腐叶土、泥炭、粗砂各l份另加半份陈灰墙屑混合。盆底可放些腐熟的干牛粪。生长期要充分浇水,夏季要通风,冬季注意适当保暖。每年要修根换土一次,这样才能培育成标本球。 本种有一个变种———伟冠龙:刺褐色,但中刺更宽更长,花黄色。
养殖要点
繁殖可播种或嫁接。砧木以用量天尺较佳。喜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夏季应予遮荫,在干热及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罹红蜘蛛危害。盆栽土壤要求含石灰质并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可用3份粗砂及砾石、壤土、腐叶土、石灰质材料各1份配成。冬季维持温度3—5℃以上,保持盆土干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