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干涉相差顯微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微分干涉相差顯微鏡是中國科技的一個名詞術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微分干涉相差顯微鏡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利用平面偏振光,並根據諾馬爾斯基(Nomarski)設計的光學顯微鏡成像原理製作的顯微鏡。可使樣品厚度的微小差異轉變為細微明暗差別,增強立體感,適用於觀察活細胞。
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物學技術(二級學科)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
科技名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