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增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明 
出生 (1920~1946)
国籍 中国
职业 革命者

人物生平

徐明(1920年~1946年04月16日),原名徐增祥,浙江海宁盐官镇人。徐明因家境清贫,16岁到上海,进入天主堂街法 大马路(今金陵东路)一家运输报关行当学徒。他白天工作,夜晚到量才夜校学习,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著名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人, 七君子之一李公朴先生,学生大都是青年店员和徒工,校内又有地下组织。徐明经过夜校的学习,思想受到启发。1936年5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华联同乐会,成为抗日救亡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1938年5月,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他坚决要求到抗日斗争第一线工作,经中共上海党组织批准,转到苏南东路地区,从事基层工作,任常熟县董浜区委委员、消陆区委书记。不久,被任命为太湖工委书记兼太湖游击支队政委。1941年10月,调茅山地区工作,先后任中共路西北特委 宣传部长、茅山地委组织部长。1943年,任中共句容县委书记。时值敌伪在县境内驻扎“扫荡”,斗争环境非常险恶。徐明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始终与全县抗日军民一起坚持原地斗 争。面对凶恶的敌人,敢于与敌人周旋,相机袭击,使敌人驻扎“扫荡”的计划破产,为茅山 地区反“清乡”斗争争得了主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苏浙区党委确定徐明任中共茅山工委书记兼新四军茅山留守处政委。徐明临危受命,在全体留守人员共同努力下,各县武工队和地下情报组织很快建立起来,各项留守活动也普遍开展起来,使人民看到了希望。留守处的存在和壮大,使国民党极少数顽固分子寝食不安,曾悬赏黄金40两,缉拿徐明。徐明仍然带领工委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多次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保存了有生力量。1946年4月17日上午,徐 明在句容二区北塘村东的东山上棚子里,向工委武装人员传达中共华中分局对茅山留守工作的指示精神时,被坏人告密。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一七一-了两卡车兵力与当地 保安队一起包围了东山上。徐明在突围中身负重伤,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31岁。

兄妹赴国难 一家六英雄

徐发祥的影响下,他家先后有兄妹5人参加了抗日队伍。大哥徐清祥,1936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铁营区委委员、花园区委书记,后在小徐战斗中牺牲。三弟徐绍祥,曾任县大队通讯班班长。四弟徐其祥,冀鲁边军区三分区直属五小队战士,1943年2月在铁营洼战斗中牺牲。五弟徐增祥,曾任团县委秘书。大妹徐秀华,任县妇救会通讯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泰安市妇联主任。1944年8月,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给徐家赠送一个匾,上书十二个大字:“五儿六英雄乐陵县第一家庭”[1]

參考資料

  1. 党史之窗. 德州24小时. 2019-02-13 [2019-05-01].  已忽略文本“兄妹赴国难 一家六英雄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