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邑城隍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彰邑城隍廟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位於彰化縣城東門內,是守護彰化縣城的官祀城隍廟。今廟則是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重建而成。彰邑城隍廟是由知縣秦士望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捐俸興建而成,後曾由知縣朱山與胡應魁分別在乾隆二十二年(1753年)與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過。 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落成。
沿革
彰邑城隍廟、嗣經光緒二十一年(民國前十七年)日軍侵台後的四十三年,民國二十六年(日本昭和十二年)七月日軍又發動中日戰爭,大華進軍我國大陸,惟恐台民不服其無端侵略我神州,乃由台灣軍司令官發表強硬聲明,並對台民發出恐嚇性的文告,當時的彰化市尹安詮院貞熊(日人)為消滅台民的精神象徵—中國神的信仰,竟將諸多廟宇收歸市役所管理,禁止台民祭拜,迄民國三十四年十月,我國八年抗戰勝利,隨之台海亦告光復,奉祀中國神的廟宇,雖均開放人民自由祭拜,唯彰化市一地却對各廟宇的管理,迄乃未解除,曾遭人佔用,直到民國六十年(1971年)才成立管理委員會,隔年將年久失修的舊廟拆除重建,廟於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落成。於城隍爺的信徒,乃經由市長王山先生同意於民國六十年(辛亥)成立重建委員會,並於民國六十一年(壬子)動工重建,並於民國六十四年(乙卯)竣工落成,由於重建委員暨地方善信人士的努力,始有如今的富麗堂皇新廟貌。
台灣總督府開始在(1915年10月)進行全台性的宗教調查,並逐漸改變原先的寬容政策。後來推動皇民化運動後,,傳統信仰又開始受到打壓。而在城隍信仰部分,則有像彰化縣城隍廟的神像便被市役所接管禁止參拜,鳳山縣舊城城隍廟除主神外之神像全被焚毀等形態。
特色
城隍尊神(俗稱城隍爺)為本省士民最畏敬的主祀神之一,『神名「城隍」何取也,易曰「城」、復于「隍」、「隍」池也』、神蓋司一邑之水土者也』(錄自邑令胡應魁、勒石于彰邑城隍廟內的「古月井碑記」)。
由是則將使人民安居樂業所建的城郭隍濠,也當神來祭拜,人們認為能夠終年安居樂業,係出於堅固的城郭和深大的隍濠所保護,就因有這種思想,『禮記』禮運篇才有「天子大腊八、水庸居七的」的說法。
所謂「大腊」就是昔時的天子,在歲未祭萬神的大典,所謂「水庸」就是指城與濠而言,簡化之後就是「城隍」,天子歲末所舉行的大腊,一共有八種,其中七種就是為了祭城隍(水庸),這就是我國祭城隍的由來。
廟前有小廣場,大門前門柱有「好大膽敢求我,快回頭莫害人」「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善報惡報早報遲報終須有報」類似警語的對聯。 其所主祀的城隍原為「顯祐伯」,後來該廟管委會在民國九十年(2001年)擲筊請示後,晉升為「仁愛侯」。 正殿奉祀城隍爺神像,兩旁並列有手持筆簿的「文判」,持劍、鞭的「武判」,懸有乾隆二十二年「理幽贊明」古匾。廟內大門後龍邊立有謝將軍神尊,虎邊立有范將軍神尊,有警惕眾生切莫為惡,上方懸掛有木質的「大算盤」更是一絕,令人駐足欣賞。
原殿左供奉東門土地公(現已遷至民生路天公壇對面),右方則供奉開山第二代祖師及信徒等神位。廟前左方有一方「古月井碑記」(已遷移古月民俗館內),此乃彰化邑令胡應魁,於嘉慶年間勒石于彰邑城隍廟內的碑記。整建後的城隍廟,在二樓奉祀觀世音佛祖,龍邊祀有城隍夫人,虎邊祀有註生娘娘暨邑主姑娘神像,這是紀念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署縣劉亨基之女劉滿姑,不為暴力,而跳池自盡的節烈事蹟。 [1] [2]
資訊
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大同里民生路129巷8號
電話: 04-7228815
影片
參考文獻
- ↑ 彰邑城隍廟 仁愛侯守護彰化城,Yahoo新聞,2018-7-24
- ↑ 王惠美擲出立筊 彰邑城隍睽違24年出巡繞境,聯合新聞網,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