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徐金梧,男,汉族,生于1949年4月,浙江宁波人。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1981年3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获硕士学位。

1988年12月,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获博士学位。1989年1月至1993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3月至2004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2004年7月,出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2013年1月24日,辞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1]

目录

职业生涯

1968年05月至1973年09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8团职工。1973年09月至1976年12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学生。

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浙江宁波动力机厂技术员。

1978年10月至1981年03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1年03月至1983年10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教师、助教。

1983年10月至1984年04月,西德慕尼黑德语培训中心学习。

1984年04月至1988年12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留学,获博士学位。

1989年01月至1993年03月,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03月至2004年07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2004年07月至2013年1月24日, 中共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常委、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科研成果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设备故障诊断、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流程工业ERP研究,先后负责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8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几十项企业合作项目。出版专著、译著7本,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99-2008年,共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199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整合学科资源,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徐金梧同志带领班子成员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整合校内学科资源,拓展学科分布,推进学科建设整体发展步伐。首先,巩固、提高矿业工程、冶金、材料、机械、自动化等传统学科的优势地位;其次,整合全校资源,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延伸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物理学、化学等一批理工类和基础学科;第三,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大投入等有力措施,加速培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第四,以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基础,重点发展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等一批人文、管理学科。2004年至2006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7个,新增本科专业7个。截至2006年底,学校共有43个本科专业,109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和17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8个博士学科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优势学科领衔、学科分布相对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群。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第二,紧贴国家重大需求,促进科技工作蓬勃开展。徐金梧同志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研究当前国际钢铁工业技术发展趋势,以行业发展需求指导科技创新。学校有效整合冶金、材料、机械、信息等多种学科领域和校内外优势的研究力量,于2004年组建了冶金工程研究院,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重大需求,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科学研究,注重成套技术集成、关键工艺装备开发,建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开发-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形成能够对钢铁冶金领域重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深度开发的研究平台。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学校为国家重大科技前沿和重要战略需求服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徐金梧同志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学校于2004年组建了“钢铁企业科技合作委员会”,并以此为平台,先后组织了两届“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为推进中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献计献策,在国内外钢铁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徐金梧同志积极寻求与钢铁企业的广泛合作,于2004年与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大钢铁公司签署了共建协议,开创了学校与钢铁企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学校今后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机遇。2005-2007年,学校与四大钢铁公司通过联合研发项目、成立研发中心、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方式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如:2005年5月,学校与鞍钢共建“鞍钢—北科大冶金技术研发中心”,首批确定了包括管线卷板、双相钢、高性能结构钢等六个研究项目,总经费达3100余万元;2005年9月,学校与首钢共建“首钢-北科大学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合作金额达到1500万元。同期,学校还与武钢、宝钢确立了在硅钢、汽车用钢、高强结构钢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方案。2007年学校还获准牵头建设国家发改委立项的“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项目,实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的突破。

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徐金梧同志带领班子成员不断探索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精品化办学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扩大培养规模、确保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培养计划的系统性,培养环节的多样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科生培养方面,在学分制框架内实现了学习双专业、攻读双学位、研读辅修专业、提前攻读研究生、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等多途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措施,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硕士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对中国设立和培养工程硕士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努力,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改成果,育人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几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1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和精品教材奖37项,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术实践活动成绩优异,特别是学校学生机器人代表队在前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并两次获得冠军,充分体现了北京科技大学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2007年5月份,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第四,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徐金梧同志与校领导班子一起确立了“在基本建设方面,五年之内重新创建一个学校”的目标,即:2002年至2007年,新增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建校50年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的总和。2004年至今,学校已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等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一个学院一栋楼的格局,教师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此外,学校体育馆暨2008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也已竣工,这不仅将成为学校的一项标志性建筑,也将会进一步丰富全校师生体育运动和业余生活。同时,徐金梧同志号召举校动员创建和谐育人的软环境,大力支持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求新”、“务实”、“人和”的大学文化理念和校园氛围;同时,在全校各级管理和服务部门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和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视频

徐金梧 相关视频

浙江宁波第二大城市,你喜欢宁波这座城市吗?
浙江宁波 绍兴和杭州三地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8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