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玉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彭玉麐'''({{bd|1816年||1890年||P彭}}),字''' 雪琴''' ,祖籍[[ 湖南]][[ 阳]] 渣江(与[[曾国藩]]的出生地非常近)。清末[[ 湘军]] 将领。
+
'''彭玉麐'''({{bd|1816年||1890年||P彭}}),字雪琴,祖籍湖南衡 渣江(与[[曾国藩]]的出生地非常近)。清末湘军将领 。父鳴九,官安徽合肥梁園巡檢。諡剛直,能詩、書法奇峭,下筆立就。善畫梅、老桿繁枝,鱗鱗萬玉,常蓋一章,“傷心人別有懷抱”曰“一生知己是梅花”。<ref>[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01/p9ooso62dk6at8p.html  名人簡歷>彭玉麐]</ref>
 +
 
 +
 
 +
他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還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湘軍水師創建者,有後世學者認為,他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
  
 
 生于[[安徽]][[安庆]]。道光十二年([[1832年]]),随父回籍。1853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对太平军作战,次年于[[湘潭]]之战击败太平军,任[[知县]]。后随军攻陷岳州,升同知(正五品)。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2月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师于1856年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升广东惠潮嘉道。1857年,同[[杨载福]]等攻湖口,继夺[[九江]]、[[安庆]],升安徽巡抚(正二品),力辞,遂改任为水师提督(次一品),复授兵部左侍郎。
 
 生于[[安徽]][[安庆]]。道光十二年([[1832年]]),随父回籍。1853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对太平军作战,次年于[[湘潭]]之战击败太平军,任[[知县]]。后随军攻陷岳州,升同知(正五品)。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2月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师于1856年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升广东惠潮嘉道。1857年,同[[杨载福]]等攻湖口,继夺[[九江]]、[[安庆]],升安徽巡抚(正二品),力辞,遂改任为水师提督(次一品),复授兵部左侍郎。
行 8: 行 11:
  
 
 其人在当地是有名的“清官”('''待考证''')——大概是相对于曾国藩家族,在攻下南京城后其兄弟聚无数金银财宝,并建有九个祠堂、置大面积田地(其土地遍布现湖南[[双峰]]的荷叶镇、井字镇和湘乡的桂花乡([[黄公略]]出生地))而言。其刚直清廉和曾国藩的家书理学在当地是同样出名的。
 
 其人在当地是有名的“清官”('''待考证''')——大概是相对于曾国藩家族,在攻下南京城后其兄弟聚无数金银财宝,并建有九个祠堂、置大面积田地(其土地遍布现湖南[[双峰]]的荷叶镇、井字镇和湘乡的桂花乡([[黄公略]]出生地))而言。其刚直清廉和曾国藩的家书理学在当地是同样出名的。
 +
 +
 +
==彭玉麐(清)行書徐渭《王元章倒枝梅畫》詩等四首==
 +
 +
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複寫拂雲枝。
 +
 +
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
 +
誰種疏籬古岸頭,推蓬瞥見倍清幽。
 +
 +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萬斛愁。
 +
 +
揚州詩閣掩芳塵,萬萼千葩冷照春。
 +
 +
十里珠簾一聲笛,東風腸斷倚樓人。
 +
 +
曾赴孤山處士招,水煙風淡月魂銷。
 +
 +
笛聲喚醒梨雲夢,記得東風倚畫橈。
 +
 +
<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1312160632_4e35fb7800100g4t0.html?from=cul  彭玉麐(清)行書徐渭《王元章倒枝梅畫》詩等四首]</ref>
 +
 +
==1816 彭玉麐行書元人詩四屏==
 +
 +
[[File:彭玉麐 (2).jpg|thumb|right|
 +
[http://images.69ys.com/paimai/2015/5/31/1432/paipin/thumb/201505310328450551075588.jpg原圖鏈結]
 +
[http://kuangshi.69ys.com/result/detail/56037] ]]
 +
 +
<ref>[http://kuangshi.69ys.com/result/detail/56037   北京匡時2015春季拍賣會 > 古代書畫專場 > 正文]</ref>
 +
 +
 +
 +
 +
==參考資料==
 +
 +
 
[[Category:清朝軍政人物]]
 
[[Category:清朝軍政人物]]

於 2019年11月4日 (一) 17:47 的修訂

彭玉麐(1816年-1890年),字雪琴,祖籍湖南衡陽渣江(與曾國藩的出生地非常近)。清末湘軍將領。父鳴九,官安徽合肥梁園巡檢。諡剛直,能詩、書法奇峭,下筆立就。善畫梅、老桿繁枝,鱗鱗萬玉,常蓋一章,「傷心人別有懷抱」曰「一生知己是梅花」。[1]


他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還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湘軍水師創建者,有後世學者認為,他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

生於安徽安慶。道光十二年(1832年),隨父回籍。1853年,隨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對太平軍作戰,次年於湘潭之戰擊敗太平軍,任知縣。後隨軍攻陷岳州,升同知(正五品)。在武漢、田家鎮連敗太平軍水師。1855年2月在江西湖口石達開所敗。於是整頓水師,配合陸師於1856年敗太平軍於樟樹鎮、臨江等地,升廣東惠潮嘉道。1857年,同楊載福等攻湖口,繼奪九江安慶,升安徽巡撫(正二品),力辭,遂改任為水師提督(次一品),復授兵部左侍郎。

1862年(同治元年)率水師策應曾國荃陸師沿江東下,堵截天京護城河口。1863年年與楊載福等破江浦、九洑洲、浦口,斷絕天京糧道。攻陷天京,獲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加太子少保。1868年會同曾國藩奏定長江水師營制。次年春回籍。1872年奉命巡閱沿江水師。1881年(光緒七年)署兩江總督,再疏力辭,仍留督江防、海防。1883年擢兵部尚書(次一品)。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奉旨赴廣東辦理防務。1885年,法軍進犯諒山,窺伺廣西,率老將馮子材抗擊法軍。在鎮南關、諒山一戰,大獲全勝,多次上疏主戰,反對和議,疏中有「五可戰,五不可和」之語。未幾,和議已成,停戰撤兵。1888年,扶病巡閱長江水師,至安慶後以衰病開缺回籍。 1890年三月,病卒於衡州湘江東岸退省庵。賜太子太保,諡剛直,並建專祠。

彭玉麐於軍事之暇,也繪畫作詩,以畫梅名世。他的詩後結集付梓,題名《彭剛直詩集》。

其人在當地是有名的「清官」(待考證)——大概是相對於曾國藩家族,在攻下南京城後其兄弟聚無數金銀財寶,並建有九個祠堂、置大面積田地(其土地遍布現湖南雙峰的荷葉鎮、井字鎮和湘鄉的桂花鄉(黃公略出生地))而言。其剛直清廉和曾國藩的家書理學在當地是同樣出名的。


彭玉麐(清)行書徐渭《王元章倒枝梅畫》詩等四首

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複寫拂雲枝。

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誰種疏籬古岸頭,推蓬瞥見倍清幽。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萬斛愁。

揚州詩閣掩芳塵,萬萼千葩冷照春。

十里珠簾一聲笛,東風腸斷倚樓人。

曾赴孤山處士招,水煙風淡月魂銷。

笛聲喚醒梨雲夢,記得東風倚畫橈。

[2]

1816 彭玉麐行書元人詩四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