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玉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玉诺
原文名 Xu Yunuo
出生 (1894-11-10)1894年11月10日
河南省鲁山县徐营村
逝世 1958年4月9日(1958-04-09)(63岁)
别名 言信、建知、 红蠖
知名于 将来之花园、徐玉诺诗集
知名作品良心
夜声
朱家坟夜话

徐玉诺(1894年-1958年),原名徐言信,笔名红蠖,生于清光绪二十年,河南鲁山县人。在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20年到1924年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兴之所至,一日可数章、一本诗集甚至在十几天内即可完成。五年间先后写了300多篇作品。著名诗人、作家.,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1]

生平

徐玉诺民国4年(1915年)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在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早期小说代表作《一只破鞋》被收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民国9年(1920)到民国13年(1924)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他兴之所至,可一日数章、甚至在十几天内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先后写了300多篇作品,陆续登载于《小说月刊》、《晨报》副刊、《文学周报》、《诗》等报刊,尤其在民国11年(1922年)编辑出版了诗集《将来之花园》和《雪朝》等优秀作品,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引起较大反响,受到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称赞。 [2]

主要作品

一步诗

轶事

一怒之下要卧轨

徐玉诺擅古文,教员郭任夫赞为古文高手,常将他的策论贴在教室墙壁上。1918年,嵇文甫(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自北大毕业,到河南第一师范任教,受其影响,徐玉诺转向白话文。

五四运动爆发后,徐玉诺被推为河南学生联合会理事,不久与叶绍钧郭绍虞等建立通信联系。为声援北京,开封学生准备于1920年4月19日再次总罢课。不料河南督军赵倜收买了学联中人,致其分裂。

一气之下,徐玉诺欲卧轨自杀,以唤醒国人,经嵇文甫再三劝导乃免。

创造出徐玉诺年

1921年1月7日,经郭绍虞推荐,徐玉诺的小说《良心》刊发在《晨报副刊》上,当年又在该报发表了8篇小说、2个短剧、4组诗。郑振铎介绍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入会号为56号)。

同年,新文学早期另一重镇《时事新报•学灯》上,12次刊发徐玉诺的诗(含散文诗)和小说,其中11月15日刊发4首诗,11月20日又刊发5首诗。

加上《文学旬刊》《小说月报》上刊发的多篇作品,1921年堪称是徐玉诺年。 [3]

为求真差点被冻死

徐玉诺受推崇,因他真实描绘了乡村生活的苦难,当时许多新文学作家尚在上大学,阅历不足。茅盾说,1922年是新文学重要转型期,“渐渐从青年学生的书房走到十字街头了”,徐玉诺不拘形式、多方言的写作特别引人注目。

徐玉诺强调真,为写关于发丧的小说,竟在隆冬大雪时,陪人送殡。他沿途哭泣,直到坟地,嚎啕未息。“人家的孝子贤孙都走了,徐还不走……竟在大雪纷飞中露天蹲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被人发觉时,他已几乎冻僵。”

有人问徐玉诺:“雪夜生活有何收获?”他回答:“收获很大,万金难买……我希望得到的感受,希望看到的景色,希望体验的滋味,还有一般放不下身份、怕苦怕难的人永远得不到的东西,我都完全得到了。”[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