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端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端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4年4月10日
浙江省杭州市
逝世 2006年04月05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研工作者

徐端夫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从事高分子的微细结构和结晶过程等高分子凝聚态结构研究。他用多种科学仪器表征高分子的结构,用高分子科学的原理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造方法,从基础研究入手研究开发高分子新材料,例如聚酰胺纤维、纺织用聚丙烯纤维、产业用聚丙烯纤维、农用高分子材料、节水灌溉材料等。90年代致力于荒漠化防治和节水灌溉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他还研究了高分子与无机物的复合材料。于2006年4月5日晨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人物简介

1934年4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曾就读于浙江省立建国中学、杭州高级中学,1956 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56年起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8月起任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徐端夫是我国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从他的研究生涯之初,就得到了钱人元院士的指导,从事聚合物加工 - 结构 - 性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在高分子结晶、聚合物熔融纺丝、高分子凝聚态结构等领域成就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国家发明三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4]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奖项[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徐端夫一直致力于揭示聚丙烯难于纺丝的科学本质和研究聚丙烯纤维(丙纶)纺丝新方法,提出了调节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合金化等一系列有科学依据的新方法,顺利解决了丙纶在常规纺丝和高速纺丝中的技术难题,开发出聚丙烯降温母粒、丙纶专用树脂和高速纺、细旦丝专用树脂等一系列聚丙烯树脂新产品,并开发出系列纺丝工艺技术。这些原创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纶制造技术"都源于对聚丙烯纺丝过程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因而使我国在开发聚丙烯纤维新品种方面处于国际前列。

徐端夫经历了我国高分子材料从引进、仿制到独立自主创新开发的历史性转变时期。他认识到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是相当艰难的,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为使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产业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新秀。

自上世纪90年代后, 徐端夫的研究兴趣逐渐由化纤新技术和功能性纺织品研究拓展到农用高分子新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并把这些新材料用于盐碱地治理和荒漠化防治,用于恢复草原生态和沙尘暴防治等与生态科学交叉的基础性和示范性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

为了促进稀土资源的开发, 徐端夫积极参与稀土化学和含稀土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考虑到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机遇,他还与化学专家和医疗专家合作,从事与临床医学有关的新技术研究,开展红外光谱检测肿瘤和血糖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这些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都取得重要的进展,显示了 徐端夫 先生卓越的见识和渊博的知识。

徐端夫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学术上,他勤奋好学、锲而不舍、不断创新、成就斐然;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对学生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热情帮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他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我国当代卓越的高分子科学家、教育家。

工作简历 :

1956-196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1962-197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徐端夫
徐端夫( 右二 )

1978-198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8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人物简历

1934年4月10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52-1956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6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0-1981年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化学系访问教授。

199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 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6年4月5日晨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人物生平

徐端夫,1934年4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56年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钱人元研究员指导下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结构研究。从1958年起开展纺丝过程的基础研究。他把高分子的形态结构和结晶过程等科学原理与纺丝过程等高分子材料制造技术结合起来,研究高分子取向对结构形成的影响,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

社会任职

1956年起,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2年8月起,任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技术成就

在科研工作中,徐端夫得益于在大学期间打下的良好基础。众多良师益友对他在学习期间和40多年科研生涯中的帮助是难以一一胜数的。中关村的学习条件和科学气氛造就了一大批科技新人,他也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50年代向科学进军的号召,60 年代中国科学院倡导出成果、出人才的办院宗旨和鼓励"安、专、迷"时营造的学术环境给他提供了学习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直接接触化学纤维工业生产的宝贵机会,使他有机会把刚刚学到的高分子凝聚态结构研究的原理和高分子纺丝过程特有的取向态结晶等结合起来。在钱人元领导的研究室里有研究高分子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高分子分子链结构和高分子凝聚态结构、高分子力学性能的师友,提供了将科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有利环境。当时我国的合成纤维生产刚处于萌芽阶段,只有聚己内酰胺纤维一种,世界各国研究化学纤维制造原理的研究队伍也为数不多。他们用X-光衍射等方法研究纤维的结构形成和形态结构,研究水分诱导结晶的规律性,提出了改进尼龙渔网丝透明度和力学性能的制造方法。70年代,我国大量引进石油化工装置后聚丙烯树脂供大于求,我国想用这种廉价的原料制造纺织纤维以缓解衣着纤维紧缺问题。当时国外没有聚丙烯纺织纤维的制造技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决定自行研究开发这种化纤新品种。钱人元派他参加聚丙烯纤维研究组。他们通过调节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调节控制聚丙烯纺丝过程中的结晶过程,与石油化工企业、化学纤维生产单位通力合作,协作攻关,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发明了纺织用聚丙烯长丝的制造技术。随后他们又与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合作,研究开发纺丝级聚丙烯专用树脂,推广普及他们发明的聚丙烯纤维制造方法,他们的集体劳动使我国成为研究开发纺织用聚丙烯纤维的先进国家。80~90年代,我国大量引进先进的化学纤维生产技术,他们刚刚发明的聚丙烯纺织纤维的综合性能比不过先进的聚酯纤维,针对这种不利形势,徐端夫潜心研究对策,独辟蹊径地发明了一系列制造细旦、超细旦聚丙烯长丝和短纤维的专利技术,他巧妙地利用这种纤维独特的疏水性,开发出透气透湿性优良适用于做针织品和运动服装以及保暖性优良的功能性织物,为聚丙烯纺织纤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产业用化学纤维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他认为这是发展产业用聚丙烯纤维的机遇,他估计产业用纤维将是聚丙烯纤维的主要发展方向。因而他和他的学生致力于研究开发高性能聚丙烯纤维,把聚丙烯长丝的强度提高到远远超过聚酰胺工业纤维或聚酯工业纤维的最高水平。他们为提高聚丙烯扁丝强度的努力也把聚丙烯扁丝的强度翻了一番。这些科技成果使这两种产业用聚丙烯纤维的质量领先于国际水平。他还利用研究开发高性能聚丙烯细旦纤维的优势,研究开发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和耐火材料,不断拓宽聚丙烯纤维的用途。

徐端夫
徐端夫院士

徐端夫及其课题组的研究兴趣从高分子凝聚态结构基础研究和高分子新材料研究转移到了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生态问题。长期以来,他一直关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然而,作为一个圈外人他觉得爱莫能助。一次与老朋友闲聊的偶然机会,得知国外有一种先进的滴灌、渗灌技术。这种基于高分子材料大量生产而发明的灌溉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灌溉农业的传统模式。以色列用这项新发明发展高效农业,取得极大成功的事例使他非常兴奋。然而他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基于高分子管道灌溉系统的新技术价格昂贵,我国贫困农民是用不起的。它用于低效农业生产,成本太高,无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由于投资巨大而没有经济效益,更难于在防治荒漠化中大面积铺设这种昂贵的灌溉系统。徐端夫认为这是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研究开发高性能农用高分子新材料的重担,希望通过大幅度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巧妙地设计制造廉价的农用高分子材料,为我国节水灌溉和荒漠化防治的壮丽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徐端夫不但致力于农用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还远涉边疆,在盐碱地、退化草原及浑善达克沙地筹建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勇敢地挑起生态科学和大科学工程的研究重担。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徐端夫的研究兴趣广泛,除了高分子科学外,他还对无机化学、稀土化学甚至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有兴趣。然而他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爱好,既不擅长运动,也不熟悉文娱活动。他与师长、家人、朋友和学生和睦相处,永远是一个科技战线上的老兵。他认为既然选择了基础性研究作为终生职业,就得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他知道任何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思维和超前研究在社会群体中永远是少数,一时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是经常会发生的。过去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

代表性论著

1 徐端夫,徐振淼,范庆荣.熔纺尼龙6纤维的结晶过程.科学通报,1978,23:298 2沈静姝,徐端夫等.熔体浇铸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共混薄膜的形态结构.电子显微学报,1989,8(1):15

3 罗吉江,徐端夫.细旦和超细旦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91104649.6,公开号:CN1068603A

4徐怡庄,吴瑾光,徐端夫.聚酰胺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化学学报,2000,58(12)

参考来源

  1. 徐端夫 ,金句吧
  2. 徐端夫 ,中国工程院
  3. 徐端夫 ,中国科学院
  4. 徐端夫 ,中国知网
  5. 徐端夫 ,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