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彭小平 |
彭小平,1961年出生于北京。北京民间工美艺术家。
基本内容
中文名:彭小平
出生地:北京
职业:艺术家
主要成就:使中国的民间艺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1年
信仰:共产主义
基本内容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的记载如下:“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彭小平,人称“面人彭”。他自幼对面塑艺术钟爱有加,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探索创新,形成了独门一派的艺术形式。作为“面人彭”的创始人,彭小平将面塑艺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的艺术,使中国的民间艺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面人彭”的面塑艺术在国外受到广泛的欢迎。
一见到彭小平,我的目光就被他手中的两个面人吸引住了,拿着话筒引吭高歌的小沈阳和西装革履手捧金元宝的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我这叫贴合时事,永远紧跟时代脉搏”彭小平兴致勃勃的为我介绍着他的最新作品,“比如这奥巴马,为什么手里捧的是金元宝而不是美元呢?因为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美国要想重振经济,就离不开中国……”顺着话题,这个获得过无数殊荣,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民间美工艺术家开始讲述他令人惊叹的创作论与生意经。
无师自通捏面人
一提起面人,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老字号”三个字,但作为北京面人界赫赫的“面人彭”却是新时代改革开放下的产物。
彭小平1961年出生于北京,从事中医正骨的父亲40岁老来得子,所以只要是儿子喜欢的事情,父亲和母亲就一定全力支持,而且父亲从不逼迫自己要继承他的衣钵。家庭教育氛围的开放,让彭小平有了完全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小就生性淘气的彭小平,喜欢见什么拆什么,家里各种物品几乎无一幸免,但唯独碰到橡皮泥时,居然就能让生性好动的他坐上一天。彭晓平完全沉迷其中,无师自通型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去捏橡皮泥。他仍清楚的记得自己3岁时创作的第一个像模像样的作品——胡同口的电线杆子。说到此,彭晓平还颇为感慨的说道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孩子,首先就不要给他任何限制,不要试图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彭小平的中学时代几乎是在“玩”中度过的,因为文革,无书可念的彭小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捏面人上,当时北京的面人谓为三大派:面人汤、面人朗、面人曹。无奈彭小平有心学艺,想投在名门之下却是没有门路。只能任由自己的想象和一腔热情去塑造自己心目中的面人形象,凭着过硬的绘画功底和通晓人体构造的父亲的指点,吸取了百家精华的彭小平居然慢慢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面人风格。种下的种子必定会开花,此时刚刚20岁,已经小有名气的彭小平打算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将自己的事业扩大了。
第一个取得面人注册商标
对于中国市场改革开放30年,彭小平说自己很有发言权。因为他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批个体户。这不仅是因为当时全国的个体户中很少,而且很早就有了品牌保护意识的彭小平1983年第一个取得面人注册商标。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友谊商店的一方小柜台上,彭晓平开始了自己的市场之路。那时只有彭小平一个人捏,一个月捏360个。但是这些面人上柜后,往往不到2个小时就会售罄。面人供不应求!很多老主顾甚至认为彭小平出名了,牛起来了,不卖给自己,事实上是时间不够,根本捏不出来。而且千篇一律的创作,一样的东西顾客要几百个,彭小平很快就丧失了创作的乐趣。“创作,而不是被别人要求去复制。”这是彭小平的原则。
但是彭小平不想就此砸了自己的牌子,何况市场需求如此旺盛,而且供不应求意味着老百姓喜欢自己的作品。彭小平萌生了带徒弟、开工作室、规模化、生产化的想法,并很快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在北京香山六世班禅行宫租下了达8000平米的工作室。
“第一个样品自己做,后面批量的产品徒弟来做。”按照这样的模式,彭小平启动了自己的“面人帝国”。但彭小平万万没想到,让自己欣喜若狂的第一个来自美国的大订单就让自己赔了不少钱,被罚了——因为违约。因为狡猾的美国商人在收到货物后,用卡尺来卡面人的尺寸。彭小平明白对方是为了以此压低价格,所以鸡蛋里面挑骨头。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知难而退。但是彭小平却是有压力更有动力。第二年,依然接对方的单!因为这时彭小平的面人制作已经实现量化!一两面出几个相同的面人,已经成为硬性规定。“这是1985年的事情了,后来,我的产品对方一律免检!”说到此处,彭小平无比自豪。如今“面人彭”的顾客遍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跟彭小平做生意的外商,没有一个不是满心欢喜的完成收货的。
技术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思维
“我的体力远远跟不上我的思想。”人到中年,彭小平依然保持着比一些年轻人还要旺盛的思维,“跟玉石雕刻、象牙雕刻、美术工艺、皇家工艺等比起来,面没有优势,比如说,象牙。还没雕就已经价值连城,但是面人的原材料也就是一根油条一个烧饼的价钱。所以要扬长避短,发挥面的特性——小,这种优势其他的原材料都无法比拟,因为它们不可能做到如此微小细致。要学会用优势站住脚,如果面人做的像泥人一般大,那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了。”
在彭小平看来捏面人光靠聪明是不够的,要有灵性,还要有社会参与感,与时代同步。比如将北京有名的核桃面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做成“手机面人”,顾名思义,就是将面人嵌入手机模具的屏幕中。再比如,用2008个核桃面人福娃组成一副申奥成功纪念作品,上面的会徽由1000多个红色福娃核桃面人组成,北京2008则由 数百个个黑色核桃面人组成,最下面的五环由黄、绿、蓝、红、黑五种颜色的核桃面人福娃组成。这件高2米3,宽1米8,陈列在天坛北门的“珍宝馆”并且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质量为王。绝对不能偷斤短两。面粉,彭小平用的是香港金象牌的。核桃面人用的核桃壳,都是百里挑一。全部来自新疆,价格在30块钱一斤左右。彭小平选的核桃,一斤只有25个,可见个头之大。而且他还创新型的挑选了很多白壳核桃,区别于传统核桃面人用的黑壳核桃。
质量保证的前提下,绝不拖延交货时间,旺季的时候彭小平的工作室有400多个人同时捏面人。
无干扰创作。在彭小平创作过程中,作品未完工之前,任何人都不许看。因为这样,别人摸不准自己的门路,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并把握住了主动权。“我要引领行业潮流。别人都来模仿我,我绝不会模仿别人。”彭小平如是说。
限量生产。如今,事务繁忙的彭小平依然保持着每月必须亲自创作的习惯。出自他手的欢喜佛产量仅为一个月两尊,售价2000元。物以稀为贵,即使价格不菲,前来排队预订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配方是关键。彭小平的面人能长久保存20多年不变的秘诀就在于神秘的9种原料。这密不外宣的配方使“面人彭”具备了其他面人不能比拟的优势。
标准化管理。几乎所有从事面人行业的商家都是手工活面,但是彭小平是机器活面。人自然不能跟机器较劲!
网络必不可少。如今彭小平不仅时常上网浏览最新的行业信息,每天要收很多客户的订单邮件。这不仅节省了时间、电话费成本。而且邮件不会出现电话时的口误,所谓立字为据是也。
在彭小平这里,一个面人从制作到出售,要经过大大小小180道工序。
满怀欣喜的经营传承这份事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彭小平见到了日本 “三国协会”(协会里有一大批的会员收藏彭小平的面人)中一位名叫石湾(音)的老先生,当老先生拿出自己收藏面人的照片,彭小平自己都惊呆了,好多当时创作的绝版单品,自己手里都没有留存,却几乎都被老先生搜集到了。这件事情让彭小平备受感动和鼓舞。在传统手工艺不断消亡的今天,他觉得自己这门手艺传下去不是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面人在庙会上总能被抢购一空,还因为这是发自老百姓内心的喜欢。
北京几乎经营面人的商家都从“面人彭”进货。除此之外“面人彭”还做OEM产品。北京百分之六七十捏面人的都从彭小平这里拿货。
行业最重要的是传承,不要害怕后来人超过自己,而是大量培养后来人。为了将“面人彭”发扬光大,彭小平收了1000多个徒弟,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只要真正喜欢捏面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徒弟。但对于选择自己的继承人,彭小平显得很慎重,他说,这不仅要有高超的记忆,还要有开放的思想,还要具备童心。童心:不被世故所左右。只有一辈子都相信狼来了童话的人才能把艺术搞好。[1]永远要把自己保持在半杯水的状态。在水满的状态下,要倒出去一部分,接收新的水源进来。搞艺术永远没有巅峰,即使超越了所有人,也还要不断的超越自己。只有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当中去,把自己的行业跟时代结合起来,而不是停留和局限在传统手工艺的范围内。同行们之间团结起来,共同为行业做贡献,行业生存了,自己的生意才能长久,传统手工艺也才能更好的发展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 ↑ 沅江市南大膳镇:人居环境增颜值 美丽乡村入画来,九派新闻, 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