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孟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含有过多、重复、或不必要的内部链接。 (2019年8月30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30日) |
彭孟缉(1908年9月12日-1997年12月19日),字明熙,湖北武昌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1946年至1947年担任高雄要塞司令部司令,任职期间在228事件血腥镇压台湾人民杀害众多无辜民众,因而被称为高雄屠夫[1],批评者亦不乏蓝营人士。
经历
彭孟缉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十七日,肄业于湖北汉阳文德书院、广州中山大学,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后,参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后奉派赴日本野战炮兵学校进修,返国后任陆军炮兵学校主任教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淞沪战役、长沙会战,而升任陆军总司令部中将炮兵指挥官。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放弃台湾,由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同盟国受降接管,结束台湾日治时期。1946年,彭孟缉来台担任高雄要塞中将司令。二二八事件发生后,由于彭孟缉强力镇压,受当时国防部长白崇禧(实是受蒋介石)赏识,先升任台湾全省警备总司令,之后出任台湾省保安副司令、台北卫戍司令等要职。
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迁往台湾后,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于1950年成立,彭孟缉任主任,此后并成立高级班及石牌班等训练机构。1952年,彭孟缉担任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
1954年,擢升为副参谋总长。8月,参谋总长桂永清病故,蒋介石以副参谋总长彭孟缉接代理参谋总长。[2]
1957年,彭孟缉调任陆军总司令并兼台湾防卫总司令。1959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再任参谋总长。1963年5月,蒋介石明令发表参谋总长彭孟辑连任一次。[3]1965年6月,蒋明令以彭孟辑为总统府参军长。[4]
1967年,彭孟缉先后出任中华民国驻泰国及日本大使。1972年,彭孟缉担任战略顾问,退休后住于台北。1997年逝世。
官民评价
由于彭孟缉在二二八事件以及之后的“澎湖七一三事件”、“师大四六事件”、“清乡”中,强力进行镇压,造成成千台湾民众的伤亡,许多台湾人称其为“高雄屠夫”。
在国民党内,曾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同为蒋中正手下要员的吴国桢对他评语为“人品极劣”,前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回忆蒋中正甫来台时,惊魂未定,彭孟缉极尽奉承之能事,每天炖一盅鸡汤给蒋中正补养身体[5]。
作家江南的《蒋经国传》曾载吴国桢视彭孟缉“獐头鼠目”,在吴任省主席任内即因台湾火柴公司案中,因彭孟缉乱逮捕负责人而发生冲突。[6]而在第二届县市长选举前,又发生彭孟缉部属乱逮捕人引起吴不满,当吴氏要求彭惩处该处长,彭孟缉因背后有蒋经国支持却敷衍以对。[7]在孙立人事件后,彭孟缉上升至二级上将,以黄埔六期的小弟身分继桂永清任参谋总长,江南认为此代表蒋经国势力的上升,所以出现情报人员掌握军事。[8]
著名作家李敖亦曾批评彭孟缉“因为来台湾最早、主持情报机关最久,所以一手造出的冤案、假案、错案最多”。甚至彭在任驻泰大使时,就曾指派特务制造冤案[9]。
争议事件
彭孟缉之子彭荫刚(中国航运董事长,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妹夫)因心虚委用学者中研院研究员朱浤源、黄彰健等人为彭孟缉翻案。但在原文目的写道“消除对外省人的误会,为中国统一促进”以及“彭孟缉处理高雄事件未犯错”为结论,至今仍受到争议。另彭荫刚在媒体刊登广告,歌颂其父一生,更于文章中指称当年二二八事件受难者为“暴徒”,该则广告引发受难者凃光明家属的强烈不满,控告彭荫刚诽谤。
此外二二八事件受难者以及民间团体长期传言彭孟缉死后被国民政府入祀于忠烈祠是种对他们的伤痛,因此应该将彭氏移出忠烈祠。但国防部出面厘清,彭孟缉的家属至今都没有向国防部申请入祀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忠烈祠,也没有彭孟缉入祀的纪录。[10]
参考资料
- ↑ [1]
- ↑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78页
- ↑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104页
- ↑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110页
- ↑ 郑锦玉,《碧海钩沉回忆思录:孙立人将军功业与冤案真相纪实》
- ↑ 江南,《蒋经国传》,1984年,美国论坛社出版,页211-212。
- ↑ 江南,《蒋经国传》,同上,页213-214。
- ↑ 江南,《蒋经国传》,同上,页251。
- ↑ 李敖,《白色恐怖述奇》,2002年
- ↑ 中华民国国防部针对“彭孟缉上将应移出忠烈祠”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