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立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立孙
徐立孙
原文名 LiSun Xu
出生 1897年
江苏南通
逝世 1969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名卓,字立孙,号笠僧。
职业 古琴家、音乐家、医家。
知名作品 琴曲有《月上梧桐》、《春光曲》、《公社之春》等
医书有《子午流注》、《针炙探微》等
打谱《幽兰》、《广陵散》等
收录《公社之春》、《幽兰》、《捣衣》、《长门怨》、《风雷引》、《平沙落雁》、《搔首问天》、《广陵散》、《月上梧桐》、《春光曲》

徐立孙

(1897年——1969年),名卓,字立孙,号笠僧。江苏南通人。一九二一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其后在通州师范、南通中学等校教授生物、音乐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针灸科主任医师,并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文联副主席等。

人物简介

徐立孙(1897-1969),名卓,字立孙,号笠僧。江苏南通人。20世纪中国四大古琴家之一,南通梅庵琴社创始人,着名针灸专家。曾为江苏省第一届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第一第二届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南通市第一届副主委、南通市文联第一第二届副主席。古琴师承诸城派王燕卿,曾与邵大苏等共同创建梅庵琴社,为梅庵派重要代表人物。演奏风格雄健畅达、雅俗共赏。创作的琴曲有《月上梧桐》、《春光曲》、《公社之春》等。精通医道,有《子午流注》、《针炙探微》等医学著述。

徐立孙生于江苏南通,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琴学师承诸城派王燕卿,学琴和制弦技法,同时又向沈肇周学琵琶,向李叔同学西乐,苦心钻研,得其真谛,为梅庵琴派重要代表人物并名重一时。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绮丽缠绵的琴风,演奏风格雄健畅达、雅俗共赏。一生为王燕卿梅庵琴学之传承和发展所作之贡献最多。

民国20年将王燕卿传谱编定为《梅庵琴谱》,民国25年编订沈师《瀛州古调》琵琶谱。同年与邵大苏一起,倡导成立“南通梅庵琴社”,从游者日众。其琴艺也日臻精深,成为梅庵琴派第二代代表人物。

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他演奏梅庵名曲《捣衣》获得称赞,被誉为当代中国四大古琴家之一,其演奏被灌制唱片。为了开拓古琴题材,表现时代精神,他先后创作多首新琴曲,获得琴界好评,作为中国古琴界着名琴派之——“梅庵琴派” 也斐声海内外。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收录了他的琴曲录音《捣衣》,为梅庵派代表作品。另外,《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公社之春》、《幽兰》(古琴曲)、《捣衣》、《长门怨》、《风雷引》、《平沙落雁》、《搔首问天》、《广陵散》。

他曾参与《广陵散》、《幽兰》(古琴曲)、《嵇氏四弄》的打谱活动,重要的学术出版物有《梅庵琴谱》、《梅庵琵琶谱》、《论琴派》、《论音节》、《律吕考释》(后改名《勤俭堂选着》)、《广陵散研究》、《<幽兰>研究》、勤俭堂选着等。创作的琴曲有《月上梧桐》、《春光曲》、《公社之春》。

徐立荪曾任南通中学、南通师范生物教师,传人有吴宗汉、刘景韶、陈心园、朱惜辰、刘赤城、王永昌等。徐氏早年参加今虞琴社活动,五十年代之后,曾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南通市文联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徐立孙还潜心医道,对针灸学有较深造诣。他在任职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时,担任中医科副主任、针炙科主任医师之职,并留有《子午流注》、《针炙探微》等医学著述。[1]

生平

1917年,求学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琴学师从诸城派大师王鲁宾(燕卿),琵琶师从沈肇周,西乐师从李叔同。

1922年,毕业后在通州师范、南通中学等校教授生物、音乐等课程。

1929年,与邵大苏在南通创建梅庵琴社。

1931年,编订王燕卿《龙吟观琴谱》残谱,重编为《梅庵琴谱》出版(1959年再版)。

1936年,编订沈师《瀛州古调》琵琶谱,重编为《梅庵琵琶谱》出版。

1949年,被聘为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针灸科主任医师。另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文联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主任委员等。

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演奏梅庵名曲《捣衣》获得称赞,被誉为当代中国四大古琴家之一。

1963年,出版《勤俭堂选著》。

成就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收录了他的琴曲录音《捣衣》,为梅庵派代表作品。另外,《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公社之春》、《幽兰》(古琴曲)、《捣衣》、《长门怨》、《风雷引》、《平沙落雁》、《搔首问天》、《广陵散》。

他曾参与《广陵散》、《幽兰》(古琴曲)、《嵇氏四弄》的打谱活动,重要的学术出版物有《梅庵琴谱》、《梅庵琵琶谱》、《论琴派》、《论音节》、《律吕考释》(后改名《勤俭堂选着》)、《广陵散研究》、《<幽兰>研究》、勤俭堂选着等。创作的琴曲有《月上梧桐》、《春光曲》、《公社之春》。

徐立荪曾任南通中学、南通师范生物教师,传人有吴宗汉、刘景韶、陈心园、朱惜辰、刘赤城、王永昌等。徐氏早年参加今虞琴社活动,五十年代之后,曾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南通市文联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徐立孙还潜心医道,对针灸学有较深造诣。他在任职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时,担任中医科副主任、针炙科主任医师之职,并留有《子午流注》、《针炙探微》等医学著述。

自传

卓幼喜音律,一九一七年负笈南京国立高等师范,时婺园江易园先生长校,提倡国乐,延诸城王燕卿先生授古琴,海门沈绍周先生授琵琶。卓初从沈先生学。先生承瀛洲黄东阳之绪,操弦四十年,指法淳朴,卓粗得其要。进而从燕卿先生受琴。先生貌癯古,精律吕,以操缦世其家。纵横海岱间三十年,得卓甚喜。并授律吕制琴制弦诸法。毕业服务,课余温理旧业,不敢或忽。同里邵君大苏有志古琴,九年往从先生游,亦为所契。是年秋,卓侍先生赴晨风庐琴会,得与海内诸名家相见。先生为晓示派别源流之理,窃心领而神会焉。十年夏,先生归道山,卓与大苏心丧不能释。十一年回里服务,从游者渐众。十二年夏,乃编《梅庵琴谱》二卷。梅庵者,校中授琴之所也。大苏既毕业回里,有同声相应之乐。十八年春,沈师复谢世,卓忽忽若有所失。于是与大苏集同志组织梅庵琴社,纪念两师,以古琴为主,琵琶副焉。二十年秋,《梅庵琴谱》始印行。本年夏,苏州今虞琴社举行雅集,卓与杨君泽章同往。名流大集,极跻跄弦歌之盛。泽章少年英俊,从卓游最久。社中善琴者陈君心园、夏君沛霖,善琵琶者吕君德宽,以事不果往。夏君并学制琴有成。既由苏回通,感于瀛洲古调渐失正宗,重编成三卷付梓。校中王伯沆先生为题其端。且曰,盍仍琴谱之例,命名为《梅庵琵琶谱》,遂以是名集焉。绍先师之遗绪,振国乐之精神,斯则本社之旨也。今虞琴社查阜西先生等为琴刊征文,并嘱述梅庵琴社原起。卓不自度谫陋,略叙梗概,嘤嘤之鸣,求其友声。海内同好,幸垂教焉。一九三六年秋 ——出自《论琴派》。

艺术赏析

公社之春古琴曲,徐立孫作也,一九六一年十月印于南通梅庵琴社。全書線裝編訂,共五頁,頁二十行,行十六字,中縫梅庵琴譜四字,下標頁數,疑將增訂入梅庵琴譜一書未果。封面為公社之春四字,從坡題。首公社之春林鐘調徵音減字譜,陳心園書譜。後一九六一年春南通徐立孫識,雲:一九六 0 年全國文化開會時,江蘇音協希我能創制新型樂曲,歌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要求能使工農群眾易於瞭解和領會。回市後,市領導亦提出同樣要求,因譜公社之春向党四十周年獻禮。樂曲表達了大躍進以來人民公社欣欣向榮的新面貌,全曲吸取傳統音樂及民歌的音調和滲入民間器樂的取音方法。音節流利通暢,易於表達勞動人民的熱情和沖天幹勁。是否能完全達到要求,尚希音樂界同志予以指正。後簡譜說明,末簡譜,徐霖記譜。

徐立孫論琴曲雲:經吾市及滬甯琴友審聽,皆認為美則美矣,其如琴韻不多何。作為古琴曲大倫化,未為不可,總覺嫌其不能免俗,原曲之流蕩不羈更可以想見矣。但弟剛不以為忤,因弟之目的求能為廣大工農群眾所欣賞即足矣。所以在演奏中一再博得好評,說明是能為工農群眾所喜愛。又雲:《公社之春》評價尚未肯定,在弟則已達到個人的私衷。認為傳統樂曲應完全保存,而另一方面可以寫一些大眾化的作品,不妨兩條腿走路。論琴曲一文論及多曲,含失傳曲酒狂及爭議多年之關山月,獨於公社之春反復論述,知徐立孫極為推崇也。

論琴曲又雲:接手書甚慰,並談及諸城派失傳琴曲《楊柳怨》問題。弟之《公社之春》即根據此曲脫胎而出,在該曲說明中僅約略提到“吸取傳統樂曲”一句。所以未直接提出是有原因的,即守先師所提示的囑咐。先師所傳尚有數曲未載入梅庵琴譜者,其中有《楊柳怨》及《酒狂》。又雲:但弟總覺得此曲(楊柳怨)在結構方面大有可取,如僅取其大體的結構而手法上加以理髮及必要的增損外,還是可以去舊更新。因此吸取世間音樂多方面的手法而加以改制,定名為《公社之春》。徐立孫於此明確公社之春與楊柳怨關係,後人不可不知。[2]

视频

徐立荪先生作品—《公社之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