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心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心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徐心华,1960-196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历任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1],经济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2]。2001年10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经济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

出生日期----1940年

出生地点----江苏涟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3]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人物经历

徐心华(1940~ )江苏涟水人,1965年8月入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 大学文化,高级编辑。历任新华社国内部编辑、国内部政治编辑室主任、国内部副主任、总编室副总编辑。

1990年8月-1992年10月任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

1992年10月-1996年3月任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1996年3月-2001年3月任经济日报社社长。

2001年3月-2006年5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2006年5月-2006年10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徐心华1940年8月出生于江苏涟水县。1960年毕业于江苏淮阴中学,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5年的发奋苦读,奠定了他坚实的新闻和理论基础,也使他从此与党的新闻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1965年,徐心华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通讯社,负责国内政治报道。历任记者、编辑、国内政治编辑室主任兼港台编辑室主任、国内部副主任,直至新华社副总编辑。在25年的新闻生涯中,他目击了--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的文风和手中勤奋之笔,将其采写下来公之于众传与后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党的第十二大、十三大,对林彪、"四人帮"两案的审判,徐心华均参与采访编辑及发稿,他的大量重要稿件常常覆盖全国众多报纸的要闻版面。长篇通讯《勋业永存、光照千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业绩纪念室巡礼》、消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不是一朵花》等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通讯《林彪反革政变破产记》至今令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记忆犹新;通讯《十三大报告诞生记》,主题重大,独家采写,受到广泛赞扬。他两度折桂中国新闻业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他对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众多历史风云人物的采访记收录在个人作品集《名人名事录》中。

1990年,徐心华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副局长,后任局长。徐心华认真贯彻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建设队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1996年4月,徐心华任经济日报社社长。到任后,他团结编委会一班人,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人物成就

在宣传报道方面,徐心华强调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把握好舆论导向,服务好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他把中央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归纳为"十条",具体贯彻落实到宣传报道工作中。一年多来,《经济日报》在宣传"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力度、有特色的报道,受到社内外广泛好评。

在制度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徐心华倡导"严、细、深、实"作风,建立了编委会工作制度、编务和社务会议制度以及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在全社范围开展处以上干部考核,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完善各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报社规划方面,徐心华提出,要把经济日报办成主报为龙头,三报三刊和一个出版社为群体,以出版、发行、广告、信息、印刷为支柱产业的报业集团,要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进一步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按照这一思路,经济日报的经济研究中心、海外中心、信息中心和事业发展部分别建立起来,以报业为主的各项事业蓬勃开展,经济日报正在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