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彖,tuàn,从彑从豕。

会意。字从彑(jì),从豕。"彑"指"猪头"。猪头有长吻部,其中上吻部半包住下吻部。"彑"与"豕"联合起来表示"半包边的猪嘴"。本义:包边、包括。引申义:总括。说明:《易经》的专用术语"彖辞"即指"总括之辞"、"小结",即小结一卦之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彖

拼音; tuàn

部首; 彑

字码; U+5F56

五笔; XEU

总笔画; 9

外文名称; Hog

汉字释义

读音 【汉字】彖

【拼音】tuàn ㄊㄨㄢˋ

部首笔画 部首:彑,部外笔画:6,总笔画:9 ; 繁体部首:彐,部外笔画:6,总笔画:9

汉字编码 仓颉:VNMO

笔顺编号:551353334

四角号码:27232

UniCode:CJK

汉字首尾分解:彑豕 汉字部件分解:彑豕

笔顺编号:551353334

笔顺读写:折折横撇折撇撇撇捺

基本字义

1. 《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辞(亦称"卦辞")。 又称《彖传》、《彖辞》。分上、下两部分,为《易传》中的两篇。说明《易经》各卦之义,专门解释卦名、卦象、卦辞。而不涉及爻辞。唐孔颖达依据汉魏以来的注释,将"彖"训为"断",即判定一卦之义。认为"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分为三类:以卦象象征万物释卦义;以义理、德行释卦义,以爻象在卦中所处地位释卦义。认为"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普通法则,承认世界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认为天地万物存在对立、统一关系。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言对立物的吸引导 "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言对立物的排斥;"万物睽而其事类",言对立物的统一性。并提出当位、中位、比应、承乘、时中,刚柔往来、顺天因人、尚贤养贤等学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形成年代和作者,近人有三说,一是认为出于战国前期孔门再传弟子駪臂子弓,(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二是认为出于战国后期(孟荀之间)儒家后学。(朱伯昆《易学哲学史》)三是认为出于秦汉之际荀子后学。(李镜池《易传探源》)

2、即"卦辞"。《周易·系辞上》:"彖者,言乎象者也。"认为"彖"为"断"义,卦辞依卦象以论断吉凶。唐孔颖达疏;"彖谓卦下之辞言,说乎一卦之象也。"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周文王"得即卦象而体之,乃系之彖辞。"此"彖辞"即指"卦辞"。

常用词组 1. 彖辞tuàncí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折叠英文翻译 mouth of a pig; pig-mouth liked

易经描述

易经的"彖辞"

《易·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又》彖者,材也。虞翻曰:八卦以象吿。彖说三才。故言乎象也。三才即天、地、人。(意思是,先观天文知道上天以及天子的信息,次观地理知道地方诸侯的信息,再观人文知道普通人的信息,然后把这三种信息综合在一起分析、判断就能决断事情。)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 周易卦辞谓之彖。爻辞谓之象。爻即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

"彖辞",就是《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开头的卦辞。它与"爻辞"相对而言。例如乾卦,"元亨利贞"就是彖辞或者卦辞;其余六爻的筮辞就是爻辞。爻辞只断定该爻的吉凶,彖辞则断定整卦的吉凶。古人把"彖"解释为"断",就是"断定"(吉凶)的意思。这种断定是根据整个卦象来进行的,所以《系辞上》说:"彖者,言乎象者也。"

彖辞是对卦象的吉凶断定,而《彖传》则应该是为彖辞作的"传",也就是对彖辞的解释。但实际上它也直接解释卦义:"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试以需卦为例:彖辞为:"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传为:"需,须也(解释卦名),险在前也(解释卦象:下坎)。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根据卦象乾下坎上解释卦德)。'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解释彖辞亦即卦文);'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释彖辞)。"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未必是彖辞本来的意思。作为筮书的《周易》古经本是吉凶占断,《彖传》把它们政治化、伦理化、哲理化了。不仅《彖传》,整个《易传》都是如此。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彐字部】彖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6

《唐韵》通贯切《集韵》《韵会》土玩切《正韵》吐玩切,$湍去声。《说文》豕走也。

又《广韵》易有彖象。《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易·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注》彖总一卦之义也。《又》彖者,材也。《注》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

又《类篇》赏氏切,音矢。豕属。

又敞尒切,音侈。义同。[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