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顽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顽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徐顽强,男,汉族,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中共党员。1964年12月生,安徽桐城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2]。主要从事高科技园区管理与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

外文名 ---- Wan Qiang Xu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职   称 ---- 教授

科研成果

近5年来,在《光明 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软科学》等报刊独撰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曾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内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和多项横向研究课题;多次就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接受《人民日报》、《科学时报》等新闻媒体专访。现为湖北省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

获奖情况

1.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2.2006年获本科生生产(专业)实习优秀实习队指导教师称号。

3.2005年获本科生生产(专业)实习优秀实习队指导教师称号。

4.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

5.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6.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

7.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8.1998年主持的《公关文秘》课程建设被评为建设部二类优秀课程。

研究论文

1.《和谐社会中的政府危机公关策略选择》,《公关世界》2007年1期 2.《中部崛起提供的投资机会》,《潮商》杂志2006年12月创刊号

3.《农村中介组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6月14日

4.《对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的思考(上)(下)》,《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006年801、802期

5.《社会中介组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4期

6.《盲目优惠,高 新区难成创新高地》,科学时报专访,2006年1月9日

7.《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2期

8.《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5年8期(此文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全文转载)

9.《科技服务中介发展障碍的原因分析》,《光明 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4日

10.《我国高科技园区遭遇发展瓶颈》,《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5年2期

11.《高科技园区遭遇发展瓶颈》,《红旗文稿》2005年7期(求是杂志社主办)

12.《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与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1期

13.《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过程分析》,《管理学报》2005年2期

14.《以国外本土化带动中药国际化》,人民日报专访,2004年11月18日第15版

15.《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机遇与挑战》,《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4年28期

16.《试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9期

17.《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6期

18.《政府在高 新技术发展和创新中的功能分析》,《江汉论坛》2004年10期

19.《制度创新:我国高 新技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天中学刊》2004年6期

20.《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才需求结构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6期

21.《国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中国高 新区》2004年2期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湖北高 新技术企业的党建工作》,《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8期

23.《高 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党建的互动统一》,《中国高 新区》2003年7期

24.《高 新区如何构筑“二次创业”的发展平台》,《中国高 新区》2003年10期

25.《新城区战略与高 新区发展》,《中国高 新区》2003年1期

26.《加入WTO与我国高 新区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1期

27.《试论我国高 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与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5期

28.《入世后我国高 新区的策略选择》,《中国高 新区》2002年7期

29.《世界著名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中国高 新区》2002年4期

30.《国家火炬计划的新特点及新要求》,《中国高 新区》2002年1期

31.《“数字政府”与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11期

32.《我国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刍议》,《武汉城建学院学报》2001年3-4期

33.《政府机构改革与公关功能强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7期

个人专著

1.《城市中介组织管理》,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高 新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第二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版

4.《资政史鉴·为政卷》(李瑞环序,叶选平编委会主任),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参编15万字)

5.《商业广告策划》,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副主编)

6.《现代广告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参编)

个人事迹

研究项目与企业主要咨询课题

1.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主持):面向数字化的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03DGQ2D141)。

2.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参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001BA701A34A)。

3.教育部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第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立项号:教技司[2004]83号)。

4.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主持):基于区域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5AA402B03)。

5.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主持):高 新技术发展与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3AA402B04)。

6.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湖北高 新技术企业的党建工作(立项号:[2002]068)。

7.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持):武汉科技服务中介创新体系研究(批准号:03041)。

8.柳州市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课题(主持):柳州市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3月结题)。

9.四川省雅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主持):雅安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005-2006)。

10.阳江核电公司课题(主持):阳江核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2006)。

课堂管理二三事

自由,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元素。在学术自由之外,很可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对部分同学来说,上课也是“自由”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总是会有一些同学在到与不到、准时与迟到、在课堂上穿什么做什么之间做着“自由”而“坚定”的选择。大学生是一个相对自主的群体,有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自由与权利,但是像这样的自由,且不说其对课堂正常教学的影响及其本身对教师的不尊重,更是对大学生身份应有状态的背离。单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种懒散而不负责任的习惯势必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那么多的课堂中,有一名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少有的例外,那就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徐顽强教授。 在徐顽强老师的课堂上,绝少有迟到的情况,更不用说旷课和奇装怪服、奇行怪举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徐老师在上课之前,由班长喊“起立”,要师生互相敬礼之后上课才开始,这在大学里倒也不失为一道奇景。原来,这“准时”、“着装”和那句别开生面的“起立”,正是徐老师课堂管理艺术的精髓,且多年来一以贯之,被学生们誉为徐老师课堂管理“三大法宝”。

“起立”——每当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各就其位,徐老师走上讲台,就会由班长喊出“起立”的口令,全体同学应声而起向徐老师致敬,接着徐老师向同学们鞠躬并示意坐下。可别小看了这道小小的程序,闹哄哄的教室往往就在几秒钟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的注意力也一下子就集中到上课上来。原来这一句短促的“起立”和互相敬礼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强化同学们的尊师重道意识,这更是一种心理暗示。在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精神放松,注意力是发散的,这种状态下的人很难有效地接收到信息,不利于学习。上课后,同学们往往要有一段时间来转换这种状态,以集中注意力,但是这样一来,却势必会漏掉一些知识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效果。而通过这一句“起立”,同学们潜意识里就会有一个告诉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了”的暗示,从而大大地缩短状态转换的时间,并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简简单单的“起立”程序中竟含有这样的玄机。

“准时”——“上徐老师的课可千万别迟到”,好学的新生向“前辈们”取经时往往会得到这样的一条忠告。徐老师的课堂上有一条“堂规”:上课迟到者需喊“报告”并只能从前门进入,要向老师说明原因并经允许后方能入座。这条规定实施多年,效果一直非常好。初犯者也许可以原谅,但屡以身试法者竟然大有人在,还有心存侥幸从后门偷偷进入的,但几乎没有一个曾逃脱徐老师的火眼金睛。上课不准迟到不仅仅因为迟到者的进入必然会打断课堂的进程,影响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规则,这样要求是要让大学生重视规则。勿以过小而为之,上课都不能准时进教室,遑谈将来在社会实践中遵守规则? “着装”——在徐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的穿着都很得体,看不到穿吊带装的女生,也没有搭个拖鞋的男生。这也是徐老师的一个“规矩”。在徐老师看来,穿着虽是个人的私事,别人好像无权干涉,但对公共规范的自觉遵守反应了一个人的素养。时尚、新潮和前卫不是个性的代号。而教室不是寝室,也不是T型台,所以在教室里的穿着就应该合乎教室的场合和气氛。徐老师从不动真怒,却是言出必践,又从不真正处罚学生。让人叫绝的是同学们对于他的要求却无不欣然接受,不敢有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徐老师坚持教书育人,事事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嘻笑怒骂无不暗藏匠心,潜移默化尽显用心良苦。与其说同学们遵守他的“堂规”是慑于他的威严,不如说感于他的赤诚。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这或许才是他“三大法宝”之所以屡试不爽的不二心法吧。

听过徐顽强教授讲课的同学认为:听徐老师授课是一种享受,与其交流更是一种成长。让知识与激情在三尺讲台间飞扬的徐顽强,用它的才识、幽默和真诚感染着莘莘学子。

在幽默中传授人生哲理

1、课堂“三大法宝”带来全新气息

徐顽强老师的课堂上贯穿着他非常有特色的“课堂管理艺术”,学生们把这种艺术归纳成三个词:“起立”、“准时”、“着装”,被学生们誉为徐老师课堂管理的“三大法宝”。

在徐顽强老师的课堂上,极少有迟到的学生,更不用说旷课、做小动作了。徐老师要求,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履行规定的程序:由班 长喊“起立”,师生互相礼貌地敬礼之后,课程才算正式开始,这在大学里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套程序过后,教室往往就在这几秒钟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的注意力也能立刻集中到上课中来。一位同学说:“上课时的那声‘起立’,每次都会让我回想起高中时的课堂。一次站立,一次鞠躬,让我觉得自己还是高中那个‘天真’的我。”如果有新生向“前辈们”询问了解徐顽强老师时,他们会无一例外地回答:“上徐老师的课可千万别迟到。”无论给哪一个班的学生上课,徐老师总会带上他的“堂规”--上课迟到者要大声喊“报告”,并且只能从前门进入教室,然后要向老师说明原因,经过允许后才能入座。这条规定实施多年,效果一直非常好。有时,会有心存侥幸的同学尝试着从后门偷偷溜进去,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逃过徐老师的火眼金睛。

徐老师认为,上课不准迟到,不仅仅因为迟到者的进入必然会打断课堂的进程,影响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规则,这样要求是要让大学生重视和遵守规则,勿以事小而为之。如果连上课都不能准时进教室,何谈将来在社会实践中遵守无处不在的规则?对于这条纪律, 2005级的武术运动员樊冰洁打趣道:“就连我们这些老江湖也不得不对徐老师敬畏三分,他的威慑力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可以不怒而威。” 此外,如今越来越关注个性化,大学生的衣着也逐渐多样化,奇装异服屡见不鲜。可徐老师定下了关于“着装”的准则,所有学生的穿着都要得体。因为在徐老师看来,穿着虽是个人的私事,但对公共规范的自觉遵守反应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时尚、新潮和前卫不是个性的唯 一代号,教室也不是寝室,更不是T型台,所以在教室里的穿着应该合乎教室的场合和氛围。

虽然定下了这些规则,但面对违规者,徐老师却从不动真怒,但总是言出必践。和徐老师熟悉之后,同学们对于他的要求也总能欣然接受。学生们都觉得,与其说遵守他的“堂规”是慑于他的威严,不如说是被他的赤诚所感动。

2、妙语连珠阐释人生信条

本着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愿望,徐顽强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贯穿着自己多年来对社会的深刻认识。由于大学生大都缺乏社会经验,发现现实社会和心中的“理想社会”存在较大差距,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于是,徐老师一直采取“阶梯式”教学的模式,先给学生们打预防针,让同学们用乐观辨证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对于“潜规则”,一般同学总认为是社会中的黑暗面,一味排斥,也不愿意去面对和了解。这时徐老师会对学生们说:“‘潜规则’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对待上级要谦虚礼貌。它只是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规则……”这样讲了之后,同学们就能跟着徐老师的引导,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逐渐理解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阶梯式”教学也让学生从课堂的耳濡目染中了解真实的社会,理解社会,让课堂成为学生们了解外界和未来的窗口,打造出一个与现实接轨的真实课堂。

徐顽强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课方式更是让授课效果锦上添花。幽默风趣是徐老师讲课的一大特色,很多同学都觉得徐老师的课堂气氛跌宕起伏,让同学们的思维不知不觉围绕着他的话语运转起来。他总是能够把各种各样的管理学理论凝聚成简单顺口的箴言,比如,关于进入社会,他认为学生们应该像孙悟空那样“学好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对于人生的选择和信条,他认为“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水平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生活和工作同样重要”。有时候,他会针对大学生活“八卦”一番,讲一些学生们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比如某名人曾经大学挂科;他也会时不时设置一些尴尬的情景,让学生们思考处理方式,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有一次他问同学们:“如果同学们在KTV唱歌的时候,碰到了老师该怎么办?工作之后,在舞厅碰到了领导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总能让同学们思维迸发。有时他还会开玩笑地说:“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追到校花,你们还愁什么呢?”这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徐老师谆谆教导的话语,总是能够在引起大家笑声的同时,让同学们深深思索人生的种种问题,并找到面对它们的方式,最后终能豁然开朗。

有同学这样形容徐老师授课的感受:“嬉笑怒骂无不暗藏匠心,潜移默化尽显用心良苦。”在课堂上,徐老师以睿智幽默调节气氛,以精彩的比喻引发思考,以巧妙的提问激励参与,以前沿的信息拓展思维,所以他的课堂总是全场爆满,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3、“变脸”老师的言传身教

徐顽强老师幽默且和蔼可亲,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是十分严谨的。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平日的为人处事方面,他始终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力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严格教学是徐老师一贯的风格。他不喜欢站在讲台上,喜欢在学生中间走动式的讲课。如今大学课堂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徐老师并不完全按照课本讲授,而是有自己的三个专利动作:只动手按键,不动手翻书,不回头看课件。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同学们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一次课堂点名中,徐顽强老师第一次发现有几名学生没有到,于是一反平常温和的神情,严肃地对大家说:“以后不能到课最好要写请假条!”一位调皮的学生小声地说道:“不会写……”令大家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细小的声音居然被徐老师听到了,他突然把声调提高了数倍,大声呵责:“谁说的?站起来!怎么可能连请假条也不会写?”大家听了,都以为老师生气了,个个噤若寒蝉,教室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那位同学心惊胆战地站起来,颤颤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没想到徐老师突然变回了平时的笑脸,十分和蔼地对那位同学说:“刚才的事情就算过去了,不要担心啊。下面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听到了这句话,学生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感叹 “徐老师变脸变得真快”,但同时也记住了徐老师的上课准则。

当然,轻松的氛围也是有限度的。课堂上的轻松是一种有效的麻醉剂,药效过后就会隐隐感到有些畏惧和紧张。因为徐老师的课堂还有一个规矩:当被提问时,不准不回答,不许说“不知道”。每当提问时,着实能让学生们紧张好一阵子,但结果表明,这是让学生锻炼动口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的好方式,为以后的发展积累“资本”。这就是徐老师的课堂,轻松中蕴藏着紧张,和蔼中伴随着严肃。一位曾上过他培训课的公务员评价说:“徐老师讲授的课程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听他的课既有理论知识的收获,更有社会实践上的思维启发。”

徐顽强老师是一个“乐天派”,自称要把辛苦人生过得快乐无限,他把这一人生信条灌输到教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听过徐老师讲课的同学们都说:“听徐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与徐老师交流是一种成长。”2005级韩国留学生金好真甚至在一次课堂作业中写到:“您的课我不能百分之百理解,可是我依然觉得您的课很有趣”。让知识、哲理与激情在三尺讲台间飞扬的徐老师,用他的才识、幽默和真诚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子。

参考来源

  1. 徐顽强 ,中南民族大学
  2. 华中科技大学徐顽强教授来我校讲学 ,江西财经大学,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