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强直收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强直收缩
图片来自挂云帆

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休息,而一直维持在收缩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为强直收缩。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为强直刺激

简介

亦称强直。在给肌肉以适当频率的重复刺激,即强直刺激时,由于单收缩相继累加,表现出大的持续性收缩状态。刺激频率低,收缩曲线呈锯齿状,是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频率增高,收缩增加,而曲线变得光滑,成为完全强直收缩。但是超过某种限度,纵然再增高频率,由于后一刺激落后在前一刺激引起的不应期中,也是无效的,因此收缩不再增加。达到此限度的强直收缩称为最大强直收缩。骨骼肌一般每秒10—30次以上的反复刺激可引起完全性强直收缩;但反应速度小的平滑肌,每秒6次的刺激就会引起强直收缩。而心肌由于不应期长,因此不产生强直收缩。蝉的发声肌,单收缩是非常快的,即使以每秒1000次的刺激,也不出现单收缩的累加。在等长收缩时,人的骨骼肌可产生的最大张力。因为强直收缩是重复兴奋,因此出现与刺激频率相当的动作电位,这点可与挛缩和僵直相区别。易体的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大多数是基于来自运动神经的反复冲动而引起的强直收缩。

基本原理

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比较高时,肌肉处于持续稳定的收缩状态,各收缩波完全融合,不能分辨,这种现象叫完全强直收缩。也即肌肉始终保持收缩状态。

完全强直收缩产生的原因:当刺激频率比较高时,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落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内。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低频刺激情况下,由于两次刺激之间肌肉部分处于舒张状态,因此产生的肌张力曲线呈振荡波形,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也即肌肉在收缩后有过短暂的舒张,但还未恢复到正常的舒张状况时就已进入下一次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产生的原因:当刺激频率比较低时,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落在前一收缩的舒张前期内。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100g)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支架、双凹夹、肌槽、不锈钢盘或培养皿、滴管、任氏液、橡皮泥、棉线。

方法与步骤

1. 收缩总和 启动波形显示图标,调节扫描速度为5~10nm/s,调节单收缩幅度为1.5cm左右。调节刺激设置为双刺激方式,并使两个阈上刺激强度相等。先调节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然后逐渐缩短刺激间隔,分别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形式的变化。

2. 强直收缩 减慢扫描速度(5mm/s)并衰减振幅增益,使单收缩的幅度减小至3~5mm。调节刺激设置为串刺激方式,分别以1.5次/s(串长为5)、6次/s(串长为10)、10次/s(串长为20)、30次/s(串长为35)和45次/s(串长为50)的频率刺激标本,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注意用任氏液湿润标本,两次刺激之间稍有间歇,使肌肉休息片刻。

不完全强直收缩怎么办?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情况是在给肌肉以适当频率的重复刺激,即强直刺激时,由于单收缩相继累加,表现出大的持续性收缩状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锻炼,增强体质,祝您身体健康。[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