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彝族左脚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彝族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 云南省牟定县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左脚舞,彝语称“咕遮”,古名堕左脚。左脚舞产生于1000多年前土著彝族时期的原始社会。道光年《定远县志》称:“谓堕左脚,盖以左脚先起故也”。左脚舞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传统舞种。经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形成相对固定的左脚歌舞乐跳法和唱法。左脚舞等为表现形式的彝族左脚舞文化,千百年来深受牟定彝家儿女所喜爱。

2008年6月7日,彝族左脚舞被列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73。

基本内容

中文名:彝族左脚舞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Ⅲ-73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申报地区:云南省牟定县

遗产类型:传统舞蹈

历史渊源

传说很久以前,世间有条恶龙造成洪水危害。彝家人在勇敢青年阿里和阿罗带领下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逃回龙潭。人们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往潭里倒,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还怕夯压不紧恶龙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后,恶龙终于死了。为了庆祝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聚到一起跳脚弹琴,口唱左脚调“阿里罗”以示纪念。

道光《定远县志·风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宫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夷辐辏,买卖农器货物,至四月初二方散。”同书还记载有被称为“白倮倮”的彝族“撒毛朵”人“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赴城南东岳庙赶会,卖蓑笠、羊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至县署二堂跪拜官长,就阶下环围,跺左脚至更余方散,此夷人跻堂称祝之意。”[2]

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点起篝火,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而且牟定多山,彝族先民们大都居住在山上,土掌房或木垛房依山而建,他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刀耕火种虽然辛苦,但也要把日子过得舒坦快乐,白天干活,晚上就来唱歌跳舞。这是他们的一道精神食粮,在跳左脚的过程中,不仅愉悦的身心,而且还具有很多社会文化功能。[3]

牟定县一些民间表演团体经过整理、发掘、编排,出版了部分CD、VCD,《火热的三月》已进入中国音乐大系。一些外出的彝族打工青年把这些带子带到外地传唱表演,引来过一些喝彩。“左脚调”的歌词大多是男女情歌,如《送郎送到对门坡》、《阿表你咋那个拽》、《走是要走了 舍是舍不得》;有改唱过的《八月桂花香》、《要嫁你就嫁给我》;也有《请到我们彝乡来》、《天上的星星多, 彝家朋友多》、《民族文化一枝花》等等大众化的歌词。

2004年5月16日,牟定县举办了首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活动,目的就是要从文化上着力打造“左脚舞故乡”的品牌,把“左脚舞”跳出故乡,跳往更远的四面八方。

舞蹈特色

舞蹈特点

(1)人数不受限制,少则三五人,多则上万人可以一起跳。

(2)场地不受限制,人多选择场地大的地区,人少选择小一点的即可。

(3)歌舞一体,舞步动,歌声起,男唱女和,女唱男和,男女齐唱。

(4)舞步可以多变,曲调变换,舞步变换,这样使得气氛活跃。

(5)年龄不受限制,男女老少皆宜。

音乐特点

彝族左脚舞由歌、舞、乐三部分组成。歌:左脚调,彝语称“咕遮敏”,是左脚舞活动中重要的声腔演唱形式,县境内流传有300余首,较为有代表性的近百首;从内容上分为爱情、赞颂、叙事、讽刺、幽默、劝世、教育、敬酒八大类。舞:左脚舞,俚颇支系称“玛咕”,倮倮颇、倮伍支系称“咕遮”,即跳左脚;“玛咕”左脚舞较为古老传统,共24跺脚,舞者多为中老年彝族,“咕遮”左脚舞,一调一跳法,舞步随调变化而变化。乐:左脚调音乐,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调式色彩和彝族音乐个性。调式多为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多为民族五声及部分七声音阶;伴奏乐器多为龙头四弦、三胡、小二胡、寸笛等。

艺术特色

左脚调节奏明快,通俗易懂,纯朴自然,表现力丰富,为高八度声腔演唱,清脆悦耳,高亢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牟定县境内共整理出广泛流传的左脚调有300多首,其中,彝族祝酒歌的代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为左脚调的代表曲目。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彝族左脚舞记录着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自然等的原始崇拜,反映了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团结奋进、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它深深地扎根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是牟定彝人及全县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其独特的乐器制作技艺和服饰特色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创造才能。彝族左脚舞中包含了彝族民风民俗、传统工艺、民族服饰等诸多文化内容,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彝族左脚舞一直没有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在节庆活动城镇化、民俗活动商业化等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其文化传统和习俗日渐淡化,具有歌、舞、乐综合素质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在此情势下,彝族左脚舞的生存面临重重危机,亟待抢救保护。[5]

传承保护

普清荣,男,彝族。2008年2月,普清荣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牟定县申报。[6]

保护措施

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涵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等全部深层的文化积淀,是彝州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物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左脚舞文化节是一项融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学术活动、经贸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地方性节庆活动,其起源于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会”。

逢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这三天,牟定境内外的成千上万彝、汉、苗等各族群众穿上绚丽的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来到县城赶节,他们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围起数十个大圆圈,伴随着铮铮作响的四弦声和清脆悦耳的左脚调声跳一起欢快的左脚舞,时而闪腰跌脚,时而拆步合脚,舞步整齐统一,气氛非常热烈。夜晚,则燃起篝火,围火而舞。整个牟定县城成为了歌舞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对于多数彝族青年男女来说,赶三月会的目的就是跳左脚舞合谈情说爱。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牟定县文化馆获得彝族左脚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出

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文化周,彝族左脚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2009年5月3日,牟定县第四届左脚舞文化节在牟定化湖广场隆重开幕。

2017年,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 金小凤·云南声音艺术团2017迎新年晚会,彝族左脚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荣誉表彰

2006年6月,云南省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

2009年,牟定县以“最大型的原生态舞蹈—万人同跳左脚舞” 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1]

参考文献

  1. 彝族左脚舞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