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接宿遷,西連蕭縣,南接宿州,北靠棗莊,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遊、醫療、會展中心,也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
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原始社會末期,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 ,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1]。
徐州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037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90%。轄5個市轄區、3個縣、2個縣級市。徐州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有雲龍湖、雲龍山、彭祖園、楚王陵、戲馬台、潘安湖等旅遊景點,有彭祖、劉邦、孫權、李煜等歷史名人。
徐州是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長三角北翼重要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際新能源基地,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徐州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稱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徐州位於華北平原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16°22′~118°40′、北緯33°43′~34°58′之間。東西長約210公里,南北寬約140公里。
地形
徐州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90%,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海拔一般在30-50米之間。徐州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陵山地。丘陵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占全市9.4%。徐州丘陵山地分兩大群,一群分布於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賈汪區中部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於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
水文
徐州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布,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東有沂、沭諸水及駱馬湖,西有夏興、大沙河及微山湖。
徐州擁有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3.31億立方米,以及眾多的橋、函、渠、閘等水利設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庫相連的水網系統。
氣候
徐州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地質
徐州大地構造上屬於華北斷塊區的南部,地質條件及地質構造不太複雜,地震活動的頻率和強度均較低。
從地殼結構來看,徐州地殼厚度變化較小。莫氏面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較深。再看構造運動。徐州屬於蘇北平原的大面積沉降區。地貌上表現為地勢低平,在斷陷盆地內的沉積物厚度較大,表現出共震盪運動的特徵。在斷裂構造上,徐州地區斷裂較為發育,按其規模大小和地質發展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東向的斷裂分布較廣。徐州主要斷裂帶有:郯城-廬江斷裂帶,豐縣-邳州斷裂帶,故黃河斷裂帶。
自然資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中國重要的煤炭產地、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年產量2500多萬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岩鹽21億噸;井鹽儲量為220億噸;鉀礦探明儲量22億噸,約占國內探明儲量的1/5;石膏44.4億噸,年開採能力500萬噸,為華東地區之首。境內有國有大型企業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徐州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
人口
截至2018年底,徐州常住人口880.2萬人。截至2018年4月,徐州有48個少數民族,人口2萬餘人,少數民族聚居村、組12個,民族中小學(班)4個。
經濟概況
2016年,徐州地區生產總值(GDP)5808.52億元,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2.89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2513.85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2751.78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為9.3:43.3:47.4。人均GDP達66845元,增長7.7%。
2016年,徐州固定資產投資4797.33億元,增長12.5%,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809.6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投資169.59億元;民間投資3335.78億元。
2016年,徐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6.06億元,增長6.1%。
2016年,徐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177.46億元,增長16.7%。
2016年,徐州縣域地區生產總值2933.80億元,增長8.8%,占全市比重達56.9%。成功申報省級美麗村莊建設示範項目16個、省級康居村莊10個、省級村莊村落保護項目6個。
截至2015年10月,徐州有23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
2016年底,徐州市作為江蘇省唯一城市正式列入國家 「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農業
2016年,徐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46.76億元,糧食總產量469.16萬噸。共有21個省級電子商務示範村、8個示範鎮。徐州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
工業
2016年,徐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4113.93億元,同比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010.33億元。
建築業
2016年,徐州資質以上建築企業達到455家,新增25家,建築業總產值1387.79億元
商業
2016年,徐州工商新登記企業3.69萬家,同比增長46.5%,註冊資金1814.48億元,增長68.8%。
金融業
2015年,徐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747.01億元,比年初增加450.92億元,增長10.5%,其中住戶存款2780.6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069.9億元,比年初增加345.11億元,增長12.7%。
對外貿易
2014年,徐州實際到賬外資16.58億美元,增長15%,增速快於江蘇省29.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
2015年,徐州進出口總額54.13億美元,其中,進口10.23億美元,出口43.89億美元。 出口總量繼續保持蘇北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
2015年,徐州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266.12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763.97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投資130.25億元;民間投資2951.81億元。
縣域經濟
2015年,徐州五縣(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達5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2%,占全市比重達37.6%。
體育事業
徐州在1986年曾承辦過江蘇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全省綜合性運動會的非省會城市。 2014年9月19日在徐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辦了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 。徐州在每年的5、6月份都會同時舉辦全國傳統武術比賽、全國農民武術比賽兩項國內賽事。
2015年,徐州體育健兒在14個項次國際比賽中獲得9金、1銀、4銅;在19個項次全國比賽中獲得12金、5銀、2銅。2人被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11人被授予「運動健將」稱號。全市共有47名國家一級運動員、112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參加省級註冊運動員2042名。
科技事業
2015年,徐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15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36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22家,在孵企業達1500家以上。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53家。申請授權量8599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304件,比上年增長92.9%,發明專利擁有量3259件,比上年增長55.4%。獲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7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全市獲國家、省級科技計劃立項支持493項。
2015年,徐州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4%。
歷史文化
綜況
「楚韻漢風、南秀北雄」是徐州最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質。 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稱為「千年帝都」,「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徐州是彭祖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州古稱彭城,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堯時建立的大彭氏國,以彭城之名的見諸文字是春秋時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是世界彭氏宗親公認的發源地。作為中華飲食文化及養生文化的鼻祖棲息地,徐州市留下了大量寶貴的彭祖飲食文化、養生文化等遺產,相傳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是中國烹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一。彭祖養生文化的精髓是「藥食同源,以食養生」。此外,還有按摩養生養顏術。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兩漢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如獅子山楚王陵、龜山漢墓、戲馬台、泗水亭、霸王樓、歌風台、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羊鬼山展亭、漢兵馬俑等。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建立了大漢王朝,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響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我們的漢族、漢字、漢語,都與這個王朝有着關聯。
戲曲藝術
徐州為「曲藝之鄉」。流行於徐州的劇種有柳琴戲、江蘇梆子、徽劇、京劇、柳子戲、花鼓戲、四平調、丁丁腔、皮影戲、評劇、話劇等。其中,柳琴戲約有200年的歷史,江蘇梆子戲已有300年的歷史。徐州的地方戲曲、民間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剛烈、粗獷、樸實的風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細膩、優美的特點。 民間工藝 徐州的民間藝術有着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興盛地之一。新石器時代絢麗多姿的彩陶、精緻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漢代陶塑、深沉雄渾的漢畫像石都出自民間藝人之手。流傳至今的農民畫、剪紙、泥玩、布玩、面人、風箏、彩燈、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繡、木板年畫、草編、柳編、刺繡織錦等,異彩紛呈,各具特色。邳州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沛縣敬安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賈汪大吳鎮被江蘇省文化廳命名為農民書畫之鄉,睢寧被命名為兒童畫之鄉。
武術之鄉
徐州沛縣自古尚武,長期以來形成八大門派12個拳種,沛縣120萬人中習武者有38萬人,是中國首批武術之鄉。沛縣積極扶持武術這一中華國粹,鼓勵民間資本發展武術產業。2013年,沛縣共建成武館、武校150餘家,民間習武場116個,12名世界武術冠軍從這走出。
徐州方言
古徐州地域遼 闊,上古時代此地建有徐國,歷史上稱之為「徐方」。徐州地處淮北,歷史上南北朝廷往往以淮河為界,因此,徐州方言多受中原與齊魯方言衝擊。大約南宋以後,徐州方言已與中原漢語較為相近了。徐州方言現屬於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話,與山東、河南方言較接近。 總體來說,徐州方言的語音系統與普通話較為接近,普通話差異較大的是詞彙。徐州方言中存留着許多古詞語,這些詞語仍然保存着古代漢語或早期白話的面貌。
風景名勝
徐州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蹟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 為奪目。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戰場,今有淮海戰役新遺蹟。厚繁的歷史古蹟、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徐州擁有徐州雲龍湖旅遊集聚區、徐州賈汪旅遊集聚區兩大集聚區。
截至2014年8月,徐州星級飯店總數達到134家,列江蘇省第二。 截至2016年1月,徐州共有國家A級景區73家,其中4A級景區19家,3A級景區28家,A級景區總量和3A級景區數量均居江蘇省第一,4A級景區數量居江蘇省第三。
2015年,徐州接待國內外遊客4008.6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91.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